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雨辰

作品数:310 被引量:1,53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8篇哲学宗教
  • 60篇政治法律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2篇生态文明
  • 79篇主义
  • 77篇哲学
  • 76篇生态
  • 72篇西方马克思主...
  • 48篇生态学马克思...
  • 40篇马克思主义哲...
  • 38篇马克思主义
  • 35篇生态文明理论
  • 33篇唯物
  • 31篇唯物主义
  • 27篇生态文明思想
  • 26篇马克思主义研...
  • 25篇伦理
  • 23篇历史唯物主义
  • 23篇国外马克思主...
  • 22篇正义
  • 19篇环境正义
  • 16篇哲学观
  • 12篇哲学研究

机构

  • 295篇中南财经政法...
  • 4篇武汉大学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三明学院
  • 3篇中南财经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297篇王雨辰
  • 4篇张佳
  • 4篇高晓溪
  • 3篇刘英
  • 3篇游琴
  • 2篇汪信砚
  • 2篇杨松雷
  • 1篇王雨辰
  • 1篇陈富国
  • 1篇夏群友
  • 1篇王瑾
  • 1篇郭剑仁
  • 1篇万健琳
  • 1篇阮航
  • 1篇温旭琼
  • 1篇吴燕妮
  • 1篇方珏
  • 1篇欧阳天凌
  • 1篇刘建锋
  • 1篇王永星

传媒

  • 15篇马克思主义与...
  • 13篇北京大学学报...
  • 12篇哲学研究
  • 11篇山东社会科学
  • 9篇江汉论坛
  • 9篇马克思主义哲...
  • 8篇社会科学辑刊
  • 8篇高等学校文科...
  • 7篇新华文摘
  • 7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马克思主义研...
  • 7篇吉首大学学报...
  • 6篇南海学刊
  • 6篇理论月刊
  • 6篇云梦学刊
  • 5篇哲学动态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求是学刊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道德与文明

年份

  • 6篇2025
  • 18篇2024
  • 22篇2023
  • 21篇2022
  • 18篇2021
  • 19篇2020
  • 17篇2019
  • 21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3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2023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过探索如何实现西方无产阶级、西方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形成了包括意识形态批判维度、社会批判维度、技术理性批判与生态批判维度在内的政治哲学。其核心在于强调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职能或认同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培育西方革命中无产阶级成熟的阶级意识和个人自主意识,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入手,探讨正义、民主和平等的问题,并揭示技术理性盛行的根源以及社会后果与生态后果。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优秀成果,对当代西方社会新变化和矛盾的表现形式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其突出特点是凸显了人的主观精神发展、自由独立人格,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民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是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王雨辰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社会批判
超越西方中心论的气候正义路径探析——评《气候治理与气候正义》
2020年
气候问题为何产生?人类又该如何应对?为了获取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我们似乎不得不向西方问道。究其根源,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垄断了话语权。《气候治理与气候正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一书的作者陈春英博士,以自如的叙述和论证对这一时代课题作了深刻阐发和大胆建议,可称新时代气候正义问题研究的佳作。首先,作者从当前气候问题的复杂性出发,指出了气候治理的困境。气候变化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伦理问题、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生态问题。
王雨辰
关键词:气候治理西方中心论气候正义伦理问题话语权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当代价值被引量:18
2018年
"生命共同体"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本体论,它是通过吸收西方生态哲学的积极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创造性转换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系统论、整体论的生态方法论,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和环境正义为诉求的生态价值论,"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从而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发展观和境界论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区别于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的理论特质,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表达和理论指导,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
王雨辰汪希贤
关键词:环境正义生态文明思想
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和当代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应当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转换非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脱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价值立场,是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前提和基础。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哲学和社会运动的关系是我们客观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思逻辑的关键,强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王雨辰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理论逻辑历史主义
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与特质被引量:10
2021年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差别根源于各自理论基础,即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坚持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分开来的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理论;是坚持非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还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取向和理论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
王雨辰
关键词:环境正义
略论“北京共识”对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启迪被引量:8
2005年
本文从"北京共识"出发,揭示了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和"华盛顿共识"的本质其实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播、提升其"软实力"的手段。在分析"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作用基础上,强调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在强化中国的"硬实力"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个方面努力。本文最后还就我国的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王雨辰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硬实力软实力
生态辩证法与解放的乌托邦——评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引量:18
2006年
本.阿格尔是从反思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入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和消费危机产生的根源,以生态、需要和消费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来建构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理论的缺陷在于他脱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把人的解放归结为消除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异化,其结果就无法找寻革命的主体,显示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乌托邦性质。
王雨辰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
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及其价值指向被引量:9
2018年
马克思通过超越近代主体形而上学,创立"实践辩证法"和"生成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使得他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理想性内在统一的特点,从而与西方的"深绿""浅绿"思潮的生态文明理论割裂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抽象地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做法区别开来。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态文明理论重视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实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分析,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强调只有实现制度变革和生态价值观的变革,生态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王雨辰
关键词:生态文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内的若干当代哲学问题的梳理和论析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具体考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异化、科学技术理性批判以及消费主义文化批判问题,分析了他们提出这些问题的背景、具体内容,指出了他们的这些理论对于发展唯物史观和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突出意义。
王雨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异化消费主义文化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及其对早年思想的超越被引量:2
2002年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 ,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 ,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 ,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 ,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王雨辰
关键词:社会存在本体论总体性辩证法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