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91 被引量:2,698H指数:30
相关作者:杨晓勇彭子成陈道公张少兵周泰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1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2篇天文地球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5篇同位素
  • 72篇变质
  • 62篇俯冲
  • 60篇地球化
  • 60篇地球化学
  • 54篇锆石
  • 47篇岩石
  • 40篇造山带
  • 36篇高压变质
  • 34篇岩浆
  • 34篇超高压变质
  • 33篇流体
  • 27篇地幔
  • 26篇定年
  • 26篇俯冲带
  • 24篇榴辉岩
  • 24篇辉岩
  • 22篇元古代
  • 19篇矿物
  • 17篇苏鲁造山带

机构

  • 391篇中国科学技术...
  • 7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西北大学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安徽省地质调...
  • 5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安徽省环境科...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南京地质矿产...
  • 3篇香港大学
  • 3篇内华达大学

作者

  • 83篇郑永飞
  • 39篇黄方
  • 33篇刘贻灿
  • 33篇刘桂建
  • 28篇赵子福
  • 22篇杨晓勇
  • 22篇李曙光
  • 19篇吴元保
  • 18篇周根陶
  • 17篇于慧敏
  • 17篇陈仁旭
  • 16篇肖益林
  • 16篇姚奇志
  • 16篇古晓锋
  • 15篇龚冰
  • 14篇张少兵
  • 13篇黄方
  • 11篇夏群科
  • 9篇杨晓志
  • 9篇刘佳

传媒

  • 39篇岩石学报
  • 30篇科学通报
  • 17篇高校地质学报
  • 17篇矿物岩石地球...
  • 1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6篇中国科学:地...
  • 16篇地球科学
  • 9篇地学前缘
  • 8篇中国煤炭地质
  • 8篇2014年中...
  • 7篇地球学报
  • 7篇矿物学报
  • 7篇2007'全...
  • 7篇第八届全国同...
  • 6篇岩石矿物学杂...
  • 6篇地质学报
  • 6篇地质科学
  • 6篇矿物岩石
  • 6篇环境化学
  • 6篇2014年全...

年份

  • 3篇2025
  • 11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7篇2021
  • 15篇2020
  • 17篇2019
  • 15篇2018
  • 23篇2017
  • 9篇2016
  • 45篇2015
  • 21篇2014
  • 33篇2013
  • 20篇2012
  • 25篇2011
  • 18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41篇2007
  • 13篇2006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粪厌氧发酵释磷及蓝铁矿结晶法磷回收试验优化
2025年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最大限度地从这种废弃物中回收磷,本研究以富含磷的新鲜牛粪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的磷回收途径。通过考察不同浓度、厌氧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对新鲜牛粪厌氧发酵的释磷效果,发现牛粪浓度为180 g/L、厌氧发酵时间为14天、初始pH=7时,牛粪释磷效果最好,达156.57 mg/L;为了从厌氧发酵的牛粪上清液中回收磷,采用投加Fe^(2+)盐诱导蓝铁矿结晶,通过L_(9)(3^(4))正交试验,探究反应温度、pH值和Fe/P比对磷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磷回收效率的因素依次是初始pH值、反应温度和Fe/P比,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7及Fe/P比为1.9。在该条件下,磷的回收率最高,达84.20%,蓝铁矿纯度为25%;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对回收产物表征,并采用改良的顺序磷提取方法研究了回收产物中蓝铁矿的丰度,证实了回收产物中存在蓝铁矿。本研究在有效提取新鲜牛粪中磷的基础上,为合成高价值的蓝铁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陈智豪李卫华杨婷婷刘怡心
关键词:磷回收蓝铁矿磷形态
新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皖南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成因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黑曲霉诱导下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草酸镁石的矿化研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理活动,这种需求会使微生物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获得某些特殊机制。微生物对矿物的增溶作用便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一种重要的生长和代谢机制,其所导致的地表岩石风化,使...
蔡林李涵周根陶
关键词:矿物溶解
高精度银同位素分析方法
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应用,近二十年国内外对银同位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银(Ag)同位素在揭示早期太阳系形成和演化、地球核幔分异、推演成矿物质来源与期次,指示地壳演化等地质过程都具有广泛的...
方远黄方
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对皖南蛇绿岩套辉长岩分别进行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蛇绿岩存在3个时代的岩浆锆石,对应的U-Pb年龄分别为891±13Ma、826±4Ma和764±10M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岛弧岩浆岩特征,表明辉长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矿物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辉长岩遭受了亚固相高温热液蚀变。笔者解释辉长岩构造就位年龄为891±13Ma,在826±4Ma受到前裂谷期岩浆活动的改造,并在764±10Ma受到同裂谷岩浆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亚固相热液蚀变。
吴荣新郑永飞吴元保
关键词:辉长岩锆石氧同位素热液蚀变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分析蛇绿岩套
浊点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浊点萃取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浊点萃取方法的原理,对国内外近5年来(2008年—至今)利用浊点萃取与几种常见的原子光谱分析仪器以及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痕量元素分离和富集以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浊点萃取技术目前的最新发展方向、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逐一探讨.
孙梅刘桂建吴强华
关键词:浊点萃取环境样品原子光谱
黑曲霉诱导下富镁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草酸镁石的矿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如N,P,K,Mg等)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理活动,这种需求会使微生物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获得某些特殊机制。
蔡林李涵周根陶
关键词:黑曲霉微生物镁橄榄石硅酸盐矿物增溶作用发酵液
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稳定同位素证据
2005年
对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矿物稳定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存在少量含水流体,但是流体的活动性很小,在不同岩相界面之间缺乏明显的流体渗透;超高压榴辉岩中的石英脉是蜂期变质后含水矿物降压分解和羟基出溶引起的流体流动结果,不是板块俯冲过程中进变质作用的产物;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广泛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退变质流体主要来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超高压矿物中溶解羟基的降压出溶。
郑永飞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流体活动折返过程超高压变质岩大别-苏鲁造山带退变质作用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被引量:140
2008年
大陆深俯冲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地球科学家以此作为天然实验室,在超高压变质和大陆碰撞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本文概括了其中12个方面的突出进展,主要包括超高压变质岩的空间分布范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龄、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持续时间、深俯冲陆壳的原岩性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俯冲侵蚀和地壳拆离、大陆地壳俯冲的可能深度、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活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部分熔融、大陆俯冲带深部元素活动性、俯冲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碰撞后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碰撞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等.对今后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郑永飞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超高压变质流体活动
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被引量:13
2015年
钒是一个重要的第一行过渡族金属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多价态性质,且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广泛分布,因此钒元素的丰度变化被广泛用来研究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随着基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钒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也取得初步进展。目前的观测已经初步确定硅酸盐地球的钒同位素组成及其和陨石钒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这个差异为了解地球最初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对高温岩石样品的测量发现钒同位素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存在显著分馏,因此钒同位素是潜在的研究高温岩浆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的新工具。推测低温下同位素的分馏应更显著,因此钒同位素在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黄方吴非
关键词:钒同位素同位素分馏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