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友良

作品数:47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1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军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苏区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主义
  • 5篇毛泽东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 4篇社会主义
  • 4篇苏区史研究
  • 3篇党史
  • 3篇战争
  • 3篇政权
  • 3篇中共
  • 3篇民国
  • 3篇抗日
  • 3篇抗日战争
  • 2篇党史研究
  • 2篇邓小平
  • 2篇动员
  • 2篇政治
  • 2篇中国社会

机构

  • 3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3篇中共江西省委...
  • 4篇江西省委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作者

  • 42篇何友良
  • 2篇黄春
  • 2篇刘善庆
  • 2篇尹世洪
  • 2篇曾丽雅
  • 2篇易宗礼
  • 1篇汪玉奇

传媒

  • 12篇江西社会科学
  • 5篇近代史研究
  • 3篇中共党史研究
  • 3篇当代中国史研...
  • 3篇农业考古
  • 2篇抗日战争研究
  • 2篇中国井冈山干...
  • 2篇苏区研究
  • 1篇党史文苑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党史文苑(下...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东区“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1992年
距毛泽东百年诞辰尚有年余,神州大地上有关学术活动即已悄然兴起。9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华东区工作委员会、江西大学历史系、江西师大历史系、江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当代江西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现代史学会华东区第二届年会在风景秀丽的庐山举行。江西省社科院名誉院长、省社联副主席姚公骞研究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张宪文教授、黄美真教授和来自华东各省市及北京、天津等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0篇,论著6本。
何友良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学社科院中国人民
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理念的内涵、特点与贡献
2014年
在领导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思考和深入的实践,创建了一整套关于认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其要点是高度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重视群众的智慧与经验创造,倡导将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之根扎于群众之中,从群众中寻找和发现解决革命问题的方法,鼓励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政府工作方式群众化,切实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何友良
关键词:苏区时期毛泽东
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千秋大业——中国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并进思路的简略考察被引量:2
2000年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即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联结为一体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道路。这一思路 ,是根源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历史、世界与国内现实的深刻认识 ,非一时激情所致。中共中央领导人认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应有别于苏联 ,有中国特色 ,应是赶超型的。中共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历程中 ,有比较协调、不协调和严重失调的不同时期 ,因此既取得了伟大成绩 ,又因失误付出了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已经成为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千秋大业。
何友良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
论苏区社会变革的特点与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苏区的社会变革发生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其变革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核心,提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并由刚建立的新政权领导,同时进行两大重点变革,即改革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农村人口的生存现状、倡导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围绕着一个方向、两大重点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革命性、整体性和反复摸索性等特点。这场变革开创了改变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实现社会和人民解放发展的新道路,初步展示了中共改造中国的战略思考和实际努力,对其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何友良
关键词:政权社会变革中共领导苏区土地革命时期近代中国社会
论新生活运动与复兴文化问题被引量:5
1993年
1934年春,一场由蒋介石在南昌亲自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以下简称新运),伴随着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炮火硝烟风靡全国。该运动在形式上力倡重振道德和提高个人的国家观念,强调将礼义廉耻贯穿到国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蒋介石等又称其为“固有文化的复兴运动”。一场以追求强化统治效能为根本目的的思想统治运动,用复兴文化的旗帜堂皇行进,体现了蒋介石在30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思想统治的新的思考和特点。对其所标榜的文化复兴问题分析作些剥离工作,有助于加深对这场运动及蒋介石当时所思所为的认识。
何友良
关键词:新生活运动文化问题复兴运动统治秩序文化复兴思想文化
高山流水 峨峨洋洋——读余伯流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被引量:1
2011年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日子里,余伯流教授十年前出版的史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北京和江西再版发行。该书的再版.是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是在节日喜庆中对党的两代领袖的深切怀念,具有特殊的意义。
何友良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赛克特并未为蒋介石制定碉堡战术被引量:3
1990年
德国军事顾问尤其是赛克特在蒋介石策定第五次“围剿”军事方略中的作用,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不少史论显然存有两点误记:其一,碉堡战术是赛克特制定的,蒋介石只是“采用了他的德国军事顾问的新战术”;其二,1933年夏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何友良
关键词:蒋介石史论意见书
苏区史研究的视野扩展、方法运用与未来发展
中国苏维埃革命史(以下简称'苏区史'),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内容。~①近30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苏区史的研究,呈现不断深入的总体态势。其基本特点是,苏区史研究虽然...
何友良
文献传递
江西党史研究的重大成果--读《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
2016年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95周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撰著的《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1949-1978),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是我省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
何友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
知情几许:长征决策的形成与释疑
2024年
1934年10月,为应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改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和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对象,长征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重要进展,推出了一些新结论,澄清了一些争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疑点。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对红军长征尤其是长征出发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明晰长征决策相关重要史实,总结长征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对于进一步深化长征历史研究、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刊特邀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何友良、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蒋建农、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凌步机,分别就长征决策的形成与释疑、红军长征前准备工作及启示、毛泽东出击赣闽浙皖地区方略与长征决策等问题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何友良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党史工作长征精神传承弘扬献身精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