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作品数:120 被引量:728H指数:16
- 相关作者:王莎莎张义群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毕节试验区初中生欺凌受害心理素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凌受害、心理素质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为校园欺凌防治和青少年自杀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毕节试验区5所初级中学的3 635名七至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毕节试验区初中生欺凌受害的检出率为28.34%,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2.59%,12.05%和7.54%,不同性别学生欺凌受害及言语、关系、身体欺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2,94.29,7.69,P值均<0.01)。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正相关(r=0.21),两者与心理素质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22)(P值均<0.01)。在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心理素质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4,P<0.05)。结论心理素质能缓冲欺凌受害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 赵占锋张大均张丽华
- 关键词:暴力精神卫生自杀
- 大学生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被引量:22
- 2015年
- 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以39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CHQ-12、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的情绪特征及其因子情绪调控、意志特征及其因子独立性、自我特征及其因子自我统合和自信心均分别与CHQ-12、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2)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的乐观倾向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动力特征及其因子进取心高中低不同分组水平下的生活满意度得分差异显著,呈现倒"U"型曲线趋势;(4)心理素质之个性品质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CHQ-12的相关系数,心理素质的发展功能相比治疗功能更为突出。
- 王鑫强苏志强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
- 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对职高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自尊和心理素质在校园欺凌氛围感知与抑郁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381名职高生的校园欺凌氛围感知、抑郁、自尊及心理素质状况。结果:(1)校园欺凌氛围感知正向预测职高生抑郁;(2)自尊在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和职高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3)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前半段均受到心理素质的调节,相较于低水平心理素质职高生,高水平心理素质职高生的抑郁较不容易受到校园欺凌氛围感知的影响,但其自尊却更容易受到校园欺凌氛围感知的影响。结论: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可通过降低自尊进而加重职高生的抑郁,心理素质可缓冲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对职高生抑郁的负面影响,增强校园欺凌氛围感知对职高生自尊的负面影响。
- 李晴郭成李雪梅刘杨
- 关键词:抑郁自尊心理素质职高生
- 校园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攻击性发展的关系:基于潜在转变分析
- 2024年
- 基于个体中心视角,利用潜在转变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究青少年攻击性的分化模式、发展转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以2498名中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时间6个月的3次施测,研究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攻击模式可分化为低攻击组、中等攻击组和高身体攻击组;(2)低攻击组和中等攻击组稳定性较高,高身体攻击组则存在较大转变概率;(3)遭受校园欺凌的个体更大概率进入中等攻击组和高身体攻击组;随着受欺凌程度的提高,中等攻击组更容易转变为高身体攻击组;(4)T1和T2时刻,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多处于中等攻击组;T2和T3时刻,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少处于高身体攻击组;在发展转变过程中,男生更大概率从低攻击组和中等攻击组进入高身体攻击组。
- 曾晋逸郭成刘鑫聂倩
- 关键词:青少年攻击性性别差异
- 学习适应性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英语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一、问题提出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英语是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外语语种,如何有效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业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仅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还涉及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
- 刘红梅应斌陈帅
- 关键词:学习效能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学习
- 暴力电子游戏接触与早期青少年的欺凌变化:特质攻击和道德认同的纵向调节作用
- 已有的理论(例如,一般攻击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媒体暴力与攻击、欺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特别地,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可能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和欺凌行为。早期青少年(初中生)由儿童晚期过渡而来,是...
- 滕召军聂倩郭成
- 关键词:欺凌行为道德认同
- 文献传递
- 墨香文化建设实践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探究学校文化建设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运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墨香文化建设前后的三、四、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运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各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墨香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用显著,其中,独立性、自制力和情绪适应、自信心四个维度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论: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杨晓丹张力加邬文玲郭成王芳
- 关键词:心理素质小学生
- 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8
- 2020年
- 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68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发展特点,以及生命意义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学生寻求意义感水平高于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水平呈缓慢发展的趋势,而拥有意义感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所有年级中,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有所下降,需要引起重视;中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拥有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拥有意义感在寻求意义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遮掩效应,寻求意义感通过拥有意义感的间接效应负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寻求意义感的直接效应则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 魏灵真刘衍玲
-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中学生
-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解在校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某医学院3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和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地、独生非独生方面差异不显著。2)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一和大四、大二和大四两个年级差异显著,其他年级不显著;自尊和人际信任在年级方面差异不显著。3)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均不显著。
- 宫亚文余林
- 关键词: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人际信任
- 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探讨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师生关系量表、同伴友谊质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22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2)领悟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3)同伴友谊质量调节了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后半路径和直接路径。该研究结果对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谭丽苹李晴郭成
- 关键词:师生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