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慧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巴什拉二重性之谜”的背后
- 2018年
- 法国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研究生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科学哲学领域功勋卓著,却华丽转身,投身于对文艺、想象、审美的研究。对所谓"巴什拉二重性之谜"的探讨也正源于此。几乎同时,当时西方哲学界的两大流派均先后走向审美主义。上述现象,一个个案,一个时代走向,在有轻视"感性学"传统的西方思想界不得不令人深思。将巴什拉的个人轨迹与宏观哲学流派的转向结合起来看,也许可以这样的角度切入"巴什拉之谜":此谜看似是在探讨巴什拉思想中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之间理论的相容性,实质是在借巴什拉对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两个领域的跨越,追问哲学与想象、与诗学、与文艺、与美学等"感性学"的关系。
- 张璟慧
- 关键词:巴什拉哲学美学
- 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情爱与外在一切限制性力量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本文以《荆棘鸟》中拉尔夫与麦琪的爱情为例,指出疼痛是人与自我沟通的一个媒介,因为痛苦迫使受难者更专注于痛苦本身而忘却更多的欲念,达到净化。人内心的这种悖论而奇妙的体验,使外在禁锢造成的巨大痛苦成就了爱情的恒久与伟大。也就是说,一旦外界的束缚消失之后,伟大的爱情的可能性也就终结了。
- 张璟慧
- 关键词:爱情禁锢《荆棘鸟》疼痛悖论
- 对巴什拉思想轨迹及其他的沉思被引量:2
- 2014年
- 身为科学哲学家与诗学理论家的加斯东·巴什拉,其一生的思想轨迹发人深省。作为科学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识论断裂",一反西方传统对科学的解释,认为其发展是非连续的;他的后半生献身于诗学研究,终生不渝。西方自柏拉图始,文艺与诗就不占重要地位。西方哲学传统更是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非重要分支,低于其他理性学科。而巴什拉最初对文艺的关注,也是企图以此反证想象对科学与哲学造成的损害。但是,现代哲学的两大流派存在论与现象学都已走向审美主义;巴什拉的研究也将想象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历史趋向与巴什拉的轨迹都提示,美学不是哲学的分支、末流,而是基础:美学产生自由、超越,不断开启新的世界,是哲学探寻的基点;对审美的反思即构成哲学体系。以巴什拉的轨迹观照现代思想的走向,可部分解答"巴什拉之谜",也引起我们对世界之本质的进一步深思。
- 张璟慧
- 关键词:美学哲学
- 论巴什拉诗学思想的诞生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对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为何从科学哲学转向文艺学?他前期的科学研究与后期的诗学探索在其思想体系中是彼此断裂还是相互承续?至今是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谜团,众说纷纭。实际上,巴什拉转向诗学理论研究,是时代使然;他对科学哲学的独特贡献也为其诗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他早期的科学哲学"新认识论"中已蕴含了文艺学转向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张璟慧
- 关键词:科学哲学
- 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耶稣·基督形象艺术的呈现——试论“悖论式”的文艺复兴
- 2009年
- 文艺复兴时代,耶稣.基督形象发展史中开始出现"耶稣为何被天主抛弃"的追问。此追问缘于对人性的关注,即"文艺"赖以"复兴"的原点与基础。然而,意在关注人、人性的文艺复兴,却在对人本的追求中逐渐远离了"文艺"赖以"复兴"的基础与起点。由此,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复兴是悖论性的。
- 张璟慧
- 关键词:文艺复兴悖论
- 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黑暗之心》中言、意、象的关系被引量:4
- 2009年
-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小说文本的艺术世界。
- 张璟慧
- 关键词:小说《黑暗之心》中国古典美学艺术世界
- 巴什拉对现象学的贡献被引量:4
- 2016年
- 现象学作为肇始于胡塞尔的哲学方法论,迥异于西方形而上的哲学传统,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的走向。但不可否认,现象学并未结出它应有之果,仍具有缺陷与未完成性,始终处于后世思想家的不断改造之中。巴什拉的诗学思想,即想象理论,使主体摆脱有限性,客体成为存在整体,存在超越时空,亦即全方位的间性与超越得以完成,是对现象学的回应与贡献之一。巴什拉的思想轨迹昭示了一种个体性现象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建于文艺审美基础之上的现象学才真正符合现象学的设定初衷,而审美关注的就是个体体验。
- 张璟慧
-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启示被引量:4
- 2015年
- 在英国800多年的大学史上,大学始终秉承办学自主、学术自由的精神,政府管理在19世纪末才慢慢介入。纵观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鼓励各具特色的大学内部自我管理;政府严控监督、评估体系;有必要插手大学事务时,政府注重介入的法定程序;教育法规的制定审慎而成熟。尽管我国与英国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迥异,但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依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 张璟慧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政府
- 巴什拉译介与研究在中国
- 2016年
- 加斯东·巴什拉是蜚声世界的科学"新认识论"的奠基者与诗学"想象论"的开创者,一生跨越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两大领域。从寥寥数文,到研究、译介升温,再到走向自由、开阔、深入,国内对巴什拉的研究已开展近三十年,而未来巴什拉研究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国内学界接触英美理论较早、较多,而整个法国及欧陆哲学在中国的接受受限是导致国内接触、研究巴什拉较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关注巴什拉研究,是开启中国国内理论新视野的重要一环。
- 张璟慧
- 关键词:巴什拉科学哲学
- 藉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论即故即新的创作方式
- 2010年
- 西方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艺术在形式上显得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观之,即为"即故即新,以故为新"。它强调以连续性为着眼点看故与新的关系,在保持某种一致性中求变化进而体现自我的艺术个性。这种方式绝非"横空出世"、"惊世骇俗",追求变化与创新,又不背离既定传统,是一种看似"柔弱"却有力的艺术创作方式。
- 张璟慧
- 关键词:中世纪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