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荣
- 作品数:109 被引量:48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ELISA方法,研究5种不同剂量ST(0.125mg/L、0.25mg/L、0.5mg/L、1mg/L、2mg/L)预处理2h、12h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观察ST对IL-4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结果:ST预处理2h,较小剂量ST(0.125、0.25、0.5mg/L)处理组小鼠脾细胞IL-4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以0.5mg/L组表达最高;当ST预处理达到12h时,较小剂量ST处理组IL-4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ST0.125、0.25mg/L组降低最明显。而大剂量ST(1mg/L、2mg/L)处理2h及12h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在蛋白水平上的改变与mRNA水平变化相似。结论:ST对小鼠脾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与其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既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也可表现诱导作用。
- 邢凌霄张祥宏尹桂然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MRNA表达
- 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kg-1 )后6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 ,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 ,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 ;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ST 3,30 ,30 0和30 0 0 μg·kg-1 1 2h后 ,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3mg·kg-1 的ST后 6~48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 ,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 。
- 刘晋红张祥宏左连富严霞王俊灵黄向华邢凌霄李月红王凤荣
- 关键词:杂色曲霉素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大脑细胞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实验诱发小鼠前胃癌变过程中的免疫作用被引量:2
- 1994年
- 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诱发昆明小鼠前胃癌变,再以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显著浅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及细小、不规则颗粒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癌周淋巴细胞浸润反应则较对照组显著(P<0.05)。提示Ge-132对NSEE诱发的小鼠前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从免疫形态学证实介导宿主免疫反应可能是Ge-132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Ge-132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卢朝晖和瑞芝千高峰原志庆千新来任金萍冯艳玲王凤荣
- 关键词:前胃癌
- 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细胞DNA含量以及P53,C-erbR-2,nm23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进行了青年人大肠癌(35例)临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学分析以及基因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青年人大肠癌中20岁以下者较少见,从21岁开始则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之趋势,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临床分期上Ⅲ,Ⅳ期病例较多,年龄愈小晚期癌的发生趋于增多;生长方式以浸润肠壁全层和周围软组织为主;组织学特点粘液腺癌所占比例较高(41.9%),并多见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较差;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较快,一旦转移,手术效果很差.在DNA水平上青年人大肠癌的非二倍体癌发生率及细胞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老年大肠癌(P<0.01),G-erbB-2,P53蛋白的表达青年组大肠癌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青年人大肠癌nm23/NDPK则呈降低表达.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可能与DNA增殖快,G-erbB-2激活和P53,nm23的突变相关.
- 朱武凌王正晓张祥宏王凤荣
- 关键词:P53基因NM23基因
- 杂色曲霉素单次灌胃后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外侧隐窝处室管膜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ST单次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囊泡开始增多,2 h组室管膜细胞的顶浆分泌增多,部分神经髓鞘变性;4 h和8 h组神经纤维广泛变性,神经元线粒体变性、核切迹和空泡出现;16 h组神经元胞浆内线粒体变性更加明显,并出现脂褐素。结论单次灌胃后,ST即可引起外侧隐窝处室管膜细胞、神经纤维、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改变,但ST主要是对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损伤。
- 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严霞王俊灵马常升刘贵生王凤荣
- 关键词:室管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杂色曲霉素小鼠
- 我国肿瘤高发区常见饮食污染真菌毒素生物效应的研究
- @@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研究组对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中的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分析,发现当地居民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很严重,均为多种不同...
- 张祥宏谢同欣王凤荣邢凌霄王俊灵严霞申海涛邢欣崔晋峰刘亚玲薛丽英
- 关键词:肿瘤高发区真菌毒素生物效应
- 文献传递
- 黄曲霉毒素G_1对体外培养HPBM增殖及TNF-α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增殖及细胞TNF -α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T比色法研究AFG1对HPBM增殖的影响。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FG1对HPBMTNF -α分泌的影响。结果 :FCM检测结果显示 ,AFG1作用 6h ,10 0 0 μg/L处理组HPBM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AFG1作用 2 4h ,2 0 0 μg/L和 10 0 0 μg/L浓度的AFG1可明显刺激HPBM增殖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AFG1作用 6h和 2 4h ,AFG1浓度均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12 2和 0 5 119,P均 <0 0 5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 ,2 0 0 0 μg/LAFG1处理HPBM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AFG1在 10 0 μg/L浓度下可显著抑制TNF -α分泌 (P <0 0 5 )。结论 :AFG1对体外培养HPBM的增殖有刺激作用 ,在 10 0 μg/L浓度下对HPBMTNF -α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 王会艳张祥宏严霞王俊灵孙旭明杨永滨王凤荣
- 关键词:单核细胞黄曲霉毒素类肿瘤坏死因子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DON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结果 :FCM检测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DON均能诱导并促进体内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DON 0 5mg/kg、1mg/kg、2mg/kg、4mg/kg、8mg/kg组胸腺细胞的平均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6 35 %± 1 30 %、8 30 %± 1 33%、8 89%± 2 15 %、10 70 %± 0 6 2 %和 12 5 4 %± 2 0 8% ,在 0 5mg/kg到 8mg/kg的浓度范围内 ,随DON浓度的增高 ,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也相应增高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0 788,P <0 0 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大剂量 (8mg/kg和 4mg/kg)DON处理组小鼠胸腺细胞出现了凋亡特有的梯状条带。超微结构观察可见DON处理组小鼠胸腺部分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固缩凝聚、胞芽等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表现。大剂量 (8mg/kg和 4mg/kg)DON可明显降低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活性 (用PI表示 ,P <0 0 1)。结论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剂量依赖地诱导并促进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和抑制其增殖。
- 李月红张祥宏王俊灵严霞黄向华杨建柱刘艳丽王凤荣
-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胸腺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免疫学
-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胚胃成纤维细胞长期暴露于胃癌高发区饮水后的变化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了研究人胚胃成纤维细胞长期暴露于胃癌高发区饮水后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比例、增殖指数和DNA指数,并观察了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该饮水可使胃成纤维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明显增加,DNA指数超出正常范围,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这些结果提示胃癌高发区饮水可能含有致癌物质。
- 高振强高志萍王凤荣
- 关键词:饮水胃肠肿瘤流式细胞仪
- 热休克蛋白27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26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HSP2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HSP27/GAPDHmRNA灰度比值表示HSP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食管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GAPDH灰度比值分别为0.81±0.27、0.90±0.24和1.22±0.39。HSP27基因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P<0.05),而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基因表达在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表达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明显降低,提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因此,提高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
- 曹富民张祥宏邢灵霄严霞王俊灵申海涛郑末张志刚王凤荣
- 关键词:食管癌不典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