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对抗研究所 作品数:189 被引量:1,464 H指数:19 相关作者: 杨绍全 张正明 刘东霞 王奉帅 宋石磊 更多>> 相关机构: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部委预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军事 兵器科学与技术 更多>>
差分多普勒频率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00年 讨论了多普勒频率差定位技术的实现方法 ,推导了定位误差公式 ,并给出了实际使用时的简化而直观的形式 ,同时进行了数值模拟。 王丽娟 张正明关键词:电子侦察 基于延迟不变的LFM雷达移频干扰方法 被引量:13 2009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移频干扰方法,利用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LFM)信号频率差与时间无关的特性,将LFM信号与其自身延迟信号相乘,获得当前脉冲线性时频关系与频率差,并用此频率差对LFM信号进行移频,所得到的干扰信号对频率捷变和频率分集具有自适应性。给出了一种实现此算法的干扰机结构,并推导了干扰信号经匹配滤波后增益损失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王玉军 赵国庆 胡曦明关键词:线性调频信号 脉冲压缩 移频干扰 电子战单比特数字接收机系统 被引量:1 2012年 数字接收机是电子对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电子战侦查、计算、通信领域起到了关键作用。单比特数字接收机是传统数字接收机的重要改进机型。文章从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理论入手,简要介绍了单比特数字接收机的主要原理与设计思想,对其各组成结构的相关原理与知识进行概括介绍,并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进行了仿真,提出了对核函数的单比特量化进行改进的有效措施。 柴亚茹关键词:电子战 数学建模 战场电磁频谱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3 2008年 在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电磁环境已经越来越复杂。简要叙述了战场电磁环境与频谱管理的关系,从作战指挥需要出发,提出了战场电磁环境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应满足的具体要求。 梁百川关键词:战场电磁环境 频谱管理 基于脉冲重复间隔变换的脉冲重复间隔估计 被引量:25 2002年 传统的脉冲重复间隔估计方法是以计算接收到的脉冲串的自相关函数为基础 ,很容易出现信号的脉冲重复间隔及其整数倍 (即子谐波 )同时存在的现象 ,给雷达脉冲去交叉造成了困难 .为克服上述缺点 ,提出了基于脉冲重复间隔变换的脉冲重复间隔估计方法 ,几乎完全地抑制了出现在自相关函数中的子谐波 .研究了这种算法对于稳定重频、参差重频、抖动重频、滑变重频的适用性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算法在检测各种信号的脉冲重复间隔时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此外 ,对于重频抖动的信号 ,为了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需要改变容差参数的大小 ,因此也讨论了改变容差参数的方法 . 王兴颖 杨绍全关键词:脉冲 信号分选 电子侦察 雷达 高性能DDS芯片AD9959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007年 AD9959是美国ADI公司推出的四通道数字频率合成器。文中介绍了AD9959的基本特性、引脚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给出了该芯片在雷达信号模拟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任季中 冯小平关键词:雷达信号模拟器 频率合成器 低空目标高精度无源时差定位方法 被引量:27 2009年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源时差定位方法.该方法在主站增加对目标仰角的测量,形成了一个包含3个子系统的冗余定位系统.首先从各子系统获得3组含有模糊的定位结果,然后通过最近邻匹配消除定位模糊,最后对各子系统消除定位模糊后的结果进行简化加权最小二乘(SWLS)融合,获得了比传统无源时差定位方法更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目标高度较高时,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定位精度相当;而对于低空目标,改进方法的定位精度远高于传统方法. 牛新亮 赵国庆 刘原华 常虹关键词:无源定位 仰角 低空目标 基于Radon变换的线性调频信号参数提取 被引量:4 2004年 在电子侦察(ELINT)中对于线性调频信号的参数提取目前主要有Radon-Wigner变换,而这种算法要求运算量比较大,运算时间也比较长。文中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利用Radon变换的直线提取功能对信号的Wigner-Vill分布的时频图像进行参数提取,并且对原来的算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仿真结果证明这个算法具有实时性和精度高等特点。 陈根华关键词:RADON变换 线性调频信号 临近空间电子对抗研究 被引量:9 2009年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临近空间的地位日益突出,未来临近空间作为航空航天区域的补充,将发挥巨大的军事应用价值。介绍了临近空间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临近空间军事应用,指出了临近空间电子对抗的必然性。 梁百川反辐射导弹设计技术 被引量:5 1999年 反辐射导弹(ARM)是一种利用雷达辐射源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雷达系统的导弹。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仅有“软”杀伤能力的电子战有了“硬”摧毁能力。论述了反辐射导弹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讨论了提高反辐射导弹性能的技术方法。这些技术包括:缩窄工作频带、采用比相比幅单脉冲侧向体制、数字化和集成化设计等。 梁百川 梁小军关键词:反辐射导弹 电子对抗 雷达目标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