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两种热带木质藤本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能力对光强和养分的响应被引量:15
- 2008年
- 比较了两种不同攀援习性,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Bauhinia tenuiflora)和茎缠绕种刺果藤(Byttneriaaspera),木质藤本植物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4%、35%和全光照)和土壤养分(高和低)的响应。两种藤本植物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而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弱光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弱光下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茎生物量比(stem mass ratio,SMR)和平均叶面积比(mean leaf arear atio,LARm)。高光强下,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投入到地下部分的比重增加,具有更大的根生物量比(root massr atio,RMR)、更多的分枝数、更高的光合能力(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Pmax)和净同化速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综合表现为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增加。两种藤本植物的Pmax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刺果藤的Pmax与SLA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薄叶羊蹄甲的Pmax与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在相同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条件下,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的RGR显著高于茎缠绕种刺果藤。薄叶羊蹄甲的RGR与NAR呈显著正相关,其RGR与SLA、平均叶面积比(LARm)及Pmax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刺果藤的RGR与NAR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SL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与土壤养分相比,光照强度可能是决定木质藤本分布更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由于具有特化的攀援器官,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这使得卷须缠绕种木质藤本在与其它植物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 陈亚军张教林曹坤芳
- 关键词:木质藤本光强表型可塑性光合能力
- 林冠研究亮点与热点:第八届国际林冠会议述评
- 2024年
- 第八届国际林冠会议于2023年10月15—19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全球林冠科学研究领域主流科学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林冠生物多样性的结构特征、种间相互作用、林冠-大气界面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生物地理学尺度的林冠格局、林冠在环境教育及外展服务中的应用等方面的专题内容。本文系统回顾了会议报告以及交流热点,归纳总结了国际林冠科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林冠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目前的林冠科学在传统描述和系统解析生态过程的基础上,正在聚焦于以多途径、多尺度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林冠系统的响应动态。未来林冠科学的发展应重点关注:(1)通过多学科合作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探讨林冠层的整合效应;(2)建立统一的研究方法以及数据采集规范,提升研究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3)在上述基础上,探索森林林冠主导的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4)环境教育与林冠科学融合发展,促进林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 胡海霞莫雨轩艾妍雨卢华正陈亚军中村彰宏宋亮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附生植物环境教育
- 两种光照下木质藤本和树木幼苗的生理生态学特征被引量:10
- 2008年
- 对比研究生长在两种光照环境(4%和35%)下的7种热带木质藤本和5种常见的雨林冠层树种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色素含量和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与树木相比,低光下木质藤本光合能力(Pmax)较弱,光强升高,木质藤本光合能力提高86.4%,树木提高61.5%,且木质藤本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其光合作用光补偿点(LCP)和饱和点(LSP)较高。(2)木质藤本和树木正午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非光化学耗散(NPQ)升高。相同处理条件下,木质藤本光化学效率高于树木,正午光系统Ⅱ受到光抑制的程度较小。(3)光强升高,木质藤本和树木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减少。木质藤本比树木单位面积均具有更高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更高的叶绿素a/b的比值。(4)与研究树木相比,木质藤本具有更大的叶片厚度,并且具有更大的比叶面积(SLA),反映出其较低的叶片密度。
- 陈亚军朱师丹曹坤芳
- 关键词:木质藤本
- 热带雨林木质藤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其关联被引量:13
- 2014年
- 热带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较为丰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木质藤本植物的丰富度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有可能对热带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木质藤本响应环境变化的机制所知甚少。本研究以13个科20种热带雨林常见木质藤本植物为材料,测定了冠层叶片的17个形态特征及结构性状,并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种间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而上表皮厚度的种间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80%),其它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为24%~61%。木质藤本植物的叶脉密度、叶片密度均与气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同生境的树木相比,木质藤本的叶面积更小、气孔密度和叶片密度更低、比叶面积更高,但两种植物类群的叶片横切面组织结构厚度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理解木质藤本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 丁凌子陈亚军张教林
- 关键词:木质藤本叶片性状气孔密度热带雨林
- 热带木质藤本和树木冠层与基部液流时滞的对比研究
- 树木日间蒸腾倾向于优先利用靠近冠层树干中的储存水,从而使得树木基部与冠层液流之间有时并不同步,蒸腾利用储存水越多,时滞越长.因此,冠层与基部液流时滞的长短可间接反映植物蒸腾利用内部储存水的情况.木质藤本是热带森林的重要组...
- 陈亚军Frans BongersKyle Tomlinson范泽鑫林华张树彬郑玉龙李扬苹曹坤芳张教林
- 关键词:木质藤本树干液流水分关系
- 热带雨林木质藤本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树木竞争关系的研究
-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攀援习性的热带木质藤本(卷须缠绕种薄叶羊蹄甲Bauhiniatenuiflora;茎缠绕种刺果藤Byttneria aspera)的表型特征在不同光强(4%,35%和全光照)和土壤养分处理(高、低)下的表...
- 陈亚军
- 关键词:木质藤本生理生态学多样性热带雨林
- 文献传递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两种生态型蕨类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通过比较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生境中的附生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和地生网脉铁角蕨(Asplenium finlaysonianum)的光合特征和光合诱导特性,来研究不同生态型蕨类植物的光斑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种蕨类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没有显著差异,但网脉铁角蕨的最大气孔导度远远高于鸟巢蕨,表明后者具有更强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暗处理3小时接着光照(光强为20μmol.m-2.s-1)30分钟后,网脉铁角蕨的初始气孔导度显著高于鸟巢蕨。连续照射饱和强光后,网脉铁角蕨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50%(T50%)和90%的时间(T90%)比鸟巢蕨短:网脉铁角蕨和鸟巢蕨的T50%分别为0.57和5.31分钟,T90%分别为5.85和26.33分钟。诱导过程中,气孔导度对强光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净光合速率。鸟巢蕨达到最大气孔导度的时间明显比网脉铁角蕨慢,但在光合诱导消失过程中2种蕨类植物的光合诱导维持能力却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与大多数地生林下植物(如网脉铁角蕨)相比,附生鸟巢蕨的水分保护比碳获得更重要,但却限制了附生蕨对光斑的利用。
- 张强陈军文陈亚军曹坤芳李保贵
- 关键词:气孔导度
- 木质藤本及其在热带森林中的生态学功能被引量:23
- 2007年
- 木质藤本是热带森林的一个重要组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森林中树木的生长和更新,改变森林树木的种类组成,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森林碳固定量等方式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发挥作用。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热带森林片断化程度的加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木质藤本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将在森林动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目前木质藤本研究现状,概述了木质藤本的一般知识(包括木质藤本的定义和生物学特性等),介绍了木质藤本全球分布格局、其多样性维持机理以及木质藤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展开了讨论。
- 陈亚军陈军文蔡志全
- 关键词:多样性木质藤本热带森林
- 热带岩溶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对于南方石漠化土地生态重建的启示被引量:34
- 2014年
- 岩溶地质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是西南地区连片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岩溶地貌.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岩溶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2×105 km2,导致当地生态条件恶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南方岩溶山地土层薄,养分贫瘠,保水性能差.对热带岩溶森林开展了一系列生理生态研究,研究结果对南方岩溶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有启发意义.研究结果暗示,岩溶生境常绿、落叶木本植物和木质藤本植物共存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常绿植物枝条木质部耐气穴化能力强,叶片耐失水性能强.落叶植物采取避旱策略,通过落叶减少旱季蒸腾和水分消耗.岩溶山地大部分植物具有很深的根系,藤本植物根系更深,旱季能利用地下深层岩石下和缝隙水.有些植物如木棉、董棕利用树干储存水保持旱季必要的生理代谢.岩溶山地木本植物叶片和枝条木质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密切关联对于适应水分胁迫起重要作用.热带岩溶植物可能普遍缺乏锌、钾元素,这方面问题需引起重视和研究.藤蔓植物可以利用石漠化岩溶山地局部水土资源和丰富的生长空间和光照资源,并且大多数藤蔓植物气孔调节能力强,对强光的适应和利用能力强,是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的理想植物材料.目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正在推广的一种珍贵的油料植物—星油藤,可以作为南方热区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的理想植物材料.石漠化土地的重建要合理利用不同功能类群植物,特别是岩溶生境的乡土植物,最好构建多层复合群落.
- 曹坤芳付培立陈亚军姜艳娟朱师丹
- 关键词:耐旱性植物功能群养分缺乏
- 基于塔吊的林冠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
- 2023年
- 林冠是生物圈中物种最为丰富的生境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森林三维空间复杂性和林冠访问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林冠生物多样性、林冠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知之甚少。塔吊的应用突破了技术瓶颈,给林冠科学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全球的林冠塔吊,国际上先后发起了林冠与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调查计划、林冠生物学计划、林冠CO_(2)富集和增温实验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计划,回答了林冠“有什么、在哪里、怎样变”等基本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林冠科学的发展。本综述首先介绍了林冠访问技术及发展历程。随后,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基于塔吊平台发起的林冠研究计划,并从林冠生物多样性格局、林冠生态过程和林冠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3方面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最后,从林冠访问技术所驱动的重大发现、林冠科学的主要研究框架、林冠科学的地域性与局限性等方面阐述了林冠科学研究计划带来的重要启示,并提出今后的林冠研究应更多关注“林冠-地面-土壤”3个层次相互关联形成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系统,通过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多尺度、全方位解析全球变化背景下,整体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过程及其服务功能的响应与维持机制。
- 宋亮吴毅胡海霞刘文耀中村彰宏陈亚军马克平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