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2,947 被引量:11,729H指数:39
相关作者:张云峰唐洪明王兴志张哨楠张廷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8篇期刊文章
  • 59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81篇天文地球
  • 9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8篇建筑科学
  • 125篇文化科学
  • 79篇交通运输工程
  • 5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篇经济管理
  • 28篇矿业工程
  • 25篇生物学
  • 19篇农业科学
  • 14篇水利工程
  • 9篇理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电子电信
  • 6篇化学工程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社会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78篇盆地
  • 592篇储层
  • 267篇页岩
  • 266篇四川盆地
  • 202篇测井
  • 193篇孔隙
  • 175篇碳酸
  • 175篇碳酸盐
  • 171篇地质
  • 170篇油气
  • 166篇砂岩
  • 159篇盐岩
  • 156篇碳酸盐岩
  • 152篇储层特征
  • 134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5篇油田
  • 116篇龙马溪组
  • 114篇地层
  • 104篇页岩气
  • 98篇地球化

机构

  • 2,925篇西南石油大学
  • 60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86篇中国石油
  • 13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5篇中国石化
  • 103篇中国石油西南...
  • 72篇中国石油化工...
  • 53篇中国石油大学...
  • 4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1篇中国石化胜利...
  • 29篇中国石油天然...
  • 2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5篇西南交通大学
  • 22篇同济大学
  • 22篇川庆钻探工程...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5篇王兴志
  • 94篇唐洪明
  • 85篇闫建平
  • 83篇张廷山
  • 83篇蒋裕强
  • 80篇陈世加
  • 74篇彭军
  • 70篇谭秀成
  • 67篇尹成
  • 60篇范存辉
  • 56篇王振宇
  • 54篇张云峰
  • 53篇苏培东
  • 53篇冯明友
  • 52篇秦启荣
  • 49篇司马立强
  • 49篇赵军
  • 46篇王成武
  • 45篇赵晓明
  • 44篇李斌

传媒

  • 104篇西南石油大学...
  • 96篇岩性油气藏
  • 69篇天然气工业
  • 67篇天然气地球科...
  • 66篇沉积学报
  • 59篇化工设计通讯
  • 57篇中国石油和化...
  • 51篇石油勘探与开...
  • 49篇测井技术
  • 44篇石化技术
  • 41篇断块油气田
  • 38篇石油实验地质
  • 35篇内江科技
  • 34篇地质论评
  • 3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2篇教育教学论坛
  • 31篇天然气勘探与...
  • 30篇地球物理学进...
  • 29篇石油物探
  • 27篇石油学报

年份

  • 50篇2025
  • 260篇2024
  • 297篇2023
  • 249篇2022
  • 245篇2021
  • 242篇2020
  • 219篇2019
  • 275篇2018
  • 287篇2017
  • 228篇2016
  • 231篇2015
  • 102篇2014
  • 30篇2013
  • 37篇2012
  • 52篇2011
  • 28篇2010
  • 19篇2009
  • 22篇2008
  • 27篇2007
  • 25篇2006
2,9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断层封闭性评价
现今地应力以及岩石力学性质对于油气藏断层封闭性评价等相关参数的选取、分析油气富集规律以及评价已形成的油气藏能否保存至今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川东南页岩气富集与气藏保存评价中对现今地应力和岩石力学性质两者对断层封闭性影响等方...
钟城秦启荣
关键词:龙马溪组断层
孔隙性砂岩地层中变形带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19年
变形带为孔隙性砂岩及沉积物中广泛发育的局部构造,也是断裂带主要的结构单元之一,可对流体的运移造成一定影响。在不同成岩阶段,纯净孔隙性砂岩地层中的变形带遵循解聚带、碎裂带、压溶胶结型碎裂带的形成顺序,层状硅酸盐变形带的形成则主要与岩石中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有关。变形带完整的时间演化序列包括单条变形带、簇状变形带、节理和断层,不同类型变形带可出现叠加。变形带在三维空间的厚度、连续性及渗透性的变化是影响流体渗流的关键因素,对断裂带内部结构研究亦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变形带类型会造成油气的选择性充注。目前对于中国野外露头变形带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较为欠缺,受资料所限在含油气盆地内部至今无法有效识别覆盖区变形带。因此,深入研究变形带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断层建模和流体运移分析。
渠芳连承波柴震瀚任冠雄夏青松刘宏
关键词:变形带
储层中固体沥青研究现状、地质意义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11
2020年
固体沥青包含了油气形成与演化等重要信息,其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阐述了固体沥青的定义、成因与分类、反射率、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及测井识别。固体沥青成因类型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热成因和冷变质成因两大类。固体沥青反射率可以作为成熟度评价的有效参数,但需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合理选择转换关系式。固体沥青充填在储集层孔隙空间中,堵塞孔隙喉道:一方面造成储集层的严重损害,导致油藏分布不均;另一方面作为封堵带,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形成隐蔽油气藏。固体沥青在核磁共振上具有独特的响应特征,利用核磁共振T1/T2值、中子-密度交会、密度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差值以及纵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可以有效识别固体沥青。对于固体沥青后续研究,固体沥青结构、性质与固体沥青反射率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测井参数定量标定固体沥青体积分数,是未来固体沥青在储层评价和油气开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李勇李勇尹相东陈世加苏恺明肖正录邱雯何鑫
关键词:固体沥青储层物性油气富集核磁共振测井
基于原位微区分析的碳酸盐成岩过程中稀土元素性质和配分模式初探
随着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深层碳酸盐岩形成年代久远、埋藏深度大,且容易受各类成岩改造作用影响,其沉积—成岩体系往往十分复杂且呈现多期次性,如何精细描述深时碳酸盐形成特...
易楚恒李飞龚峤林李杨凡
关键词:成岩过程碳酸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文献传递
U-Net与注意力机制结合的断层识别研究
在油气勘探中,断层解释是研究构造的基础,也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断层形态与规模位置与展布对探究地壳构造变化油井定位油气运移通道或封堵意义重大。传统的断层解释方法通常辅以多种手段方法,以提高断层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地...
罗一梁张固澜梁晨曦段景李勇
关键词:油气勘探断层识别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云南牟定县安益铁矿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结合云南牟定县安益矿区高边坡,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利用现场调查结果和试验数据,建立起边坡的三维模型.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该高边坡开挖后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变形量小,最大变形量为4.4 cm,以竖直向变形为主;边坡开挖后呈现出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表层岩体有较小拉应力出现;开挖后工程区扰动面均有塑性区出现,主要分布在表层,其他更深部位基本无连通塑性区存在;开挖后边坡整体稳定.
赵天彪苏培东
关键词: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软件高边坡开挖FLAC-3D
塔中地区原油含硫化合物类型与TSR成因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塔中奥陶系原油中检测到噻吩、四氢噻吩(Tetrahydrothiophenes,TIs)、苯并噻吩(Denzothiophenes,BTs)、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s,DBTs)及硫代金刚烷(Thiaadamantanes,TAs)等多种含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单体硫同位素值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作用(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对原油的改造有关。未经历TSR改造的原油样品,其四氢噻吩及硫代金刚烷化合物含量均较低;但是,受过TSR改造的原油样品,随着TSR程度的增高,其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随增高,表明TSR过程中可能生成了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另外,通过对比未经历TSR的寒武系原油样品和经受强烈TSR改造的寒武系凝析油样品的硫同位素值及硫代金刚烷总浓度等数据,证明TSR也改变了原油硫同位素值。在TSR强烈改造的原油样品中,DBTs和硫代金刚烷单体化合物的硫同位素值在36‰~40‰;而在TSR改造较弱和未改造的奥陶系原油中,DBTs主要来自于烃源岩裂解,其硫同位素值相对较低(约20‰),与寒武系干酪根的硫同位素值接近。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寒武系烃源岩,而储层中一些有机硫同位素较高的原油主要为TSR改造所致。
袁余洋汪天凯蔡春芳许辰璐秦启荣
关键词:含硫化合物硫同位素
渤海某油田沉积相以及储层特征
2020年
本文以岩心、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以及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1-2],以渤海地区某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渤海某油田馆陶组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进一步石油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
侯建伟唐洪
关键词:馆陶组储层特征
Z4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特征及地震预测
2024年
裂缝地震预测是裂缝型油藏评价的基础。变质岩潜山油藏具有裂缝类型多、不同部位裂缝发育程度差异大、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等特征,针对Z4变质岩潜山油藏开展裂缝特征及地震预测研究。Z4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具有成层性,可分为4段:顶部风化-半充填裂缝段、上部网状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高)、中部低角度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中等)和下部高角度裂缝发育段(发育程度低)。提出了综合多尺度通用谱分解、倾角导向的本征值相干处理和迭代蚂蚁体分析的综合裂缝预测技术。将岩心上裂缝产状及发育程度与地震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吻合度较高,提出的多方法综合裂缝地震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丁圣刘金华尚娅敏彭湃傅劲翔
关键词:东营凹陷变质岩地震预测
利用加载岩石微观图像分析系统研究裂缝宽度变化
外界应力环境改变岩石裂缝宽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在岩土工程、石油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加载岩石微观图像分析系统将光学显微镜和岩石力学加压装置相结合,对加载条件下岩石表面微裂缝宽度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沿裂缝延伸方向各点裂...
张浩康毅力陈景山陈一健吴娟
关键词:加载岩石图像可视化
文献传递
共29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