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 作品数:58 被引量:379H指数:12
- 相关作者:孙莉丁超赵桂军郑晖张国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重视癌痛综合管理,全面提升癌痛诊治水平被引量:1
- 2024年
- 癌痛作为癌症和癌症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中国癌痛诊疗事业起步较国际稍晚,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支持和医学专业人士推动下,经过30余年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尽管如此,在人口老龄化、癌症发病率上升、癌症患者生存期延长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有更高期待的现实条件下,中国癌痛诊疗事业发展和患者健康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总结中国癌痛的诊疗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目标进行展望,以期为癌痛管理相关专业人士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 郑晖王亚龙
- 关键词:肿瘤疼痛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年龄65~76岁,体重45~75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通气组(CV组)和保护性通气组(PV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1mg/kg和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左侧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CV组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期间v,均为10ml/kg,吸呼比均为1:2;PV组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期间v,均为6ml/kg,吸呼比均为1:2,并给予PEEP5cmH2O;两组维持PETCO235~45mmHg。吸入2%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mg/kg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双肺通气10min和单肺通气30min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rSO2。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rSO2(rSO2积分〉3000%)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V组比较,PV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和rSO2升高,Qs/Qt降低,低rSO2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减少低rSO2的发生。
- 丁超孙莉张燕王海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正压呼吸潮气量血氧测定法
- 中国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8
- 2020年
- 结直肠肿瘤是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每年50%新增结直肠肿瘤患者均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中25%是80岁以上高龄患者。老年患者术前多有合并症,因而围手术期风险更高。此外,老年患者通常伴有更晚期的局部肿瘤病灶,其在就诊时往往已发生肠道梗阻或病变转移,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现已明确,高龄是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挑战,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围术期医学专委会的相关专家制定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不同围术期阶段入手,围绕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综合评估、预康复措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区域阻滞镇痛管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等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水平,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无郑晖王锡山王忠慧谭宏宇杨金凤周少朋张国华王强赵丽云袁建虎董锡臣邢学忠
-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加速康复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功能监测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吸入麻醉组(S组)。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术中以肌颤搐(TW)恢复的比值(%)来监测肌肉松弛程度(0%TW代表完全肌肉松弛)。记录两组患者0%TW的持续时间(T_0)以及恢复至5%TW、10%TW、20%TW和30%TW的时间(T_5、T_(10)、T_(20)、T_(30)),在上述肌肉松弛条件下的喉返神经监测指标(EMG0、EMG5、EMG10、EMG20、EMG30)。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的人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P组患者的T_0、T_5、T_(10)、T_(20)和T_(30)均明显短于S组(P<0.05)。喉返神经监测指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首次诱发出喉返神经监测肌电信号的时间(35.6±4.7min)明显早于S组(44.4±4.5min)(P<0.05)。P组患者的体动反应人数(2名)明显少于S组(9名)(P<0.05)。P组患者的收缩压最高值(147.3±11.8mm Hg,1mm Hg=0.133k Pa)和最大上升幅度(12.5%±8.6%)亦明显低于S组(157.2±10.9mm Hg、18.0%±9.4%)(P<0.05)。结论与吸入麻醉相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喉返神经监测肌电信号,而且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患者体动反应少,更适合于喉返神经监测手术的麻醉。
- 张国华王健倪松刘绍严
- 关键词:肌电信号神经肌肉阻滞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
- 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至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50例PPCs为中高风险[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分(ARISCAT)≥26分]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1)进行临床参数平衡,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呼吸系统合并症以及术前ARISCAT评分,最终匹配成功的患者共96例,其中肥胖组48例、非肥胖组48例。另外,根据不同手术体位角度将患者分为25°~30°Trendelenburg亚组和±10°~15°Trendelenburg亚组。比较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PPCs发生率、术中气道压和肺损伤标志物表达水平,包括术后1、3 d外周血可溶性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和血管生成素2(ANG2)。采用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肥胖与术后30 d内发生PPCs的关系。结果肥胖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M(Q_(1),Q_(3))]为60(49,69)岁;非肥胖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为60(52,67)岁。肥胖组患者PPCs发生率为50.0%(24/48),高于非肥胖组的20.8%(10/48);1级PPCs发生率、微小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31.3%(15/48)、33.3%(16/48),均高于非肥胖组的12.5%(6/48)、12.5%(6/48)(均P<0.05)。肥胖组患者术中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分别为34.0(31.5,36.5)、30.0(27.0,32.0)cmH_(2)O(1 cmH_(2)O=0.098 kPa),高于非肥胖组的26.0(24.0,29.5)、22.0(21.0,26.5)cmH_(2)O(均P<0.001)。肥胖组患者术后3 d的ANG2水平为11.9(8.4,16.5)μg/L,高于非肥胖组的9.2(6.0,12.3)μg/L(P=0.045)。25°~30°Trendelenburg亚组中,肥胖组PPCs发生率为41.4%(12/29),高于非肥胖组的11.4%(4/35)(P=0.005);±10°~15°Trendelenburg亚组中,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术后PPCs发生率分别为63.2%(12/19)和46.2%(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30 d内发生PPCs的危险因素(HR=3.015,95%CI:1.438~6.3
- 王太行李慧娴李宝利郑晖阎涛
- 关键词:术后肺部并发症肺损伤肥胖
- 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0年
- 吗啡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在围术期疼痛管理及癌症疼痛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在临床广泛应用,吗啡耐受的问题日渐凸显。研究发现,吗啡耐受与阿片受体脱敏、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 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激活、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相关。本文简要阐述吗啡耐受的概念,并对其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博孙莉
- 关键词:吗啡耐受阿片耐受
- 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监测能够实时、连续、无创地反映局部脑组织氧合情况。虽然多数研究证实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可导致rScO_(2)降低,且引起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但某些学者认为这可能与rScO_(2)基础值的设定有关,而且目前低rScO_(2)的定义尚不明确。文章对OLV期间rScO_(2)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OLV患者PND的发生情况,OLV与rScO_(2)变化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争议和局限性进行综述。rScO_(2)监测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随着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rScO_(2)有望提供更多的脑组织氧供以外的相关信息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许锡源张国华
- 关键词:局部脑氧饱和度单肺通气围手术期胸科手术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ESPB联合TAPB镇痛组(ET组)和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A组)。ET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超声引导下TAPB,分别于操作结束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IA组不予阻滞,两组术毕均采用PCIA。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60 min(T4)、90 min时(T5)、手术结束时(T6)的HR、MAP;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ESPB 20 min后可阻滞T3—T9脊神经支配区域,TAPB 20 min后可阻滞T9—L1脊神经支配区域。与T0时比较,T2时I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0和T2时ET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6时IA组HR明显快于ET组、MAP明显高于ET组(P<0.05)。ET组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液输注总量明显少于I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 王强张国华何志斌律方郑晖
-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术后镇痛
- 小胶质细胞参与全身麻醉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研究表明,生命早期使用麻醉药可能造成远期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全身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有关。文章通过回顾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激活过程,结合发育期大脑特点,对小胶质细胞参与全身麻醉药物影响发育期脑功能进行总结。探究发育中大脑小胶质细胞的调节及与特定麻醉药的相互作用,对揭示全身麻醉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有重要意义。
- 侯琪郑晖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
-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与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LIA)对卵巢癌患者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卵巢癌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TAPB组和LIA组,术后分别行TAPB和LIA,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前及术后2、12、24 h静息和咳嗽时疼痛程度,记录术后PICA的按压次数、爆发性疼痛挽救治疗的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先升高,至12 h达最高,然后均下降,且TAPB组术后2、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LIA组(P <0.05);术后PICA按压次数和挽救性治疗次数明显少于LIA组(P <0.05)。TAPB组和LI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46.1%(18例)和69.2%(2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8,P> 0.05),但TAPB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LIA组(P <0.05)。结论: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应用TAPB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要优于LIA,并且与LIA比较,术后阿片类药物用药量少。
- 薛国剑张国华丁超张功逸
- 关键词:超声腹横肌平面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