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气象局
- 作品数:103 被引量:269H指数:9
-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象局达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川渝地区野生狗牙根形态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对30份川渝地区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源的15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狗牙根在15个形态特征上出现较大变异,其中叶色、直立枝叶长、匍匐枝叶长、匍匐茎节间长和生殖枝条高度以及花药和柱头颜色的变异都达到20%以上。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为选育优良品种并对选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 凌瑶刘伟张新全陈锐陈婷婷
- 关键词:形态学
- 川西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 2024年
- 利用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7月21日川西高原中部甘孜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对流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系统。过程期间,高原切变线东移伴随中上层干冷空气扩散南下以及低层暖湿气流北上,整个气层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并有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2)卫星云图上可识别出典型的MCS结构,其对流中心强度TBB在-70℃以下,这些TBB≤-70℃的对流中心与强对流天气区域对应较好,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为60 dBZ,最大回波顶高为16 km,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可识别出弱中尺度气旋。大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最大值超过55 kg·m^(-2),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 王敏孙树峻刘成刚李天方吴佐徐瑗李锡强
- 关键词:川西高原强对流中尺度对流云团
- 甘孜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统计分析近31a甘孜州降水、气温、干旱、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分布特征。分析甘孜州极端气候事件个例,并就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出应对策略。
- 王敏刘成刚王庆莉罗云杜宜翠
-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 2024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区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在增加,这对各地区的发展,尤其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做好气象研究与分析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介绍了气象科普的意义和传播途径,分析了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现状,提出了气象科普传播的优化策略,并总结归纳了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工作的经验,以期创新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为其他地区气象科普工作提供借鉴。
- 孙豪杰潘媞银措杰韩进满朱兴窕
- 关键词:气象科普少数民族地区
- 2022年7月21日甘孜州一次混合性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 2024年
-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NCEP/NCAR1°×1°逐6h再分析资料、甘孜州地面区域自动站和康定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发生在甘孜州的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1)7月21日大风实在高空槽南下过程中携带较强冷空气的背景下产生的。(2)此次过程地面冷空气强度和气压梯度贡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深厚的大气斜压性所,导致高空冷平流下沉使大气势能转化为动能,让地面风加大。(3)夏季不稳定能量较强,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易激发出对流,道孚和新龙站11-12级大风就是在大范围冷空气背景下,不稳定能量先后被冷空气激发后所造成的对流性雷暴大风与冷空气大风叠加混合型大风。
- 李天方冯孔李璐樊旭王敏
- 关键词:大风雷暴大风斜压性动量下传
- 一体化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
- 2020年
- 文介绍了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的需求背景下构建一体化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系统架构及组成设备的搭建和介绍,对系统的数据通讯模式、系统中各型传感器、数据采集记录仪、数据传输及短信发送设备、供电设备、监测软件、系统预警功能各部分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技术要求和应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套功能强大、适用性强的一体化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具备良好的行业特征和推广价值。
- 雷群敏青泉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近50a江淮梅雨的区域特征被引量:39
- 2008年
- 利用江淮地区44个站1954—2003年50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梅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不同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梅雨量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区候平均雨量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北区峰值出现在7月第1候,副高脊线的两次北跳分别与江淮梅雨的平均入梅日期(6月第4候)和平均出梅日期(7月第2候)密切有关;南区梅雨量长期变化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北区变化不明显;南北两区梅雨量具有显著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方差构成。南北两区梅雨量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环流的异常直接影响到江淮梅雨期梅雨量的丰枯。
- 毛文书王谦谦李国平景艳
- 关键词:梅雨模糊聚类谐波分析EOF分解小波分析
- 甘孜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能力建设探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为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四川省甘孜州气象局积极贯彻落实2018年中国气象局印发的《基层气象防灾预警服务能力建设指南》,以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的“六个一”标准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本文结合甘孜州”六个一“建设实际,对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建设情况进行探析。
- 易兰
-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
- 雅砻江流域生态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采用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雅砻江流域(甘孜州段)近30年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要素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雅砻江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平均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变化平稳,其余季节均升高;年、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春、秋、冬季则显著下降;年平均蒸发量呈减少趋势,除冬季趋于递增外,春、夏、秋季均为下降趋势;总体上雅砻江流域表现为雨热同季。
- 王敏王庆莉易兰刘小波钟华剑刘成刚
- 关键词:雅砻江流域降水气温日照时数
- 石渠牧草生长与气候
- 俞瑜
- 关键词:天然牧草气候因子草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