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铁昆 作品数:72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血清ANCA阳性 贾忠辉 林珊 佟智颖 杨定位 闫铁昆ACE2/Ang(1-7)/Mas轴对尿毒症大鼠高转化骨病的改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尿毒症高转性骨病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实验组(n=24),实验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Platt法)+高磷(P)饮食[1.2%P,1.0%钙(Ca)]制备尿毒症高转化骨病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g(1-7)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激活剂二乙酰胺三氮脒(DIZE)组(DIZE组)和Mas受体拮抗剂组(A779组),每组6只。分别于手术后12和1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a、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UP)水平;免疫化学荧光法测定各组大鼠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N端肽(NTX)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水平;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密度(BMD)、组织骨密度(TMD)、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等三维结构参数。Von Kossa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质骨及骨小梁病理形态表现,计算骨小梁体积(TBV);荧光显微镜下测定各组大鼠骨矿化率(MAR),并计算成骨细胞指数(OBI)和破骨细胞指数(OCI)。结果: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体质量减小(P<0.05);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Scr及BUN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18周,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及Scr水平均降低(P<0.05),A779组大鼠血清中24 h UP、Scr和BUN水平均升高(P<0.05)。证实尿毒症高转化骨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术后12和1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g(1-7)组、DIZE组和A779组大鼠血清中iPTH、P、OC、NTX及TRAP-5b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18周,与模型组比较,Ang(1-7)组和DIZE组大鼠血清中NTX及TRAP-5b水平均降低(P<0.05),A779组大鼠血清中iPTH、P、NTX和 薛杨 阮颖新 闫铁昆 贾俊亚 林珊关键词:尿毒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奥妥珠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3例 被引量:3 2023年 利妥昔单抗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为治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相关膜性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缓解率超过60%,但仍有近40%患者对治疗无反应。现报道本中心应用奥妥珠单抗成功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3例,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我们应用奥妥珠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3例,经首剂1000 mg追加或不追加剂量治疗后,患者抗PLA2R抗体和尿蛋白量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轻微。结果显示,奥妥珠单抗对利妥昔单抗抵抗性PLA2R相关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随访观察时间尚短,只能作为个体案例参考,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郑振峰 程茜 齐焰 商文雅 韦丽 李栋 贾俊亚 闫铁昆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缓解率 活性维生素D诱导慢肾衰竭大鼠肾脏足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表达增加并抑制Wnt/β-catenin-Snail信号通路的激活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1,25-(OH)2D3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足细胞结构及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下游分子机制的改变.方法:12只SD大鼠经5/6肾切除手术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分为模型组(D组,6只)和1,25-(OH)... 姚瑶 林珊 贾俊亚 闫铁昆 袁鲁晓 商文雅 韦丽关键词:足细胞 文献传递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TX)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MN且尿蛋白>3.5 g/24 h、血白蛋白<30 g/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0 ml·min^(-1)·(1.73 m^(2))^(-1)的患者,低剂量RTX为初始或二线治疗方案。随访24个月时PMN患者的缓解情况,并分析尿蛋白<8 g/24 h及≥8 g/24 h、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150 RU/ml及≥150 RU/ml、eGFR≥60 ml·min^(-1)·(1.73 m^(2))^(-1)及<60 ml·min^(-1)·(1.73 m^(2))^(-1)等亚组缓解情况。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3±15)岁。RTX初始及二线治疗分别为14例和26例,RTX首疗程总量800(425,1075)mg。RTX治疗后第1、3、6、12、24个月缓解率分别为12.5%(5/40)、17.5%(7/40)、47.5%(19/40)、57.5%(23/40)、60%(24/40),缓解时间6.0(3.0,7.5)个月,随访期间复发2例。与24个月时未缓解者(16例)相比,缓解者(24例)基线eGFR更高[(93.9±28.0)比(62.4±28.1)ml·min^(-1)·(1.73 m^(2))^(-1),P=0.001],尿蛋白[5.9(5.0,6.5)比11.7(8.6,15.5)g/24 h,P<0.001]及抗PLA2R抗体水平[73(29,132)比453(182,950)RU/ml,P=0.004]均更低。RTX初始治疗组与二线治疗组相比,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各亚组对比结果显示,低剂量RTX治疗后,尿蛋白<8 g/24 h组(21/26比3/14,P<0.001)、抗PLA2R抗体<150 RU/ml组(16/19比5/16,P=0.002)及eGFR≥60 ml·min^(-1)·(1.73 m^(2))^(-1)组(22/29比2/11,P=0.003)缓解率更高。结论低剂量RTX对PMN长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且更适用于基线尿蛋白<8 g/24 h、抗PLA2R<150 RU/ml及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 齐焰 贾俊亚 顾秋华 郑振峰 李莉娜 李栋 贾忠辉 薛杨 闫铁昆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随访研究 氧化应激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头静脉血管钙化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静脉血管的钙化是AVF血管扩张受限与失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机制不清。研究发现AVF术后静脉血管壁存在明显氧化应激(OS)状态。本研究拟观察在首次AVF术后出现狭窄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中... 闫铁昆关键词:静脉血管 氧化应激 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局部醛固酮—盐皮质激素受体活性改变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目的:血管钙化所致心血管事件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防治血管钙化对改善ESRD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醛固酮(Ald)-盐皮质激素受体(MR)系统包括醛固酮、醛固酮合成酶2(CYP11B2)、MR... 闫铁昆关键词:血管钙化 文献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肾脏影响 被引量:3 2004年 闫铁昆 董丽霞 李扬 翟德佩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肾功能 血氧饱和度 尿酸化功能 渗透压 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干预NF—κB p65核转位抑制尿毒症大鼠主动脉钙化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对尿毒症大鼠主动脉钙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尿毒症模型组及PDTC干预组,均予0.75%腺嘌呤及高磷(1%)饮食,制备尿毒症动脉钙化模型,干预组同时腹腔注射PDTC100mg·kg^-1·d^-1。另取8只匹配大鼠作为健康对照。8周后处死大鼠,HE及yon Kossa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病理改变及钙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调素(OPN)、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主动脉的定位与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主动脉NF-κB总p65与细胞核内P—p65、OPN、Cbfα1等蛋白表达量。结果造模4周及8周,尿毒症组、PDTC组大鼠血清BUN、Scr、血磷、钙磷乘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8周,尿毒症组和PDTC组大鼠主动脉明显增厚及中膜钙化,PDTC组程度较轻(P<0.05),免疫组化显示主动脉内皮下、中膜及外膜均有OPN、Cbfα1表达,PDTC组表达量较少(均P<0.05);Western印迹显示PDTC组主动脉NF—κB总p65、核p-p65、OPN、Cbfα1表达均较尿毒症组下降(均P<0.01),且Cbfcd表达与p65、核P—p65表达呈正相关(r=O.707,P<0.01;r=O.507,P<0.01)。结论PDTC可阻断NF-κBp65核转位,抑制尿毒症大鼠主动脉Cbfcd表达,减轻血管钙化。 于亚民 贾俊亚 闫铁昆 高姗 商文雅 韦丽 李红芬 林珊关键词:尿毒症 血管钙化 高尿酸血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尿酸(UA)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A/IF)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202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390例IMN患者。收集肾活检时的各项临床参数。根据肾穿刺活检前的UA值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normal-UA group,N-UA组,n=229)、高尿酸组(high-UA group,H-UA组,n=161)。根据TA/IF的程度,将患者分为T1组(无/轻度,n=154)、T2组(中度,n=167)、T3组(重度,n=6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TA/IF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对TA/IF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N-UA组相比,H-UA组中重度TA/IF的比例明显较高(χ^(2)=84.352,P<0.000),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降低(t=2.532,P=0.012)。UA水平为中重度TA/I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1.021~1.031),OR=1.036(95%CI:1.030~1.042),P<0.000]。模型4(HUA+血清球蛋白+24 h尿蛋白)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其他3个模型。结论:合理控制UA可能减少中重度TA/IF发生的风险。 连宇航 余胡燕 田志霞 闫铁昆 李栋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特发性膜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