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晨啸

作品数:42 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Q-TOF
  • 7篇MS
  • 6篇淡豆豉
  • 6篇UPLC
  • 6篇LIGUZI...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鼠血浆
  • 5篇白术
  • 5篇大鼠血浆
  • 4篇苷元
  • 3篇药动学
  • 3篇液质联用
  • 3篇色谱
  • 3篇硫磺熏蒸
  • 3篇黄酮
  • 3篇大豆苷
  • 3篇大豆苷元
  • 3篇C-
  • 2篇代谢产物

机构

  • 4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南京易亨制药...

作者

  • 41篇单晨啸
  • 32篇文红梅
  • 24篇崔小兵
  • 18篇柴川
  • 17篇于生
  • 9篇李伟
  • 5篇白永涛
  • 4篇吴皓
  • 4篇王欣之
  • 3篇陆兔林
  • 3篇范姣姣
  • 3篇张爱华
  • 3篇金波
  • 3篇孙学
  • 2篇赵晓莉
  • 2篇程建明
  • 2篇毛春芹
  • 2篇周红光
  • 2篇张路
  • 2篇陈海彬

传媒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成药
  • 2篇第六届华东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第四届华东地...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UFLC/Q-TOF-MS分析麸炒白术的物质基础被引量:13
2013年
该文基于UFLC/Q-TOF-MS建立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图谱,应用Markeview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生麦麸为空白,比较白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白术麸炒前后活性成分的变化,并鉴定了包括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白术三醇,苍术酮以及1个未知成分在内的6种麸炒前后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的化合物。白术内酯-Ⅲ脱水、脱氢形成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可能是麸炒白术药材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
崔小兵单晨啸文红梅李伟吴皓
关键词:白术麸炒
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成分的测定及炮制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淡豆豉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研究炮制工艺对淡豆豉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自行发酵淡豆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异黄酮含量,使用岛津SB-C_18 HPLC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全波长紫外检测器扫描;流速1mL·min-1,柱温35℃。结果:淡豆豉中各异黄酮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16%~109.98%,RSD均〈3.76%,并发现炮制过程中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逐渐升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证明6~8d的发酵条件最利于苷类成分的水解,较适合淡豆豉的发酵。
柴川崔小兵戴贞丽于生单晨啸戚华文文红梅
关键词:淡豆豉异黄酮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制备美白抗衰老类化妆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即制备美白抗衰老类化妆品。采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制备化妆品,能延缓皮肤衰老、美白的效果显著。本发明还涉及加拿大一枝黄花乳膏的制备方法:以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原料,提取,制成乳膏。采用本发...
崔小兵程建明文红梅于生赵晓莉柴川单晨啸
U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大豆苷元(daidzein)h大豆异黄酮的一种,具考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去卵巢大鼠胆固醇水平和调节血脂的功效,缓解由于更年期雌激素不足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等症状等多种...
白永涛文红梅周华邱月单晨啸
关键词:大豆苷元药代动力学血浆浓度
UF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人参与黄连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超快速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人参-黄连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3%甲酸-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应用Markview1.2.1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黄连水煎液为空白,比较人参水煎液与人参-黄连共煎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结果:3种溶液中发现10个差异性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其中齐墩果酸和2个未知化合物含量显著上升,20-葡萄糖Rf和人参皂苷Rf,Ra3,Rb1,Ra2,Rb3,Rs2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负离子模式下方法能很好区分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提示人参皂苷类成分水解生成的齐墩果酸型苷元可能是人参与黄连共煎后的物质基础。
单晨啸文红梅于生柴川崔小兵
关键词:人参黄连
一种豆豉用发酵装置及其发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豉用发酵装置及其发酵方法,属于发酵装置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发酵罐本体,所述发酵罐本体顶部安装有密封盖板,所述发酵罐本体上安装有搅拌结构,所述密封盖板上安装有曝气结构;通过设置搅拌结构、驱动结...
柴川金波文红梅崔小兵于生单晨啸
枣庄市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枣庄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2年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与疾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2.56±9.61)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1.48%(22/27);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地区分布以山亭区为主,占48.15%(13/27);12例明确有蜱虫咬伤史。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其他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85.19%(23/27),头痛70.37%(19/27),胃肠道不适66.67%(18/27),全身乏力44.44%(12/27)。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27例,白细胞减少21例,D-二聚体升高15例,粒细胞缺乏13例,凝血功能异常13例,肝功能异常10例,降钙素原升高9例,尿蛋白阳性7例。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平均住院天数为(10.15±4.22)d,治愈率为92.59%(25/27)。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春夏季高发,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效果较好。
董棒褚雨单晨啸张旭苗璨缪玉丹杨玉法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基于UFLC/Q-TOF-MS分析麸炒北苍术的成分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利用超快速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FLC/Q-TOF-MS分析北苍术麸炒前后化学成分及量的整体变化,方法采用UPLC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ESI源,正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应用Markerview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北苍术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结果正离子模式时PCA分析能很好区分麦麸对分析的影响并发现麸炒后苍术苷A、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以及一未知成分量显著升高,与此同时α-姜黄烯、苍术醇、白术内酯Ⅲ、苍术素量显著下降。结论麸炒使白术内酯Ⅲ脱水、脱氢转化而使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量增加,可能是麸炒北苍术药材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
单晨啸崔小兵柴川文红梅李伟于生张爱华
关键词:北苍术麸炒
HPLC-PDA指纹图谱结合UFLC-Q-TOF/MS定性鉴别评价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质量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 建立白术药材HPLC-PDA指纹图谱并进行定性鉴别,为全面控制白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白术加70%甲醇超声60 min;色谱分析采用Inertsil?ODS-SP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40℃,体积流量1.0 m L/min,采用Waters 2998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35 n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洗脱梯度为0~10 min,30%~45%B;10~25 min,45%B;25~50 min,45%~70%B;50~55 min,70%B;55~62 min,70%~30%B;62~75 min,30%B。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正离子模式下;质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 分别对不同产地的白术进行比较、拟合,标定了白术HPLC-PDA指纹图谱的6个共有峰,并通过高分辨UFLC-Q-TOF/MS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白术内酯III、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白术内酯VI和双白术内酯;对白术的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2%;测得的10批次样品与拟合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作为规范白术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的质量控制手段。
孙学文红梅崔小兵陆兔林李伟单晨啸
关键词:白术HPLC-PDA指纹图谱白术内酯II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淡豆豉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淡豆豉中38种核苷和氨基酸类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和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以及亲水色谱柱(2.1 mm×100 mm,3.5μm),流动相0.2%甲酸水-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1,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安徽、江苏、河南3个产区不同采收期共8个批次淡豆豉中的22种氨基酸类和16种核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PCA-DA聚类分析及t检验。结果:所建方法使淡豆豉中22种氨基酸类和16种核苷类成分得到较好分离,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3.74%-104.32%,RSD在0.6%-3.5%;8个批次样品基本可以测得22种氨基酸类和16种核苷类成分,各批次间核苷与氨基酸的含量都有明显差异,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7.241-34.21 mg·g-1,总核苷质量分数在14.21-82.53 mg·g-1;不同产地样品的氨基酸含量高低排序为安徽产>江苏产>河南产,不同产地样品的核苷含量高低排序为江苏产与安徽产>河南产,同一产地贮存时间短的样品总氨基酸和总核苷含量也高于贮存时间长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38种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比较了不同产地淡豆豉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不同产区间淡豆豉的质量优劣,为后续药效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柴川周礼明崔小兵戴贞丽于生单晨啸文红梅
关键词:淡豆豉液质联用技术氨基酸核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