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丽
- 作品数:106 被引量:1,063H指数:20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石漠化地区碳流失原因与固碳增汇技术原理探讨被引量:9
- 2015年
- 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和迅速扩张,是导致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碳流失的主要原因,而石漠化地区固碳潜力巨大,是国家固碳增汇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增强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基于喀斯特小流域是石漠化治理的基本生态水文地质单元的科学认识,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流域内物质组成结构与循环交换特征等,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进行了小流域类型的划分与剖析。针对区域社会经济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不同类型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和固碳增汇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喀斯特"高原集雨灌溉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峰丛洼地人工种草替代型草食畜牧业模式"、"峡谷型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的特色林果模式"、"槽谷型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的竹果产业模式",为石漠化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白晓永王世杰刘秀明容丽苏以荣周运超宋同清
- 关键词:石漠化
- 花江示范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山地旅游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国内有关山地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较少。开展石漠化地区的山地旅游研究,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最终实现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文章以花江示范区为例,在充分分析了花江示范区开展山地旅游的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多类型模式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 周波容丽
- 关键词:石漠化山地旅游
-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演替群落的凋落物动态被引量:45
- 2011年
-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503、3.505和2.912 t.hm–2;年总凋落物的叶、枝、花果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64.72%、14.60%、12.33%、8.35%;74.28%、7.43%、10.88%、7.41%和75.94%、8.56%、12.93%、2.57%,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4.72%–75.94%;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生长季早期3–5月和休眠期10–12月。
- 俞国松王世杰容丽冉景丞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凋落物
- 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被引量:55
- 2005年
- 利用花江岩溶峡谷区南坡不同石漠化程度的5个独立的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要素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不同峰丛洼地系统都能较好地评价石漠化过程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也与各峰丛洼地系统的景观基质有关,在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峰丛洼地系统中,反映的景观生态意义是不一样的。景观格局分析不仅强调面积,而且还考虑所研究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格局)、景观组成特点与石漠化过程的关系和对石漠化的影响,在石漠化程度判定和石漠化指标的研究中景观格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
- 关键词:峰丛洼地石漠化土地生态学意义均匀度指数景观要素生态意义
-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民族心理意识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通过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心理意识的实地调查,采用模糊数学上的综合评价方法,把喀斯特环境与民族心理意识及行为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认识人地相互关系,将喀斯特石山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与心理意识与社会经济耦合进行数理分析、相关对比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体性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不仅从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质量(素质)和行为效应与预测的角度,揭示了喀斯特地区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
- 容丽熊康宁
- 关键词:心理意识
-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及其相似度
-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潜在、轻度、中度及强度石漠化样地的物种相似性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群落地理成分复杂,分...
- 容丽熊康宁李俊良
- 关键词:植物群落群落特征石漠化
- 生物土壤结皮在喀斯特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10
- 2020年
- 喀斯特地区生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脆弱,其中石漠化成为制约喀斯特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综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的可抗逆性特征及其对加速母岩成土速率、提高地表抗侵蚀力、改善土壤环境状态,调控降水下渗、改变土壤中水分再分配格局、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被演替以及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作用。探讨了生物土壤结皮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及人工培育结皮植被对石漠化防治的应用潜力。此外,生物土壤结皮与生态系统间的互作机制是研究喀斯特生态治理的关键,两者间的耦合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长期的不间断多维度监测。建议加强对生物土壤结皮与喀斯特生境间耦合机制及其在喀斯特岩溶过程的互作机制,喀斯特地区生物土壤结皮耐胁迫特性以及在喀斯特生境下人工培植技术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 郑智恒熊康宁容丽容丽
-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生态恢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互作机制
-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用量比例提升,而次生林对土表水的用量更高。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常绿小乔木香叶树利用表层岩溶带水比例最高,显示其较深的根系;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表现为较浅的根系和干季表土水利用比例较高的特征。
- 容丽王世杰俞国松邓晓琪冉景丞
-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木本植物
- 茂兰喀斯特森林退化区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解亚热带气候型的茂兰喀斯特森林退化区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分解动态过程,该研究采用分解袋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退化区不同类型的凋落物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观测,并通过分析凋落物分解时的失重量和失重率的动态变化,比较了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叶的失重率变化,探讨了不同坡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类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在退化区内存在明显的差异,落叶>常绿叶>枯枝(P<0.05),三种凋落物整体变化趋势在分解过程中大致相同,它们在早期都快速分解,中期分解变慢,后期开始加速;落叶在次生林与灌木林中的前期分解速率基本同步,后期为灌木林落叶>次生林落叶,而常绿叶在灌木林与次生林中的分解速率则表现为基本同步;利用回归方程对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进行估测,得出落叶和常绿叶在灌木林中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少于次生林的;在不同坡位,三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总体趋势为中坡>上坡;三种凋落物的C含量波动性较大,但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分解时间增加,N含量增加,而C/N比则降低。
- 王敏容丽俞国松李芹
- 关键词:凋落物养分释放
- 喀斯特峡谷区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 本文以贵州喀斯特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灰岩生态系统的土壤进行。位于黔西南北盘江流域的花江喀斯特峡谷是易发生且石漠化程度已相当严重的地区,其石漠化成因主要为人为开垦和樵采,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的影响差别最大。喀斯特原始森林分...
- 容丽王世杰卢红梅
-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土壤性质生态系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