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银英

作品数:45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细胞
  • 10篇活性
  • 8篇癌细胞
  • 6篇体外
  • 6篇卵巢
  • 6篇卵巢癌
  • 6篇免疫
  • 6篇蛔虫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雷公藤
  • 4篇顺铂
  • 4篇前列腺
  • 4篇细胞株
  • 4篇基因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形成
  • 3篇增殖
  • 3篇上皮

机构

  • 36篇江西省医学科...
  • 10篇江西医学院第...
  • 8篇南昌大学
  • 6篇南昌大学第二...
  • 4篇江西医学院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宜春学院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西省胸科医...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江西省公费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医学科...

作者

  • 45篇胡银英
  • 34篇袁铿
  • 21篇戴志芳
  • 18篇袁芳
  • 11篇黄艳琴
  • 10篇汪泱
  • 7篇谭布珍
  • 5篇彭卫东
  • 5篇徐燕萍
  • 5篇黄艳琴
  • 4篇王志刚
  • 4篇杨淑华
  • 4篇王共先
  • 3篇湛学军
  • 3篇赖贤良
  • 3篇胡辉
  • 3篇邓志锋
  • 3篇宋书欣
  • 3篇邹伟民
  • 3篇朱亮

传媒

  • 16篇江西医学院学...
  • 4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六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内酯醇对耐顺铂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体外活性影响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对COC1/DDP体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促进COC1/DDP细胞凋亡的机制,为TP成为治疗晚期或耐顺铂卵巢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顺铂(DDP)、TP及两者联用对COC1/DDP的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TP作用24h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TP对COC1/DDP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DNA电泳分析用药后细胞基因组DNA断裂状况;以免疫组化分析TP对Caspase-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DP在24h、48h和72h三个时间段对COC1/DDP细胞的半数抑制量(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分别为5.567μg/ml、2.866μg/ml和1.161μg/ml,其对COC1/DDP细胞增殖表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P<0.05);TP可抑制COC1/DDP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TP作用细胞24h后,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各浓度TP组G1期细胞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P<0.05);DNA电泳分析可见细胞凋亡特有的DNA断裂形成的"梯形"条带;免疫组化表明Caspase-7参与了TP诱导COC1/DDP细胞凋亡过程。结论:TP对COC1/DDP具有明显的杀伤和促凋亡作用,凋亡机制与Caspase-7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胡辉谭布珍袁铿杨丽兰胡银英黄艳琴朱四红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CASPASE-7
HBsAg负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分子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童华生张一袁铿胡银英袁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HB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提呈功能
大量纯化HBsAg的简易方法被引量:1
1998年
HBsAg(+)人血清先经福尔马林热灭活,50%饱和硫酸铵沉淀,1%TritonX-100处理。再通过免疫亲和层析纯化HBsAg。应用上述方法从1000mlHBsAg(+)人血清中获得55.6mg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纯的HBsAg,其比活性(滴度/mg蛋白·ml-1)为10240。
陈章林易道生郑里翔胡银英朱亮朱亮王志刚
关键词:聚丙烯类免疫学试验HBSAGPAGE
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细胞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h MSH2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h 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的联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对照,27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例,进展期8例,急变期10例)骨髓中4个MMR基因(h MSH2、h MSH6、h MLHl、h PMS2)m RNA的表达;用MSP方法检测MM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MMR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CML患者的h MSH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表达随疾病恶化而下降,依次为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而h MLHl、h PMS2、h MSH6的表达却未见异常;27例CML患者中出现3例h MSH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结论:CML患者的h MSH2表达水平比正常人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恶化其表达水平逐下降,提示h MSH2可能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王志刚吕小林戴革袁利亚赵林胡银英黄艳琴袁铿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错配修复基因HMSH2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体外活性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联合紫杉醇对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CoC1/DDP)体外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CoC1/DDP细胞随机分为4组,TP组采用10 ng/ml TP作用于细胞,紫杉醇组采用3.13μg/ml紫杉醇,联合组采用10 ng/ml TP和3.13μg/ml紫杉醇,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调零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联合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示TP组、紫杉醇组、联合组细胞均呈凋亡改变,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紫杉醇组与联合组细胞周期中G2/M期的比例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TP联合紫杉醇可协同抑制CoC1/DDP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使细胞阻滞于G2/M期。
朱四红谭布珍袁铿胡辉胡银英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紫杉醇
氯化镧拮抗内毒素效应的小鼠体内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体内效应的拮抗作用 ,寻找新的有效内毒素拮抗剂 ,为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不同方式给予氯化镧处理对半数致死量LPS(17 5mg/kg)攻击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 (2 )观察氯化镧对LPS(12 5mg/kg)攻击后小鼠血浆肿瘤坏死因α(TNFα)及肝脏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胸腺细胞凋亡状况、肝肺的病理损伤状况的影响。结果  (1)经 5、10、2 0mg/kg氯化镧处理的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 0、0和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 (6 7% ) (P <0 0 1)。 10mg/kg氯化镧预防性给药 ,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后死亡率为 2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 (5 5 % ) (P <0 0 5 )。 (2 )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为 0 4 4± 0 2 15ng/ml,肝组织TNF αmRNA表达量为 (3 9± 0 6 )× 10 5拷贝 / μgRNA ,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小鼠 [0 99± 0 2 4ng/ml,(1 9± 0 3)× 10 7拷贝 / μgRNA],P <0 0 0 1;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为 30 35 %± 6 4 2 % ,明显低于未处理小鼠(5 5 38%± 3 88% ) (P <0 0 0 1) ;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15 5 6 %± 0 5 9% ,明显高于氯化镧处理小鼠 (6 0 5 %± 0 71% ) (P
汪泱胡峰郭菲袁铿胡银英
关键词:氯化镧单核细胞内毒素血症胸腺细胞感染性休克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初探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经颈动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对脑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实验组 (5只 )经颈动脉注入自体骨髓细胞 ,对照组 (5只 )注入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微血管计数 ,观察脑缺血区血管增生状况。结果 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后大鼠在皮层缺血区的微血管密度为 15 9.15±4 0 .4血管数 /mm2 ,较对照组大鼠 (81.70± 32 .18血管数 /mm2 )明显增多 ,P <0 .0 5。结论 经颈动脉注入的自体骨髓细胞能够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
邓志锋汪泱宋书欣李明赖贤良胡银英戴志芳
关键词:骨髓细胞脑缺血
两种配方胰酶消化法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配方的胰蛋白酶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生物活性影响。找出一种更适合于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消化的方法。方法采用0.125%胰蛋白酶和0.05%胰蛋白酶-0.01%EDTA-Na2分别对CEC进行消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法和24h细胞贴壁率观察CEC存活率及细胞活性。结果两种配方胰酶消化CEC,细胞存活率都在95%以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贴壁率,胰酶消化法<30%,胰酶-EDTA-Na消化法>9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酶-EDTA-Na消化法对CEC的作用较温和,活性影响小,此方法更适合CEC的消化、培养。
戴志芳黄艳琴胡银英袁芳袁铿
关键词:胰酶角膜内皮细胞活性
不同基因型蛔虫抗原对T细胞亚群活性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究负载人蛔虫和猪蛔虫提取物的DC对调节T细胞亚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IL-4和GM-CSF联合体外诱导C57B/6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分别用三个浓度的人、猪蛔虫提取...
祝伟黄川黄艳琴胡银英戴志芳袁芳袁铿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分析莪术油等中药抑制肝、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抗癌中药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NKM45作用后的ATP水平,探讨药物对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BLA法)测定莪术油、华蟾素和龙葵碱与肝、胃癌细胞作用后的ATP含量,并与5-氟脲嘧啶(5-FU)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5-FU作用后的AT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ATP-BLA研究抗癌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对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湛学军谢大泽胡银英杨淑华徐燕萍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胃癌细胞抗癌中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