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1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师范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产纤维素酶的真菌筛选与纤维素酶的诱导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该文以从垃圾堆肥中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的曲霉B-6(Aspergillus sp.)菌株和中科院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CCCM惠赠的木霉AS3.3711(Trichoderma sp.)菌株为实验材料,较为详尽的研究了碳源对...
- 王晓芳
- 关键词:曲霉木霉纤维素酶
- 文献传递
-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筛选被引量:91
- 2001年
- 以新华滤纸为唯一碳源 ,从垃圾堆肥中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共 39株 ,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进行识别 ,获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 10株。在此基础上 ,进行液体培养 ,测定酶活 ,得到 1株酶活较高的曲霉B - 6 (Aspergillussp)。将B - 6与绿色木霉 (Trichodermasp)AS3 3711进行了参比试验 ,以对筛选工作进行评定。经过固体、液体发酵对比试验 ,发现B - 6与AS3 3711有相近的产酶性能。B - 6在固、液发酵中酶活分别达到 39 2IU、14 9IU ,而AS3 3711则分别为 16 6IU与 15 7IU。且B - 6较AS3 3711有更强的液化CMC的能力 ,B - 6在 2 4h内即能使 3%CMC完全液化 ,而AS3 3711则需 96h。
- 王晓芳徐旭士吴敏王冠刘清梅
-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纤维素酶
- 历史新课程条件下讲述法的优化与创新
- 王晓芳
-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讲述法
- 中学历史活动课探究——以一节“明清徽商和晋商的兴衰”活动课为例
- 自2001年9起,全国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第二部分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其中一大特点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目的是“强调...
- 王晓芳
-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情感态度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包涵体蛋白的提纯及SDS-PAGE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Philosamiacynthiaricin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es)的多角体蛋白 polyhedrin的碱解性质以及分子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多角体加热灭活和碱解后 ,经等电点沉淀的 polyhedrin通过凝胶电泳仍存在较多的小分子量蛋白带 ,表明通常的 70℃加热不能完全灭活碱性蛋白酶 ;在电泳图谱的主带polyhedrin一侧尚有一伴随的的卫星带 ,可能提示包涵体的外膜蛋白。Sephadex -G2 0 0柱层析纯化的 polyhedrin经SDS -PAGE分析 ,多角体蛋白有 4条带 ,其中主带分子量约为 30KD ,另有一带处于 6 1KD位置 ,推测为 polyhedrin的二聚体 ,说明polyhedrin多聚体在杆状病毒包涵体中的普遍性。
- 吴敏徐旭士王晓芳
- 关键词:多角体蛋白SDS-PAGE分析包涵体杆状病毒体腔型脓病
- 不同碳源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和调控被引量:33
- 2002年
- 定时测定B 6 (Aspergillussp .)、AS3 .3711(Trichodermasp .)在各类碳源中的纤维素酶活力 ,结果发现 ,酶的合成受培养基中碳源性质的调节控制 .结构相对完整的纤维类物质 (α 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 )诱导活性较高 ,电泳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系是协同表达的 ,但酶系各组分的百分比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却各不相同 .在测定糖耗与酶活力的关系中发现纤维二糖直接诱导B 6纤维素酶的合成 ,对AS3 .3711则起了间接诱导作用 ,其经菌体代谢后的某种转化产物才是AS3 .3711纤维素酶合成的真正诱导源 .图 6表 1参
- 王晓芳徐旭士吴敏杨亚南
- 关键词:碳源真菌
- 关于准平衡数的算术性质研究
- 本文首先介绍了Fibonacci数列和平衡数列模m的算术性质、周期性质和一致分布情况,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准平衡数列的数论性质.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首先给出准平衡数列{bn}的定义,并得到数列{bn}模奇素数p的算术性质...
- 王晓芳
-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电镜观察被引量:5
- 2002年
- 报道了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Philosamiacynthiaricin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结果 ,并对该病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病毒多角体为 12面体和多面体结构 ,大小不一 ,平均直径为 2 4μm ;多角体碱解后释放出杆状的病毒束 ,大小为 32 0~ 4 17nm× 83~ 2 2 7nm ,核衣壳大小比较均一 ,约为 32 0nm× 83nm。通过多角体超薄切片的横切面观察 ,囊膜内包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 1~ 10之间 ,只包被 1个核衣壳的数目最多 ,约占总数的 80 4 % ,病毒束在排列图式上存在差异。
- 吴敏徐旭士王晓芳黄可威
- 关键词: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电镜观察包涵体超微结构
- 真菌的自发荧光现象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本试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三株不同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以及子实体的自发荧光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处于相同培养条件的三株真菌的荧光分布特点不一 ,并且同一真菌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表现的荧光现象亦有差异 ,说明真菌的自发荧光具有种属特导性并受到培养基质等因素的影响 ;而培养时间对荧光强度及类别的影响不显著。化学试剂的处理试验表明 ,弱碱性物质对真菌的荧光具有减弱效应 ,而强碱性物质对真菌的荧光则表现为增强 ,提示不同真菌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物质结构上和组分上的差异 ,其变化可导致荧光性质的改变。
- 徐旭士张超英刘清梅董宏平王晓芳
- 关键词:真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