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燕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在体外分离获得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基础上探索诱导该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适宜浓度。方法:第3代BMSCs分别用TGF-β15ng/mL、10ng/mL和20ng/mL诱导2周,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MTT法、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骨髓中分离获得的BMSCs在体外增殖旺盛,TGF-β1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诱导2周后的BMSCs在48h时5ng/mLTGF-β1组的MTT光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0ng/mL组和20ng/m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72h时3个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个诱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ng/mLTGF-β1体外诱导BMSCs2周后,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5ng/mLTGF-β1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是比较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 朱伟南陈鸿辉李爱国金海燕
-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间质Hofbauer细胞数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数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米非司酮药流终孕的早孕期绒毛间质中的Hofbauer细胞数量。20例人流终孕的正常早孕期绒毛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药流组绒毛间质中的Hofbauer细胞数量较人流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其单位面积下Hofbauer细胞数分别为4.08±1.99,11.03±4.74。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人早孕期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数,并可能抑制了Hofbauer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而不利于胚胎的存活。
- 唐薇王自能刘新金海燕
- 关键词:米非司酮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上皮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使其能够突破机体的防御体系在"异域"生长。
- 金海燕周龙书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超微结构
- bcl-2基因及其蛋白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综述)被引量:1
- 2001年
- bcl- 2基因是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 ,该基因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 ,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因素之一。
- 金海燕王自能
- 关键词:BCL-2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基因表达蛋白卵巢肿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
- 金海燕王自能郭祖文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微结构
- 育龄期妇女输卵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受体的测定被引量:9
- 2000年
- 金海燕王自能徐建平
- 关键词:输卵管胰岛素样受体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求解析异位病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腺上皮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的异位内膜腺上皮具有与正常子宫内膜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超微结构改变使其能够突破机体的防御体系在"异域"生长。
- 金海燕周龙书王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
- 液质联用研究CHO-K1细胞对巴氯酚的摄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细胞摄取巴氯酚的体外药动学研究及液质联用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确定巴氯酚更合理的给药途径和跨越血脑屏障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HO-K1细胞摄取药物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结合液质联用检测技术,以细胞/介质(cell/medium,C/M)比值为指标进行CHO-K1细胞摄取巴氯酚体外药动学研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本实验选取的摄取时间点分别为30s,1,5,30,60min。结果:液质联用定量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在0~30min区间内,细胞摄取巴氯酚的量随时间几乎呈线性增加,30min时的C/M值达到最高为9.74(n=4),基本达到饱和状态,30~60min区间,细胞摄取巴氯酚的量几乎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结论:为深入研究巴氯酚跨越血脑屏障的机制并确定实际应用的给药途径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定量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广泛应用于细胞摄取微量药物的检测研究中,具实用价值。
- 王欢韩海魏农农金海燕蔡绍晖
- 关键词:巴氯酚液质联用
- Caspase-8及Bcl-2表达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Caspase-8及Bcl-2表达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4年5月我院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孕妇48例,其中24例发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组),24例未发生胎膜早破(对照组),病例均于阴道分娩后取胎膜破裂口处的胎膜组织5cm×5cm大,同时胎膜早破组在距胎膜破口处10cm以上的部位再取同样大的胎膜组织,胎膜组织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8及Bcl-2的表达。结果:(1)两组病例的胎膜组织均可见Caspase-8及Bcl-2的表达;(2)在胎膜早破组的胎膜组织中Caspase-8表达的阳性单位为6.89±0.19,对照组为2.33±0.06(P〈0.01);而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为9.55±0.24,对照组为21.37±0.32(P〈0.01);(3)在胎膜早破组非破口部位胎膜组织中Caspase-8及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分别为6.93±0.17和9.66±0.19,与破口部住胎膜组织中Caspase-8及Bcl-2表达的阳性单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的发生与Caspase-8的过度表达及Bcl-2表达的下调相关。
- 徐建平金海燕罗慧娟罗新
- 关键词:CASPASE-8BCL-2胎膜旱破胎膜
- 育龄妇女子宫内膜Bcl-2的周期性变化被引量:1
- 1998年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Bcl-2表达,发现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腺上皮细胞均呈Bcl-2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则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腺上皮细胞Bcl-2的周期性变化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和脱落是一致的,说明Bcl-2可能具有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子宫内膜腺上皮Bcl-2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可能受雌、孕激素的调控。
- 金海燕徐建平王自能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育龄妇女细胞凋亡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