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钧
- 作品数:34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商标近似的判定规则及商标延续注册的可行性研究--以“蒙娜丽莎”商标行政纠纷为切入点
- 2024年
- 商标近似的判断,应以是否容易导致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混淆误认作为判断标准。此判断过程需细致考察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标识的相近程度、商品及服务的类似性、引用商标的独特性与市场知名度、目标消费群体的普遍注意力等,应当在综合考量以上因素的基础上作出判定。上述因素中商品或者服务类似程度的判断尤为重要,并应当根据相关公众基于日常生活经验和一般认知水平对商品的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以及消费对象等之间的联系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可以作为判断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类似的参考;在不违背相关公众一般常识性认知的前提下,不宜将《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已经认定为类似商品的判断作出否定性评价。此外,注册商标具备个体独立性,同一注册人连续注册的商标之间不必然存在延续关系。因此,申请人不可单纯以诉争商标为其先前注册商标的自然延伸,且与对比商标不构成近似为由,主张其在后申请的诉争商标应予获准注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陶钧韩乔亚
- 关键词:商标近似
- 如何重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化思维?
- 2020年
- 为方便基层执法办案,提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本刊约请司法系统同志尝试以司法审判实例为研究基础,探索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内在思维规则,供读者参考借鉴。
- 陶钧
- 关键词:商业秘密保护司法系统司法审判执法办案执法水平
-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公认的商业道德”判定的考量因素被引量:5
- 2017年
- 面对变化万千、种类繁多的数字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显然法律对行为"正当性"的评价绝非单一概念性的界定即可完成。需要针对特定行业、特定行为、特定技术方式等对"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并且结合既有的司法判例进行界定,从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即"一般条款"的适用提供实际操作的可行路径。"商业道德标准是不同于日常生活道德的经济伦理标准,以现实的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来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将商业道德简单等同于个人道德或社会公德,不适当地扩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因市场竞争本身具有谋取私利甚至‘损人利己’的属性。"2正是此种特定行业与经济伦理的背景设计,使得裁判者在发现"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不稳定性,诸如行业的情况、发展的状况、未来的前景、技术的因素等等,由此多元化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司法适用的难题。本文将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数字网络环境下如何确定"公认的商业道德"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其判定的考量因素,以期为准确界定该类纠纷中的"公认的商业道德"提供借鉴。
- 陶钧
- 关键词:行业惯例自律公约消费者福利
- “自然人姓名权”保护的法律适用要件研究——以“乔丹”商标争议案为起点
- 2017年
- 姓名作为指代自然人主体身份的符号,具有天然的人身属性,与其指代主体密不可分,但随着商业社会经营理念与运行模式的拓宽与发展,自然人姓名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在商品流通与营销中被不断挖掘,其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丰富与充实。特别是在商标授权确权行政纠纷中,不正当抢注他人姓名作为商标进行申请注册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有效规制此类商标注册行为,合理划定自然人"姓名权"的保护边界,科学归纳自然人"姓名权"在商标法体系下的法律适用要件,就成为司法审判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乔丹"商标争议案为研究对象,在提炼案例所折射出的七个相关问题基础上,对"自然人姓名权"保护的法律适用要件逐一进行分析,以期能有利于该问题的妥善解决。
- 陶钧
- 关键词:在先权利人格权
- 侵害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析——基于制度引入的价值考量被引量:1
- 2021年
-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就侵害知识产权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了知识产权各部门法中就该项制度适用要件表述上的"形式差异"。2021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以下简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正式施行,为进一步细化该项制度的具体实施作出了清晰指引。然而,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律适用问题仍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讨空间。本文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的价值源点出发,分析司法适用中的共识与分歧,探究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以求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 陶钧
-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救济功能主观意图法定赔偿
- “平行进口”商业模式中“商标侵权”的判定规则——新型商业模式下商标侵权疑难问题的判定规则
- 2018年
- 新型商业模式下,如何对商标专用权进行有效保护,是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面临的共同挑战。本刊“商标品牌”栏目对相关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第五期对“APP”应用软件的类别判定从正、反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实际获益来源”为认定规则对应用软件的具体类别进行判定。本期探讨“平行进口”商业模式合法化边界的确定问题。
- 陶钧
- 关键词:商业模式平行进口商标侵权商标专用权司法审判
- 《电子商务法》视角下平台责任的反思与演进
- 2019年
- 电子商务中“平台”对该领域经济的有序运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正式施行,其对于规范电子商务领域中涉及的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促逬了在供需双侧、线上线下、多边主体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整合,其中也明确规定了平台责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陶钧
- 关键词:演进商事法律关系民事
- 特许经营纠纷中关于“两店一年”规定的理解与适用被引量:1
- 2013年
- 依据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第7条的规定,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并具备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的能力: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由于在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中被特许人需要自行承担在日后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商业风险,为了相对降低其投资风险、验证特许人所提供经营资源的有效价值性,
- 陶钧
- 关键词:经营纠纷《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被特许人
- 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与在先注册商标权的冲突判定——新型商业模式下商标侵权疑难问题的判定规则(七)
- 2019年
- 按照企业名称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核准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企业名称在先,注册商标在后;企业名称在后,注册商标在先;企业名称与注册商标同时核准等三类情形。本文仅针对企业名称在后,注册商标在先的类型进行研究,从二者的属性认知、冲突时的法律适用、如何确定构成要件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使对该类纠纷的判定更加清晰、准确。
- 陶钧
- 关键词:注册商标权商标侵权商业模式注册商标专用权
- 北京法院关于审理垄断纠纷案件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自2007年8月30日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简称《反垄断法》)后,被誉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在实施过程中有效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了市场竞争的活力。但是市场经济产业升级与经营模式的更迭换代所折射出涉及反垄断法方面的案件给司法实践提出了新的难题与挑战。为此,北京高院针对全市辖区法院所审理的2011至2016年涉及垄断纠纷案件进行了统计、梳理与分析,在总结此类案件四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归纳了五方面的审判经验,以期能有益于此类案件的妥善解决,有效规制排除、限制竞争的违法行为。
- 陶钧
- 关键词: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