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H指数:6
相关作者:唐一鸣李玲燕徐慧施伟领刘钊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6篇基因
  • 5篇线虫
  • 4篇疫苗
  • 3篇秀丽隐杆线虫
  • 3篇捻转血矛线虫
  • 3篇传染
  • 3篇传染性
  • 2篇蛋白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筛选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真核
  • 2篇支气管炎病毒
  • 2篇沙门氏菌
  • 2篇体外
  • 2篇启动子
  • 2篇球虫
  • 2篇佐剂
  • 2篇细胞

机构

  • 25篇浙江大学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

  • 12篇杜爱芳
  • 9篇周继勇
  • 8篇周前进
  • 6篇张红丽
  • 4篇姜小磊
  • 3篇廖敏
  • 3篇颜焰
  • 2篇姜中其
  • 2篇徐慧
  • 2篇白露
  • 2篇肖朝庭
  • 2篇尹伟
  • 2篇时莉
  • 2篇禹海杰
  • 2篇陈俭
  • 2篇宋翥远
  • 2篇唐一鸣
  • 1篇丁铲
  • 1篇徐豫松
  • 1篇叶秀娟

传媒

  • 5篇中国动物传染...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体内一未知线虫种属关系的初步鉴定
胃肠道线虫是目前影响绵羊等反刍动物健康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也是制约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绵羊和山羊感染胃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一未知线虫普遍存在于动物皱胃,主要寄生于幽门处黏膜,且常与捻转血矛线虫混合感染。...
段丽君周前进闫宝龙杨怡张红丽杜爱芳
文献传递
抗弓形虫MIC3单抗的制备及其在速殖子免疫荧光观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为开展弓形虫速殖子阶段蛋白表达和定位的相关研究,利用弓形虫重组微线体蛋白3(MIC3)抗原研制单克隆抗体,筛选出适合在虫体内用免疫荧光观察该蛋白的单抗分泌株,建立了弓形虫间接免疫荧光观察方法。结果显示,经4轮亚克隆后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MIC3单抗的分泌株:4G1、1G12和5D7;经测定,3株MIC3单抗4G1、1G12和5D7的亚型分别为IgG1、IgG2b、IgG2b,效价分别为1∶3 200、1∶12 800、1∶1 600。筛选得到的2株MIC3单抗(4G1和1G12)可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3蛋白在虫体中的分布。通过弓形虫阳性感染猪血液样品推片的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这3株单抗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研制的MIC3单抗和虫体荧光观察体系可用于速殖子MIC3蛋白在虫体表达定位和其他研究,也可作为其他速殖子抗原荧光观察的比较对象。
刘钊禹海杰卓洵辉周前进杜爱芳
关键词:弓形虫单克隆抗体
简单异尖线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简单异尖线虫核糖体DNA的内转录区(ITS-1、5.8S、ITS-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样品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430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该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强,不能在宫脂线虫、伪地新线虫DNA中扩增出条带;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的DNA含量为0.4pg。该检测体系的建立为简单异尖线虫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曹庭盛李孝军蔡渭明杜爱芳
关键词:简单异尖线虫PCR
秀丽隐杆线虫全身性与组织特异性表达重组载体的构建
2009年
利用PCR技术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Act-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T07F10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与3UTR的Poly(A)信号序列以及从表达载体pEGFP-N1上扩增获得SV40早期mRNA的Poly(A)信号序列与EGFP基因.以克隆载体pBluescript SK+为基本骨架,分别构建由Act-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T07F10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序列调控的、EGFP作为报告基因的秀丽隐杆线虫全身性表达重组载体和组织特异性表达重组载体,为研究不同类型载体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模式提供基础.
周前进姜小磊张红丽杜爱芳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核心启动子EGFP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
鸡球虫疫苗及其佐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鸡球虫病是养禽业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重大经济损失.当前,药物防治是控制鸡球虫病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耐药虫株的普遍产生及绿色食品概念的形成,人们期望用更好的手段取代之.鸡球虫疫苗和相关佐剂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鸡球虫病免疫防治的最新进展,从转基因疫苗、核酸与亚单位疫苗、常规疫苗、免疫佐剂4方面研究展开论述.
杜爱芳徐慧张德福禹海杰
关键词:鸡球虫病疫苗佐剂
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在Vero细胞中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被引量:3
2009年
将PCR扩增获得的弓形虫SAG1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成pcDNA3-SAG1真核表达质粒,高压电转化入dam和phoP基因双突变的减毒沙门氏菌(ZJ111株)中,并直接转染Vero细胞,胰酶消化、收集细胞,SDS-PAGE和western blot可检测到30ku左右的蛋白条带和印迹带。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将外源基因呈递给Vero细胞并进行表达。
曲道峰王素华蔡渭明杜爱芳
关键词:SAG1基因PCDNA3.1真核表达VERO细胞
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暂定名)的病原分离初报被引量:29
2011年
本文对2010年在成年蛋鸭中流行的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未知疫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病原能在鸭胚、鸡胚和细胞上复制增殖,对鸭胚、鸡胚的致死率达100%。鸭胚病毒分离物不具有血凝性,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50~100 nm、有囊膜带突起的病毒粒子。病毒对酸敏感、能耐受pH9的碱性环境,50℃1 h可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SPF鸡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鸡生长缓慢、致死亡率低、能回收病毒。说明引起鸭产蛋量下降的疫病病原是病毒性的,并导致鸡感染发病,我们将此病暂称为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
廖敏牟小东耿阳边葶苈陆新浩陈秋英任祖伊丁铲周继勇
关键词:蛋鸭产蛋下降病毒分离鉴定
乳酸恩诺沙星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乳酸恩诺沙星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用寇氏法计算实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95%置信限。结果表明,乳酸恩诺沙星对小白鼠灌胃染毒及腹腔注射染毒的LD50分别为3579mg/kg和571.3mg/kg,其95%可信限分别为3011~4255mg/kg和498.3~655.1mg/kg。研究提示,乳酸恩诺沙星属低毒物质,其可溶性粉能用于开展药效试验。
唐一鸣姜中其陈俭
关键词:小鼠急性毒性
体外抗鸭坦布苏病毒的药物筛选
2013年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virus,DTMUV)的作用,作者对5种常见的抗病毒药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抗鸭坦布苏病毒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0.625mg/m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
刘友生陆新浩白露陈秋英刘鸿廖敏周继勇任祖伊
关键词: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
香菇多糖对鸡球虫3-1E重组蛋白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将150只海蓝雏鸡分为5组,每组30只,3日龄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2周用鸡柔嫩艾美尔球虫攻击。通过测定免疫后鸡只的淋巴细胞转化水平,抗体水平I、L-1诱生活性,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的香菇多糖对3-1E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通过测定攻虫后鸡只存活率、相对增重率、卵囊值和抗球虫指数的变化,分析香菇多糖对3-1E重组融合蛋白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多糖能够显著增强淋巴细胞转化水平(P<0.05)和血清抗体水平(P<0.05),但不能明显提高IL-1的诱生活性(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强3-1E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表明香菇多糖对3-1E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施伟领徐慧叶秀娟杜爱芳
关键词:香菇多糖佐剂鸡球虫免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