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

作品数:4 被引量:10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品
  • 2篇转基因食品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基因食品
  • 1篇毒素血症
  • 1篇血症
  • 1篇炎症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银杏制剂
  • 1篇源性
  • 1篇脂质
  • 1篇脂质过氧化
  • 1篇制剂
  • 1篇损伤小鼠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色素
  • 1篇细胞色素P4...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盐城卫生职业...

作者

  • 4篇李相
  • 2篇孔德松
  • 2篇郭胜伟
  • 2篇潘苏华
  • 2篇邱萍
  • 1篇李寰舟
  • 1篇刘平平
  • 1篇王允
  • 1篇曾善静
  • 1篇王娟红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方银杏制剂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制剂(CG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KM小鼠,按照分组分别ig给予CGB 0.125,0.25和0.75 g·kg-1、银杏叶提取物(GBE)0.125 g·kg-1及联苯双酯(Bif)0.15 g·kg-1,连续8周,于第4和第8周末分别单次ig 56%白酒0.01和0.016 L·kg-1。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线粒体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GO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CYP)2E1、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TNF-α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GOT和mGOT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CGB 0.25和0.75及Bif 0.15 g·kg-1组GOT和mGOT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间血清GP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CGB 0.25和0.75 g·kg-1组肝细胞脂肪空泡和炎症细胞浸润显著改善,且效果优于GBE。CGB可显著增强模型小鼠肝组织Nrf2表达,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r=0.942,P<0.01);并显著降低肝组织CYP2E1和TNF-α表达,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r=-0.987,P<0.05;r=-0.940,P<0.05);此外,CGB组血清TNF-α水平亦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CGB减轻酒精导致急性肝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组织Nrf2表达、抑制CYP2E1和TNF-α表达并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邱萍刘平平孔德松李相李寰舟王娟红潘苏华
关键词:肝损伤细胞色素P450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与利弊被引量:1
2012年
近几年来,转基因食品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问题。现在国内外食品消费市场大量充斥着转基因食物,导致人们在尝到转基因技术的甜头后,倍加关心其隐患。
李相郭胜伟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81
2014年
随着酒精性肝病(ALD)发病率逐年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过程引起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耗竭、营养不良、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而引起相关炎症上。最新研究发现,脂代谢、肝再生和凋亡、肝脏抗氧化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肠道菌群紊乱、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ALD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将目前有关ALD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自然病程研究、流行现状和其它影响因素,对ALD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邱萍李相孔德松曾善静祖亚威王允潘苏华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发病机制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检测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但其安全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通常从生态安全、健康安全、伦理安全的角度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据此制定国际评价标准。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建立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蛋白检测主要基于免疫原理检测粗加工食品的转基因蛋白成分,基因检测则基于PCR检测食品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同时,一些新型食品检测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李相郭胜伟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