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宗永

作品数:65 被引量:484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群落
  • 8篇大熊猫
  • 7篇生境
  • 7篇种群
  • 6篇沙蜥
  • 6篇生物多样性
  • 6篇鸟类
  • 6篇自然保护
  • 5篇青海沙蜥
  • 5篇保护区
  • 4篇生境选择
  • 4篇啮齿
  • 4篇啮齿动物
  • 4篇自然保护区
  • 3篇多样性
  • 3篇生境利用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九寨沟自然保...

机构

  • 42篇四川大学
  • 14篇四川省林业科...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川省野生动...
  • 2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若尔盖县林业...
  • 1篇中国水电顾问...

作者

  • 48篇曾宗永
  • 16篇冉江洪
  • 14篇曾涛
  • 11篇刘少英
  • 9篇蔡红霞
  • 9篇王跃招
  • 6篇吴鹏飞
  • 5篇唐明坤
  • 5篇郭海燕
  • 4篇孙治宇
  • 4篇杨彪
  • 4篇刘世昌
  • 4篇王硕果
  • 3篇李正洁
  • 3篇李丽纯
  • 3篇王昊
  • 3篇岳碧松
  • 3篇王鸿加
  • 2篇赵佐成
  • 2篇杨跃敏

传媒

  • 11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四川动物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Zoolog...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Curren...
  • 1篇环境保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水电站设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决策咨询通讯
  • 1篇绿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多样性
2000年
人们在大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时,着重点往往是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对地球上经亿万年进化才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却缺乏根本的认识。于是为了眼前利益,人们一方面掠夺性地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致使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丧失;另一方面,或是将生物引入它们从未出现过的地区,或是不吝万金,用转基因方法创造出地球上从未有过、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有潜在危害的、没经过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转基因生物投放市场。
曾宗永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物学生物生态
九寨沟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被引量:32
2004年
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在九寨沟的空间分布格局 ,并用群落的总生物量量度不同群落在九寨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 ,采取皆伐法测定了乔木群落林下层以及灌丛和草甸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对样方中乔木的胸径、树高进行了测量 ,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乔木层的生物量 .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群落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亚高山暗针叶林 ,平均为 380thm-2 左右 ,总生物量亦占了整个九寨沟生物量总量的 90 %以上 ,为九寨沟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植物群落 ;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生物量最小 ,平均为 1thm-2以下 .整个九寨沟的总生物量约为 8.3× 10 6t,平均生产力大于 5 .89thm-2 a-1.垂直分布上 ,生物量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在halt=30 0 0m以上达到最大值 ,之后则随海拔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这种分布格局与土壤、气候、人类干扰等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九寨沟几乎所有类型的群落的平均生物量都要高于全国同类群落的平均水平 .图 3表 4参
蓝振江蔡红霞曾涛王硕果郭海燕曾宗永
关键词:生物量植物群落
青海沙蜥(蜥蜴亚目:鬣蜥科)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被引量:10
2002年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的所有个体分成3个年龄组,3个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分别是:26~36mm;37~50mm;51~65mm.各年龄组体长、体重和尾长平均值差异的F检验结果,说明用体长划分年龄较为合理.青海沙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形,但第II年龄组个体数比例较小.青海沙蜥各年龄组的性比在3个年龄组间是不稳定的,第I,II,III3个年龄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分别为7.7∶1,32∶1和1∶2.1,而在整个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为1.76∶1.青海沙蜥的体形大小的性二态在其性成熟前后是相反的.
吴鹏飞王跃招王硕果曾涛郭海燕蔡红霞曾宗永
关键词:鬣蜥科青海沙蜥标志重捕年龄结构种群生态学
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被引量:30
2002年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全部49条沟中390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80个样点有粪便,19个样点有卧穴,103个样点有啃食竹的残桩,1个样点发现大熊猫活个体,总共有125个样点发现有大熊猫的痕迹.把各样点的生境特征,包括在山上的位置、其食竹的种类和生长状态、森林起源、植被类型、人类干扰类型和强度等作为因素,对每一因素设置2,3,或4个水平.将大熊猫的生境各样点有无大熊猫作为行(r=2),将各因素的水平设为列(c=2,3或4),从而组成一个2×c联列表.在某样点是否有大熊猫痕迹与各生境因素的水平相互独立的零假设下,χ2检验的结果表明:(1)大熊猫在海拔2600~3000m取食;(2)对缺苞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的生境处活动频繁;(3)对天然生境的利用比对人工林的利用高得多,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则没有明显差异;(4)更多地利用有针叶林;(5)明显回避有森林采伐和牲畜放牧的生境,且生境利用率随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曾宗永岳碧松冉江洪刘少英陈佑平蒋世伟
关键词: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行为生境利用生境选择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刘少英章小平曾宗永王跃招王昊孙治宇雷开明
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有各种动植物物种(地衣及土壤动物没有调查)3634种,其中原生物种3553种,栽培及无意引进物种81种。包括藻类419种、菌类203种、维管植物2007种(包括变种、亚种...
关键词:
关键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四川省珍稀濒危鸟类组成特点及其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Myers的研究结果,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集中分布在25个热点(hotspot)区域(210万km2)。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属于这些热点之一。四川土地面积仅为全国的5%,但鸟纲动物就达61...
李正洁曾宗永
关键词:珍稀濒危鸟类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文献传递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被引量:16
2003年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 10 9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等痕迹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 ,共发现有 2 9个大熊猫活动样点 ,其中 ,大熊猫粪便样点 2 7个、食迹样点 2个 .把各样点的各种生境特征作为因素 ,把每一因素的不同情况设置为水平 ,进行独立性检验 .检验的结果表明白河的大熊猫 :1)主要在halt2 6 0 0~ 312 0m取食 ;2 )偏好在有水源的生境活动 ;3)对坡向有明显的选择性 ;4 )对华西箭竹有明显的偏好 ,且在生长良好、盖度较高的生境活动频繁 ;5 )明显回避有挖药活动的生境 ,偏好在没有人类干扰的生境活动 .表 5参
曾涛冉江洪刘少英孙治宇刘世昌曾宗永
关键词:大熊猫取食行为生境利用
凉山山系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以1975年、1990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整体两个水平上分析了凉山山系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可能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从1975年到2000年,凉山山系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1)森林斑块面积大量减少,农田斑块面积增加明显;2)各类型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增加.人类进行的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修建公路等活动可能是造成山系内景观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这种变化对凉山山系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
腾克曾宗永冉江洪曾涛
关键词:凉山山系景观指数
四川省彭县清平公社人口资料分析:应用Leslie矩阵方法预测未来人口
曾宗永
若尔盖青海沙蜥——洞穴密度与深度的生态内涵被引量:10
2004年
20 0 2年 9月 ,采用样方法和挖掘法分别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 (东经 10 2°2 9′0 4 1″,北纬 33°4 3′2 5 0″ ,海拔 346 4m)上的青海沙蜥 (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洞穴密度及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青海沙蜥的洞穴密度随植被盖度的升高而下降 (r =- 0 81,P <0 0 1) ,这说明青海沙蜥的生境选择是偏向于植被盖度较低的荒漠 ,因此可以把该物种作为草地荒漠化的一种指示生物。②青海沙蜥居住洞穴深度大于 74cm ,在冻土层之下。青海沙蜥选择深度达到最大冻土之下的洞穴居住是它抵御低温的一种行为机制 ,而深度小于 74cm的洞穴则可能是用于逃避敌害的临时隐蔽所。
吴鹏飞王跃招朱波曾宗永
关键词:青海沙蜥生境选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