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1,991 被引量:7,196H指数:27
相关作者:宋洪涛陈崇宏李娜刘广芬王晴川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44篇期刊文章
  • 27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79篇医药卫生
  • 221篇理学
  • 116篇文化科学
  • 83篇化学工程
  • 46篇生物学
  • 2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经济管理
  • 15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机械工程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86篇细胞
  • 133篇药物
  • 133篇肿瘤
  • 124篇活性
  • 117篇蛋白
  • 110篇色谱
  • 104篇抗肿瘤
  • 99篇姜黄素
  • 89篇小鼠
  • 87篇教学
  • 83篇电化学
  • 83篇相色谱
  • 83篇高效液相
  • 79篇液相色谱
  • 7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6篇体外
  • 66篇药学
  • 65篇色谱法
  • 61篇制剂
  • 60篇蛇毒

机构

  • 1,92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3篇南京军区福州...
  • 64篇厦门大学
  • 57篇福州大学
  • 51篇福建中医药大...
  • 36篇福建省立医院
  • 31篇福建省药品检...
  • 29篇福建卫生职业...
  • 26篇福建省微生物...
  • 2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3篇福建省疾病预...
  • 20篇福州总医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福...
  • 15篇泉州医学高等...
  • 14篇沈阳药科大学
  • 14篇厦门医学院
  • 13篇福建省妇幼保...
  • 12篇福建省产品质...
  • 1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1篇莆田学院

作者

  • 165篇许建华
  • 161篇林新华
  • 119篇俞昌喜
  • 117篇黄丽英
  • 75篇陈伟
  • 71篇陈崇宏
  • 69篇陈敬华
  • 67篇宋洪涛
  • 64篇黄秀旺
  • 59篇许云禄
  • 56篇罗红斌
  • 55篇李柱来
  • 54篇陈洲
  • 51篇许盈
  • 49篇林友文
  • 46篇刘爱林
  • 46篇刘广芬
  • 45篇李光文
  • 44篇吴丽贤
  • 41篇王晴川

传媒

  • 293篇海峡药学
  • 229篇福建医科大学...
  • 67篇中国医院药学...
  • 56篇福建医科大学...
  • 48篇中国药理学通...
  • 34篇中国现代应用...
  • 25篇电化学
  • 20篇中国药房
  • 19篇中国抗生素杂...
  • 19篇中草药
  • 19篇分析试验室
  • 18篇天然产物研究...
  • 16篇分析测试学报
  • 16篇化学研究与应...
  • 16篇药学实践杂志
  • 16篇中药药理与临...
  • 14篇蛇志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3篇中国药学杂志
  • 13篇药物分析杂志

年份

  • 11篇2025
  • 52篇2024
  • 58篇2023
  • 42篇2022
  • 70篇2021
  • 55篇2020
  • 66篇2019
  • 73篇2018
  • 71篇2017
  • 104篇2016
  • 119篇2015
  • 113篇2014
  • 90篇2013
  • 84篇2012
  • 122篇2011
  • 125篇2010
  • 100篇2009
  • 91篇2008
  • 107篇2007
  • 100篇2006
1,9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屈氨酸铈配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初探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合成一种白屈氨酸铈配合物,并初步探讨其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由白屈氨酸与硝酸铈经过溶剂热合成[Ce2(CAM)2(H2O)6],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分析与确认,并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的白屈氨酸铈配合物对K562细胞的IC50为136μg/mL,对HL60细胞的IC50为146μg/mL。结论合成的白屈氨酸铈配合物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配合物浓度呈正相关。
黄胜康杰李鹏陈华娇
关键词:K562细胞HL-60细胞
荧光法测定芦荟康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芦荟康胶囊中的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含量。方法在pH为5.76的HAcNaAc缓冲液中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测定芦荟大黄素的λex和λem。在Na2B4O7NaOH介质中测定芦荟苷的λex和λem。结果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浓度分别在1.0×106~2.5×105mol/L和1.0×106~2.0×105mol/L,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8mol/L和1×108mol/L。芦荟大黄素的λex和λem分别为460,550nm,芦荟苷在此体系无荧光;芦荟苷的λex和λem分别为387,533nm,芦荟大黄素在此体系无荧光。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直接测定芦荟康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含量。
黄丽英赖丽旻陈伟邱樱华林新华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芦荟苷荧光光度测定法
头孢曲松钠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初探被引量:6
2006年
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头孢曲松钠为模型药物,以乳液复凝聚法制备头孢曲松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成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pH值为4.0,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r.m in-1,交联剂戊二醛用量为基质材料2%,体外实验表明结构圆整的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李柱来王津陈莉敏张婉春赵传春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壳聚糖微球缓释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对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建立相关性。结果缓释组合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方程为MRTin vivo=3.855 9MDTin vitro-1.421,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 9(n=3)。结论统计矩原理适用于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邓艳平肖衍宇平其能包全英李江然
关键词:盐酸青藤碱青风藤迟效制剂生物碱类丸剂
含二氯二甲基海因复方消毒剂性能的试验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含二氯二甲基海因复方消毒剂的辅助成分有甲基海因、溴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硅酸钠、三聚磷酸钠、无水硫酸钠等,100g粉剂中含有效氯≥33 g.为了解其杀菌效果、稳定性与毒性,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热稳定性试验与毒性试验.结果,在18~22℃下,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其含有效氯50 mg/L溶液作用15 min,对大肠杆菌以其含有效氯20 mg/L溶液作用15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以其含有效氯800 mg/L溶液作用60 min,杀灭率均达100%.有机物对其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该剂于54℃存放14 d,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24%.该剂水溶液对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2 489 mg/kg,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小鼠蓄积系数K>5,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阴性.因此,该复方为杀菌效果与稳定性较好,毒性较低的消毒剂.
叶榕林新华陈伟黄丽英李清禄
关键词:复方消毒剂毒性杀芽胞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125)Ⅰ标记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用氯胺T法标记眼镜蛇神经毒素(Neurotoxin,NTX),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分别单次静脉注射125I-NTX50μg.kg-1和相同剂量的Na125I与NTX的临时混合液,于给药后30min和2h分两批处死,取各脏器组织样本称重并计算每g组织的cpm。用组织与血液的脉冲比值作为放射性相对掺入量的标准,用实验组(e)和对照组(c)相对放射性掺入量的比值(e/c)作为判断125I-NTX在大鼠各脏器组织分布多少的依据。结果大鼠静脉给125I-NTX50μg.kg-1后30min,分布最多的是肾脏,每g组织放射性达44cpm,为对照组的11倍。膀胱及尿、肺、肠及内容物、肾上腺亦有较高分布。给药后2h,分布最多的仍是肾脏,但比0.5h时减少一半左右。结论NTX主要分布在肾脏,肾脏以外的实质性脏器分布均较少,脑中分布最低。
林丽丽许云禄
关键词:眼镜蛇毒神经毒素
抗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研究
2010年
抗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04114,经紫外-氯化锂复合处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No.1-095,其抗霉素摇瓶发酵效价为170mg/L,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经发酵过程工艺优化,菌株No.1-095摇瓶发酵效价达220mg/L,较出发菌株FIM-04114提高了63.0%。在50L自动发酵罐上发酵,抗霉素效价为206mg/L。
林宇涵王怀旺洪秀清林永勉郑卫
关键词:诱变育种发酵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草远志合剂中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草远志合剂中甘草苷、甘草酸铵、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 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
庄珊珊刘志宏黄爱文宋洪涛
关键词: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下调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的表达引起人白血病Molt-4细胞的凋亡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LSD1基因对人类急性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出针对LSD1基因的最佳siRNA片段,将其转染入Molt-4细胞后,MTS法观察LSD1 siRNA对Molt-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LSD1 siRNA作用后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以及p15、DNA甲基化酶1(DNMT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沉默LSD1基因可抑制细胞增殖,LSD1 siRNA浓度为0、30、60、120 nmol·L^(-1)作用48 h后,Molt-4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9.65±1.21)%、(83.02±1.69)%、(65.72±2.16)%、(41.15±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 siRNA以60 nmol·L^(-1)的浓度转染细胞0、24、48、72 h,增殖率分别为(99.86±1.35)%、(65.72±2.16)%、(48.26±1.92)%、(37.86±1.66)%,P<0.05,提示LSD1 siRNA可以抑制Molt-4细胞的增殖。LSD1 siRNA 0、30、60、120 nmol·L^(-1)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5±1.26)%、(12.16±1.74)%、(32.74±2.47)%、(54.64±2.58)%,P<0.05,凋亡率随着LSD1 siRNA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同时出现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的表达下降;LSD1 siRNA抑制LSD1蛋白及LSD1 mRNA,上调组蛋白H3K4一甲基化、二甲基化及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H3K4三甲基化、H3K9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LSD1 siRNA下调DNA去甲基化酶DNMT1的表达,上调p15的表达。结论 LSD1 siRNA能抑制Molt-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有关,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许可珍黄轶群黄秀旺马旭东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表观遗传学
丝裂霉素C与羟基喜树碱对膀胱癌术后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在文献中运用丝裂霉素C与羟基喜树碱治疗膀胱癌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0/2014-07)、EMbase(1974/2014-07)、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7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07)中关于丝裂霉素C和羟基喜树碱在治疗膀胱癌术后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实验,将检索时限定为2000年1月~2014年7月。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系统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与丝裂霉素C比较,羟基喜树碱复发率较低(OR=1.89,95%CI:1.41~2.5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丝裂霉素C比较,羟基喜树碱不良反应率较低(OR=1.96,95%CI:1.55~2.48,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喜树碱治疗膀胱癌术后的疗效优于丝裂霉素C,并且治疗不良反应率也低于丝裂霉素C。
黄金杯薛学义郑清水许宁魏勇李晓东叶敏
关键词: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C羟基喜树碱META分析
共19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