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小平

作品数:106 被引量:99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89篇花生
  • 35篇种质
  • 22篇性状
  • 22篇抗性
  • 18篇青枯
  • 18篇青枯病
  • 18篇枯病
  • 16篇生种
  • 14篇花生种质
  • 13篇种质资源
  • 12篇SSR
  • 12篇病抗
  • 11篇野生
  • 11篇青枯病抗性
  • 10篇核心种质
  • 10篇QTL
  • 9篇基因
  • 9篇含油量
  • 8篇野生花生
  • 8篇花生种质资源

机构

  • 103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充市农业科...
  • 2篇濮阳市农业科...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省南充市...
  • 1篇宜昌市农业科...

作者

  • 105篇任小平
  • 100篇姜慧芳
  • 70篇廖伯寿
  • 40篇雷永
  • 31篇黄莉
  • 30篇陈玉宁
  • 28篇黄家权
  • 23篇周小静
  • 23篇王圣玉
  • 19篇陈伟刚
  • 18篇晏立英
  • 15篇罗怀勇
  • 12篇陈本银
  • 12篇张晓杰
  • 11篇郭建斌
  • 9篇刘念
  • 8篇李栋
  • 7篇段乃雄
  • 5篇傅廷栋
  • 5篇徐志军

传媒

  • 30篇中国油料作物...
  • 22篇作物学报
  • 10篇植物遗传资源...
  • 5篇花生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第五届全国花...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湖北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发掘及分子鉴定被引量:25
2008年
以花生属5个区组的79份野生花生种质为材料,系统鉴定了野生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从中发掘高抗青枯病的种质15份,含匍匐区组种质3份、直立区组1份、异形花区组1份、花生区组8份、未命名种质2份,抗病材料频率达到19%,高于栽培种花生资源的抗性频率。通过SSR分析表明,在所获得的抗青枯病野生花生材料中,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花生区组的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和A.chacoense。根据DNA扩增结果,绘制了抗青枯病种质的指纹图谱,明确了其SSR分子特性。
陈本银姜慧芳任小平廖伯寿黄家权
关键词:花生属野生种花生青枯病抗病种质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的反应被引量:20
2002年
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70 0份花生种质进行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评价。鉴定结果表明 ,70 0份花生种质中 ,大部分对黄曲霉菌侵染表现高感 ,低侵染率 (5 0 %以下 )种质仅 12份 ,其中EF72 84的侵染率最低 ,为 2 8.5 7%。低侵染率花生种质均来自南方生态区的珍珠豆型材料。本文对低侵染率花生种质的主要植物学。
姜慧芳王圣玉任小平
关键词:花生种质资源黄曲霉菌侵染抗性
野生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
国际上于20世纪30年代起进行了50多次的南美野生花生资源的搜集考察工作,考察发现,在南美的自然环境下,有些野生花生材料濒临灭绝的危险.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收集保存野生花生资源453份;美国800余份,巴西、阿...
姜慧芳任小平段乃雄
关键词:野生花生种质资源资源收集
中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之一,在保障食用油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宗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和总产值已跃居首位,而进一步提高花生综合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改良主栽...
任小平
关键词:花生品种含油量DGAT
花生吸水膨胀期耐低温性状QTL定位
本文旨在我国花生耐低温育种中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本信息和材料基础。使用徐花13中间型大粒花生为母本,中花6号珍珠豆型中粒花生为父本,衍生的187个家系的RIL群体,通过SSR技术检测RIL群体多样性,构...
刘海龙任小平郭建斌徐志军陈小姝孙晓苹吕永超姜慧芳高华援
关键词:花生耐低温QTL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材料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代表花生基础资源的核心种质分析花生高油酸资源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花生核心种质中油酸含量高于57%的种质40份,主要分布在密枝亚种(普通型25份和龙生型8份),少数分布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6份和中间型1份);除了10份资源来源于国外(ICR ISAT 7份,美国1份,日本1份和韩国1份),其他种质资源来源于中国12个省市。同时发现高油酸种质中3份资源的粗脂肪在55%左右,分别是Zh.h4094(油酸66.70%,粗脂肪54.99%),Zh.h4029(油酸63.50%,粗脂肪55.58%)和Zh.h4319(油酸59.70%,粗脂肪56.04%);基于植物学和产量性状分析,前5个主成份(PC)可以解释81.17%的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0.1942时,可分为8个组。因此中国花生核心种质中高油酸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分布较广,高油酸种质的获得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任小平廖伯寿张晓杰雷永黄家权晏立英陈玉宁姜慧芳
关键词:花生核心种质高油酸
花生主要品种出仁率和百果重的生态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为了筛选高产稳产广适性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对60份花生品种4个生态区种植的出仁率和百果重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出仁率(SP)和百果重(HPW)以及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环境中出仁率稳定性高的品种,其百果重相对较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花生百果重与出仁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2年4点共8个环境的重复鉴定,筛选得到出仁率稳定性较强且百果重相对较大的品种5份,分别是中花5号、中花16号、豫花7号、中花10号和皖花8号。结合SSR多样性分析结果,这5份稳定性强且高产的花生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该结果为花生高产品种的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郭建斌贾朝阳荆建国陈四龙陈伟刚黄莉陈玉宁周小静罗怀勇刘念任小平姜慧芳
关键词:花生出仁率百果重稳定性
花生晚斑病抗性遗传分离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选用高抗晚斑病种质ICGV86699与高感花生品种中花5号作亲本构建重组近交系XA-RIL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晚斑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XA-RIL群体家系间晚斑病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0.10%-86.61%,微效多基因遗传率为6.65%-32.77%。相关分析表明,晚斑病抗性与晚熟、结果数少、小籽粒等性状连锁。鉴定出家系XA006为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产、高抗晚斑病材料。
夏友霖敬昱霖毛金雄任小平漆燕廖俊华曾彦任正隆廖伯寿
关键词:花生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花生属不同区组种质主要植物学性状及分子特性被引量:3
2007年
从主要植物学性状如主茎粗、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等22个性状和SSR多态性方面对花生属不同区组的19份种质资源的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在形态性状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匍匐区组的A.rigonii(G2)、花生区组的A.batizocoi(G8)和A.duranensis(G11)在形态方面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种质的特点。SSR分析结果也证实,不同野生花生种质具有多样化的分子特征,A.rigonii(G2)、A.batizocoi(G8)和A.duranensis(G11)等在形态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种质,能通过引物检测出来,SSR分析结果与形态性状的分析结果一致。引物10D4的检测效率很高,能鉴定19份资源中的11份。根据25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绘制了19份资源的指纹图谱。
陈本银姜慧芳廖伯寿任小平
关键词:花生植物学性状SSR分子特性
花生出仁率QTL分析及其与荚果大小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7年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成熟花生的出仁率不仅与花生的产油量相关,还与果壳厚度及脱壳难易程度相关,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远杂9102×徐州68-4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88个家系为材料,2013—2014年连续2年考察出仁率和荚果表型,发现有29份材料的出仁率稳定高于高值亲本远杂9102。出仁率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利用已构建的包含365个标记22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出仁率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2年共检测到22个出仁率QTL,表型贡献率为2.75%~13.49%,其中2年重复检测到的区间有5个(AHGS0344–AGGS2438、AGGS0957–AHGA7048、AGGS0058–AHGA72558、AHTE0446–AHGA363492和AGGS0311–AGGS2287),分布在连锁群LG02、LG03和LG10上,表型贡献率为3.61%~13.49%。结合前期对该群体荚果大小QTL定位分析结果,有4个与出仁率相关的区间同时存在荚果大小QTL,其遗传效应均相反。在2年能检测到的出仁率QTL中,LG02上的区间AHGS0344–AGGS2438有与荚果长相关的QTL。在1年能检测到的出仁率QTL中,LG13上的区间AHTE0470–AGGS1233有与荚果长、百果重相关的QTL,LG06上的区间AGGS1363–AHGA24894有与荚果长相关的QTL,LG18上的区间AHTE0381–AGGS0100有与荚果宽、荚果厚相关的QTL。
蔡岩徐志军李振动李新平郭建斌任小平黄莉陈伟刚陈玉宁周小静罗怀勇姜慧芳
关键词:花生出仁率QTL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