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作品数:7,340 被引量:30,147H指数:47
- 相关作者:马斌林白靖平王若峥张翠萍张国庆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 2021年
-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对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受免一检查的患者共计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及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了严格质量控制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免疫检查的对照组患者,二者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该项指标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查时,通过实施免疫检查质量相关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免疫检验误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赖良温海娟
-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可靠性
- 多学科合作模式在宫颈癌根治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观察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多学科合作模式在宫颈癌根治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01月-2020年01月收治以宫颈癌为诊断的总计114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接受根治术的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5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而选择后入院的另57例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多学科合作模式设置为实验组。对照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禁食、禁水、术后首次下床与普食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口渴与饥饿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
- 姜晓娟陈慧芳
-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宫颈癌根治围手术期
- 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模式在肿瘤放疗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探讨思维导图模式+PBL教学模式在胸腹部肿瘤临床教学的应用及成效。方法 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科规培实习的5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使用PBL教学模式,试验组使用PBL+思维导图模式,每组实习医师各25名。通过轮转前后的理论考核,以及轮转结束后的问卷调查,对两组实习医师的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技能、靶区勾画、病历书写能力及带教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在理论水平、临床技能考核、靶区勾画、病历写作水平均较好,两组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的满意率调查结果也是较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实习医师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实习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靶区勾画及病例书写能力,该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潘广鹏张鑫
- 关键词:PBL思维导图临床带教
- 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表达在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患者间的异同。方法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按发病时的年龄及肿瘤分期进行1∶1配对,共收集83对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在两民族乳腺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55.4%、28.9%、93.3%、3.6%、44.4%、65.1%,汉族乳腺癌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62.7%、39.8%、97.6%、7.5%、46.5%、76.7%,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4、0.330、0.139、0.277、0.496、0.438、0.061)。维吾尔族和汉族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69)。结论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患者ER、PR、Her-2、nm23、MDR、LRP及ki-67蛋白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
- 艾司克尔.阿尤甫张明帅吐鲁洪.沙列尔欧江华朱丽萍
-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维吾尔族
- 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方法: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其中治疗长度是5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治疗长度是6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把15°、30°和45°宫腔管分别夹在固体水等效材料板(SP34)中,用CT(Philips Big Bore)机扫描,获得CT影像,传到后装治疗计划系统(Oncetrol Brachy4.1),在计划系统中标记出宫腔管,再安照病人的腔内治疗计划的设定参数(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布源,计算出剂量分布,把计划传送到后装治疗机的控制计算机上,把1.6 cm厚的固体水和宫腔管施源器放置在二维电离室矩阵(IBA,MATRIXX)面上,执行治疗计划,用MATRIXX进行测量,测量采用Movie模式。然后把该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导入MATIXX系统的OmniPro I'mRT软件,对比实际测量获得的剂量分布和计划系统计算给出的剂量分布。对比结果用Gamma指数(Δdose<3%,Δd=3 mm)量化。结果:对比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发现在每个计划中都存在一个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可达到100%(γ≤1),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距宫腔管施源器中心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3±0.1)cm。结论: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与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实测获得的剂量分布一致,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刘浩王新李公平唐成琼杜新香穆塔力普江马栋辉王滢
- 关键词: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
- 构建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构建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为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结构式专家访谈初步确定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轮和第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48、0.756;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2.11%,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365和0.463(P<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了包含结构、过程、结果的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的护理质量关键指标评价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意见集中,可信度高,可作为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工具。
- 张秀华康璇张翠红吴静张翠萍
- 关键词:护理质量
- 50例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0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VAINⅠ、Ⅱ、Ⅲ级分别为16、5、29例,年龄33~76岁。结果 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82%患者病变位于阴道穹窿或上1/3,18%位于阴道中、下1/3,VAINⅠ级患者观察随访,VAIN Ⅱ级患者阴道局部用药,VAIN Ⅲ级患者行三维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HPV感染与VAIN级别呈正相关(P=0.028)。结论 VAIN级别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腔内后装放疗对VAIN Ⅲ级患者起到有效治疗作用,副反应小治愈率高。
- 钟薇那仁花古丽娜·库尔班
- 关键词:阴道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
- 维吾尔族及汉族帕金森病患者ATP13A2基因Ala1144Thr突变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ATP13A2基因Ala1144Thr位点突变在新疆维吾尔族(简称维族)、汉族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SPD患者(病例组)420例和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4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进行ATP13A2基因亚型Ala1144Thr突变分析;比较2个民族SPD患者Ala1144Thr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新疆维汉SPD患者Ala1144Thr突变率为1/420(0.24%);ATP13A2基因Ala1144Thr多态性在PD组和正常对照组,男性PD组与女性PD组,维族PD组与汉族PD组,维族早发性PD(EOPD)组与汉族EOPD组,男性EOPD组与女性EOPD亚组,EOPD亚组与迟发性PD(LOPD)亚组,男性LOPD亚组与女性LOPD亚组,维族LOPD亚组与汉族LOPD亚组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族、汉族ATP13A2基因Ala1144Thr位点突变率极低,新疆族、汉族ATP13A2基因Ala1144Thr位点等位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型频率与民族、发病年龄及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
- 李桂花夏欢杨新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突变
- MTHFR、PROC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联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白C(PROC)的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月14日至2024年2月14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T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VTE组(47例)和非VTE组(180例)。比较两组PROC基因(rs199469469位点)和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因素。结果VTE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有糖尿病史的人数比例高于非V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E组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VET组[53.19%(50/94)vs 38.89%(140/360),χ^(2)=3.945,P=0.047]。两组PROC基因rs199469469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OR(95%CI)=1.436(1.213~1.696)]、有糖尿病史[OR(95%CI)=2.318(1.125~6.808)],以及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型为AA型[OR(95%CI)=1.927(1.459~3.751)]是促进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存在关联性,PROC基因rs199469469位点多态性与VTE发生的关联性不显著。
- 崔迎雪努尔比亚•热西提贺曼朱子辉侯雪萍王玉莹蒋威华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蛋白C基因多态性
- 基于 Hedgehog 通路调控的共刺激分子"4IgB7H3"在胶质瘤细胞 免疫逃逸中的分子机理研究
- 田海龙郭文佳孟宪兵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