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外科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2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脏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动脉瓣
  • 2篇心室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外科
  • 2篇心血管外科手...
  • 2篇心脏手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外科
  • 2篇血管外科手术
  • 2篇氧合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瓣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外科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武汉亚洲心脏...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夏利民
  • 4篇王春生
  • 2篇孙勇新
  • 2篇朱德明
  • 2篇潘翠珍
  • 2篇侯晓彤
  • 2篇章晓华
  • 2篇刘燕
  • 2篇武婷
  • 2篇王伟
  • 1篇姜胜利
  • 1篇杨守国
  • 1篇王亚莉
  • 1篇许哲
  • 1篇金素
  • 1篇付博
  • 1篇刘金成
  • 1篇吴树明
  • 1篇张桂敏
  • 1篇肖颖彬

传媒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2004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1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开展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调查2017—2021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手术开展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现况调查。基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收集整理的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HD外科手术数据资料,总结各省/区域、综合/专科医院、不同年龄(是否≤18岁)的CHD外科手术开展情况,并分析各省/区域的开展例数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HD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量依次为77120、77634、81161、62663及71492例,总体呈下降趋势;≤18岁的CHD外科手术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79.8%(61557/77120)降至2021年的58.6%(41871/71492)(P=0.027);各省份之间的手术例数差别较大,其中≥5000例有4个省份,2000~5000例有9个省份;5年期间,华中及华东地区的CHD外科手术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1%~45.5%。≤18岁CHD手术例数占比最高的为西南地区(69.7%~87.4%),占比较低的为东北地区(28.2%~68.9%)。除2021年外,2017—2020年各区域开展例数与其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r值分别为0.929、0.929、0.893、0.964,均P<0.05)及人口数量(r值分别为0.821、0.893、0.821、0.857,均P<0.05)呈高度正相关;5年期间,年开展例数在100例以上(医院数量占比为20.5%±1.2%)的医院完成了86.2%±1.2%的手术量。2017及2021年儿童/妇幼专科医院开展CHD外科手术例数分别占总例数的24.3%(18772/77120)及23.8%(17012/71492)。结论2017—2021年,我国CHD外科手术例数略有下降,其中成人CHD患者手术占比增高。各地区开展CHD手术例数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性较强。儿童/妇幼医院年开展CHD外科手术例数约占全国总例数的1/4。
江春景黑飞龙龙村朱德明李欣刘斌章晓华王伟刘燕金振晓李佳春武婷王红郝星侯晓彤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
来源于二尖瓣腱索的黏液瘤1例
2012年
患者女,58岁。反复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5年,外院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占位,后就诊我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
刘欢魏来王春生潘翠珍夏利民杨兆华
关键词:黏液瘤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
经右胸前外侧肋间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经右胸前外侧肋间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孤立性主动脉瓣置换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微创组(19例)和常规组(11例)。微创组采用右胸前外侧肋间小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常规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体外时间、阻断时间、并行时间)、术后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及随访资料,评估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二次转机,微创组患者无中转常规正中开胸。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无二次开胸止血,无深部切口感染,无瓣周漏。微创组和常规组的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死亡,门诊评估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结论经右胸前外侧肋间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较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虽然增加了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但不增加手术风险,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吴保星张红强冯宇佳赖金华夏利民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微创心脏手术
2015年中国体外循环温度管理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尽管温度管理策略日渐改进,但对于测温部位,目标温度,变温速度等细节仍缺乏统一的共识。为了加强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温度管理的理解和认识,2015年,STS(The Society ofThoracic Surgeons)、SCA(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和AmSECT(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xtra Corporea lTechnology)在大量文献和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成人CPB温度管理指南。该指南将进一步规范CPB中的温度管理策略。
郭震李欣
关键词:温度管理BYPASSDHCA氧合器复温神经系统并发症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扩大及功能低下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转归及预测因素
2013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合并左心室扩大及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转归及其预测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扩大(舒张期末径≥70rain)及功能低下(射血分数≤0.35),并伴随2+〈FMR≤3+患者74例。收集、整理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围手术期病死率8.1%。术后随访(14.9±7.7)个月,随访率83.6%,随访期间死亡5例。术后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与术前相比,P〈0.05。超声心动图示FMR、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对合点与瓣环水平间距离(CPMA)与术前相比,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动脉压力(PAH)与术前相比,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MR术前/FMR术后与年龄、性别、体质量、LVEDd≥75mm、LVEF≤0.30、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不相关。而PAHI〉50mmHg(1mmHg=0.133kPa)、LAD≥50mm、CPMA≥15mm、术前心房颤动与FMR术后改善呈负相关。结论重度AI合并左心室扩大及功能低下是临床中危重的心脏疾病,其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PAH≥50mmHg、LAD≥50mm、CPMA〉115mm、术前心房颤动与FMR术后改善呈负相关。术前合并上述病情的患者,由于2+〈FMR≤3+在AVR术后通常不会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应于AVR同期纠正。
孙勇新丁文军洪涛陈昊夏利民赵东王春生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反流左心室扩大
67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本文介绍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并发症各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陈昊王春生赵强洪涛宋凯杨守国姜桢
关键词:心脏移植同种异体并发症
文献传递
中国心脏瓣膜术后多中心低强度抗凝治疗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数据库”中注册登记的全国35家医院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数据,并就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成人心外科数据库(STS—ACSD),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凝治疗指南]进行比较。随访11家医院20519例术后患者(研究终点2年),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治疗强度及方法。结果257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48.6±11.2)岁,女性占56.7%(14613/25773);风湿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87.5%,22551/25773),二尖瓣狭窄是最主要病变(56.2%,14484/25773);术前40.9%的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同期射频消融手术(Maze)者占9.2%;二尖瓣置换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47.4%),使用机械瓣膜占94.8%;35家医院(100%)均使用国际标准比值(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31家医院(88.6%)INR目标值1.5—2.5。住院期间100069例次INR的实测均值为1.84±0.53,其中89.2%在1.5—2.5,华法林平均剂量(2.82±0.93)mg/d;瓣膜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主要方法:首次服用华法林在术后48h内占88.5%,维持量给药法占79.4%,不需其他抗凝药桥接治疗占84.6%;术后住院期间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出血率0.02%,血栓形成及栓塞率均为0.05%,无抗凝相关死亡。共18974例获随访(9493例随访满2年),随访率92.47%,随访总量30012人年,失访1545例(7.53%)。总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67/100人年(202例次)和0.15/100人年(47例),严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25/100人年(76例
董力石应康许建屏张尔永刘金成李亚雄倪一鸣杨谦韩涛付博陈进任莉魏蜀亮陈灏柳克祥于风旭刘建实肖明第吴树明张凯伦黄焕雷蒋树林乔晨辉王春生徐志云周新民王东进倪立新肖颖彬姜胜利张桂敏梁贵友杨思远伯平钟前进张进宝张希朱亚彬滕晓朱鹏黄烽肖亦敏曹广庆田海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低强度抗凝治疗多中心研究随访研究
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比较
2014年
目的比较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方法 10只健康实验猪,共进行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10次,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6次。从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解剖、术中血管吻合的难易以及术后评价血管通畅等方面比较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结果从血管解剖角度,颈总动脉较深,吻合操作较困难,但血管较粗(直径4.8 mm±0.3 mm),分支少。股动脉较颈总动脉表浅,更易定位分离,术中操作易于暴露,吻合较为容易,但相对较细(直径3.9 mm±0.2 mm)且穿支较多。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血管闭塞6枚,股动移植模型闭塞4枚。当人工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时,均未能观察到术后猪有异常表现,术后临床观察不能帮助准确判断移植血管通畅与否。结论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建立具有可行性,但两者各有利弊,均可以作为研究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动物模型。
陆树洋张鹏孙晓宁杨守国龚飞荣王春生
关键词:颈总动脉股动脉小口径血管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肌梗死模型,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组(mononuclear bone marrowcells,MN-BMCs组)和对照组,各8只。4周后,MN-BMCs组中将提取分离的MN-BMCs,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注射相应体积的I MDM完全培养液。以超声心动图分析细胞植入前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MN-BMCs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可以改善局部及整体心脏功能:细胞移植4周后两组之间比较,MN-BMCs组局部心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MN-BMCs组比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室壁厚度增加,[(4.81±0.55)mmvs(3.94±0.54)mm,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梗死区室壁运动速度明显增加[分别为(8.20±0.77)cm/svs(7.00±0.56)cm/s,P<0.05;(8.51±0.93)cm/svs(6.75±0.57)cm/s,P<0.05]。细胞移植4周后,MN-BMCs组整体心脏功能亦优于对照组,表现为MN-BMCs组比对照组心腔减小,LVDD分别为(14.89±1.36)mmvs(16.24±1.31)mm(P<0.05),LVSD分别为(10.48±1.32)mmvs(12.29±1.48)mm(P<0.05);MN-BMCs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提高,LVEF分别为(65.25±5.73)%vs(57.00±5.81)%,P<0.05;LVFS分别为(30.25±3.73)%vs(24.88±3.95)%,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边缘区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
孙勇新赵强潘翠珍夏利民徐德民陈安清王哲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脏功能心肌梗死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体外膜氧合救治方案建立与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展使得ECMO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上海市组织跨单位多学科救治专家团队在上海市确诊患者定点医院进行患者治疗,并就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中的核心要点形成方案。根据高标准防护的特殊要求与环境,因地制宜保证ECMO实施的安全性。选择合理的ECMO支持模式(静脉-静脉ECMO模式),及时对常规机械通气无法逆转的严重缺氧患者建立有效ECMO支持。充分发挥ECMO作用,有效维持氧供与氧耗平衡为核心,坚持保护性肺通气原则。多学科合作针对此类危重患者特点维持ECMO安全和有效性,同时为患者病情提供各种客观评估数据。合理设定撤机标准,助力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李欣郭震李白翎张晓林田锐吴威张忠伟陆云飞陈楠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膜氧合体外生命支持危重症救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