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霞

作品数:82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子宫
  • 15篇细胞
  • 14篇奶牛
  • 11篇应激
  • 11篇热应激
  • 8篇胚胎
  • 8篇小尾寒羊
  • 8篇寒羊
  • 6篇HSP70
  • 5篇牛乳
  • 5篇子宫复旧
  • 5篇奶牛乳腺
  • 5篇HSP70表...
  • 4篇凋亡
  • 4篇药物
  • 4篇抑菌
  • 4篇乳腺上皮
  • 4篇乳腺上皮细胞
  • 4篇牛乳腺上皮细...
  • 4篇子宫组织

机构

  • 48篇青岛农业大学
  • 1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4篇莱阳农学院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5篇丛霞
  • 47篇田文儒
  • 45篇曹荣峰
  • 33篇李华涛
  • 27篇姜忠玲
  • 15篇王新
  • 10篇张秀英
  • 9篇齐晓楠
  • 8篇佟恒敏
  • 7篇赵园
  • 6篇单虎
  • 6篇高善颂
  • 4篇张倩
  • 4篇王聪
  • 4篇崔凯
  • 4篇李继昌
  • 4篇何剑斌
  • 3篇秦志华
  • 3篇丰艳妮
  • 3篇陈健伟

传媒

  • 15篇中国兽医杂志
  • 9篇黑龙江畜牧兽...
  • 5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黑龙江动物繁...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药杂志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现代畜牧兽医
  • 2篇今日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5
  • 2篇199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尾寒羊子宫复旧的B-超影像学研究
2003年
应用B型实时超声断层扫描仪(B-超)对10只小尾寒羊子宫复旧过程和复旧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羊子宫体、子宫壁和子宫颈复旧的平均时间为(23.2±6.22)、(25.2±2.51)和(19.0±3.67)d。复旧期子宫体的直径逐渐变小,至产后25d子宫体与子宫角的直径基本相同。产后1d子宫壁的平均厚度从产前7d的3.28±0.24mm迅速增厚为7.16±0.47mm,产后4d达到最厚为9.12±0.34mm,以后逐渐变薄,到产后28d为3.44±0.11mm。产后1~9d可见子宫阜,产后1d宫阜直径较大为24.58±5.59mm,其超声图像的中间呈暗区、周围为白色,以后子宫阜直径逐渐缩小,超声影像图变白,从13d以后监测不到;子宫颈在产后1~10d处于开放状态,产后7d可看到子宫颈管的环形褶,产后13d以后其超声图像变白。
曹荣峰王继芳丛霞田文儒
关键词:小尾寒羊子宫复旧B超影像学
奶牛子宫组织内肥大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取4头奶牛的新鲜子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分别于子宫角、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取材,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全层子宫进行连续切片,用甲苯胺蓝染色,再用油镜观察子宫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数量。经生物统计分析发现,奶牛子宫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层,在子宫肌层和外膜层较少;奶牛子宫各部位的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构成比相近。
曹荣峰丛霞林红
关键词:奶牛肥大细胞子宫
热应激 脂多糖 谷氨酰胺 诱导牛睾丸支持细胞HSP72时效表达
2017年
为了探讨温和热应激、脂多糖(LPS)和谷氨酰胺(Gln)诱导牛睾丸支持细胞(b SCs)HSP72的时效表达规律,本试验将传至第3代b SCs分成热应激、LPS和Gln处理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处理后0、2、4、6、8、12、14h和16 h时细胞内HSP7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种方式均能诱导HSP72表达,且HSP72蛋白分别在热应激、Gln和LPS预处理后2、4h和12 h时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热应激或Gln均比LPS诱导牛睾丸支持细胞HSP72表达的时间早,提示可考虑用Gln减少由LPS诱导的细胞损伤。
丛霞曲明媚王龙光张东君田文儒李华涛
关键词:脂多糖谷氨酰胺热应激
围产期小尾寒羊生理指标的监测
2007年
用常规方法监测了11只围产期小尾寒羊的体温、脉搏、呼吸、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白细胞分类各项数值。结果表明,分娩前后体温和中性分叶核细胞呈“M”形变化,分娩时增高,产后第5天时降低,产后第12天又升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则从产前到产后5天期间都处于低水平,产后12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数、脉搏数及白细胞数在分娩时均升高。
丛霞曹荣峰姜忠玲
关键词:小尾寒羊生理指标围产期
犬血型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输血疗法在兽医临床的使用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抢救重症犬和治疗病犬的重要手段。输血疗法可以迅速补充患病犬的循环血量和体液量,维持血压,起到补血、止血、解毒、提高机体耐受力的作用。犬输血疗法在提供生命保障的同时,也会带来危险与伤害,异体输血时,血型不符可能产生输血反应,严重时可以致死患犬。论文主要对犬血型的发现历程和命名、不同血型之间的差异和生化特性以及各种犬血型输血时可能出现的反应进行综述,探讨临床上如何对犬进行安全、有效输血以及当前存在问题,最后对DEA1.1血型频率研究现状以及犬血型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王雪姜忠玲丛霞曹荣峰田文儒李华涛
关键词:血型系统输血疗法
一例大角斑羚结核病的诊断
2016年
动物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也能感染,其中牛科动物对于牛分枝杆菌极具易感性。笔者对动物园的一例疑似大角斑羚结核病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结合动物发病过程和症状描述,采用细菌学染色,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和核酸PCR检测三种方法,以进一步明确其是否为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表明:在肺组织中发现分枝杆菌,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PCR检测到288 bp特异性条带,确诊发病羚羊患有结核病。检测结果说明圈养的大角斑羚能自然感染牛分枝杆菌,并可致其死亡,动物园应定时筛查易感动物,以防止动物感染和疾病传播。
丛霞张东君曲明媚李华涛
关键词:结核病人畜共患细菌学
葛根素对热应激致牛睾丸支持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葛根素(Pue)是从中药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Pue是否有对热应激时牛睾丸支持细胞(SCs)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42℃热应激1 h,然后34℃恢复6 h。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用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凋亡;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以及Western-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热应激后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发生凋亡,产生氧化损伤。葛根素和维生素E可以极显著降低热应激时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Pue与维生素E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葛根素可显著增加受热应激SCs中HSP70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葛根素能减少热应激下SCs的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增加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有关。
丛霞张东君任婷婷张倩朱丽萍李琪曹荣峰田文儒李华涛
关键词:葛根素热应激HSP70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鸡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被引量:14
2000年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单诺沙星等 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 (O78)、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力。结果表明 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鸡 4种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单诺沙星的作用最强 ,可作为防治鸡细菌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张秀英丛霞邹水
关键词:氟喹诺酮病原菌体外抑菌
单诺沙星在支原体一大肠杆菌感染鸡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量手段研究了单诺沙星内服给药在支原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 12 0只合并感染雏鸡静注或内服单诺沙星 (5mg/kg)后 ,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别符合无吸收二室模型和一级吸收二室模型。静注给药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t1/ 2α0 .5 0 34h,t1/ 2 β为 6 .8485h,VB 为 12 .16 0 3L/kg,AUC为 40 6 33mg/L·h ,Tcp为 2 5 .2 43h。内服给药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 :t1/ 2ka为 0 .3182h ,t1/ 2α为 1.5 5 0 2h ,t1/ 2 β为 12 .6 2 0 0h ,Tp 为 1.110 7h ,Cmax为 0 .5 10 6 μg/mL ,AUC为 3.6 6 2mg/Lh ,Tcp为 39.18h。内服生物利用度为 90 .0 8%。
张秀英李继昌佟恒敏丛霞冯力洁
关键词:单诺沙星生物利用度雏鸡支原体药代动力学
兽药乳炎消的一般毒性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对兽药乳炎消在小白鼠体内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与耐受性及局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简化机率单位法求得小白鼠腹腔注射乳炎消的LD50 为 2 42 8.36 2mg/kg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知 ,兽药乳炎消对小白鼠的毒性较低。采用固定剂量连续染毒法 ,给小白鼠连续腹腔注射乳炎消 1~ 2个月 ,其蓄积系数大于 5 ,根据评价标准判定 ,乳炎消在小白鼠体内蓄积作用较弱。将蓄积毒性试验结束时存活的小白鼠用于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 ,连续用药 ,小白鼠能对乳炎消产生耐受现象。对家兔的眼结膜刺激试验和肌肉刺激试验的结果表明 ,本药物的刺激性较弱 ,故该药物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
张秀英丛霞张红董秀华
关键词:乳炎消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兽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