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作品数:1,157 被引量:7,590 H指数:34 相关作者: 陶芳标 郝加虎 万宇辉 张洪波 孙莹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文献快报(21):“CHANGE”研究--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旨在提高农村地区儿童膳食质量 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在2007-2009年实施了为期2a的“CHANGE”(creating healthy,active and nurturing growing—up environment),即“创造健康、积极、有益的成长环境”计划,该活动是以社区和学校为基础的、针对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的随机对照干预。包括两个主题:(1)针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制定营养合理的早餐和午餐配制要求;(2)使每位学生每周进行塑身(shape-up)、“吃好多动”(eat well keeping moving)课程和5—2—1膳食教育课程以及每日1h体力活动等。 COHEN JF KRAAK VI CHOUMENKOVITCH SF 孙莹 陶芳标关键词:生活方式干预 膳食质量 学龄儿童 健康 学校食堂 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演变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2022年 目的:分析亲密伴侣暴力(IPV)转变模式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1月-12月,选取安徽省两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年级学生开展基线调查(T1),1年后进行随访(T2)。采用IPV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大学生的IPV和抑郁症状,通过潜在转变分析(LTA)探讨IPV的变化模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PV不同转变模式和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潜在转变分析显示,70.6%的大学生T2与T1保持一致,其中64.0%的大学生持续低IPV,命名为低水平稳定组;6.6%的大学生持续高IPV,命名为持续高危组。22.4%的大学生高IPV转变为低IPV,命名为缓和组,7.1%的大学生从低IPV转变为高IPV,命名为恶化组。各转变模式中,相对低水平稳定组,缓和组(OR=1.37,95%CI:0.98~1.91)、恶化组(OR=3.68,95%CI:2.33~5.81)与持续高危组(OR=3.80,95%CI:2.37~6.09)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结论:IPV随时间的转变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减少IPV有益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控。 汪瑞 李书琴 金正格 钱燕 蒋志成 李若瑜 张诗晨 万宇辉关键词:抑郁症状 校园欺凌事件旁观者不作为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22年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个重要角色外,旁观者这一庞大群体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已构成校园欺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欺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旁观者对欺凌行为往往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研究系统阐述了旁观者的类型、旁观者不作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危害,为后续将消极旁观者转化为积极保护者提供有力的依据,以期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李缘 苏普玉关键词:暴力 精神卫生 实施性研究理论框架在学校卫生中的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2 2023年 实施性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健康领域,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心理健康促进等。然而,中国以学校为基础的实施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介绍实施性研究在国外学校卫生领域使用的主要框架,综述其基于学校环境中在营养干预、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危险行为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实施性研究应用于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曹钰璇 陶芳标 伍晓艳关键词:循证实践 公共卫生 干预 文献快报(22):儿童中增加运动、减少静坐、提高蔬果摄入--“积极生活5年”学校为基础的群组随机对照实验 被引量:6 2014年 为评价布里斯托大学开展的"积极生活五年级"规划(active for life year 5,AFLY5)能否在儿童中有效增加运动、减少静坐、提高蔬果摄入,抽取英格兰西南部60所小学四年级(8-9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入五年级时开展干预。这一干预活动包括教师培训、规定课程和亲子家庭规划,结局指标包括加速度计评价每日中等至高强度体力活和静坐时间、自我报告每日蔬果摄入。 KIPPING RR HOWE LD JAGO R 孙莹 陶芳标关键词:干预活动 结局指标 随机对照实验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性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变化特征,为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7 974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问卷调查获得睡眠状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BMI-Z分(Z-BMI)的关联性。结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9~11岁、12~14岁、15~18岁学生中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 h的比例分别为73%,34.6%,3.3%。9~11岁、12~14岁、15~18岁学生中睡眠时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8.4%,3.3%,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充足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8,3.876,22.702,P值均〈0.05)。15~18岁组男女生睡眠时间与Z-BMI呈负关联(β=-0.070,P〈0.05),且两者关联在男生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2~14岁组女生,随睡眠时间增加Z-BMI降低(β=0.073,P〈0.05);分组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间小于7 h组相比,睡眠≥8 h组Z-BMI降低(β=-0.229,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在安徽省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增加Z-BMI增高的风险。 王博 万宇辉 孟秀红 张辉 徐亮 陶瑞文 王雅斐 左阿珠 许韶君 陶芳标关键词:睡眠 睡眠障碍 人体质量指数 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关联。方法 招募安徽省马鞍山3所小学2~5年级1552名男女生。采用Salivatte唾液管收集清晨即刻唾液,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皮质醇浓度,抑郁症状采用使用情绪与心境问... 郭策 段晓楠 来亚平 胡晶晶 徐耿 孟秀红 孙莹关键词:青少年 皮质醇 抑郁症状 唾液 农村地区智残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发育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5 2001年 为了探讨农村地区智残妇女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子女发育障碍的危险 ,运用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评定 2 2~5 5岁农村智力残疾妇女 10 7人 ,同时 ,在同一行政村选取智力评定正常妇女 3 0 5人为对照组。调查两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智力残疾、癫痫、肢体残疾等发育障碍。结果 :智力残疾妇女不孕症检出 5人 ,显著高于对照组 1人 ( Fisher精确概率 P =0 .0 0 5 3 ) ,智力残疾妇女至少 1项不良妊娠结局或子女发育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3 5 .2 1,P=0 .0 0 0 )。家庭贫困和丈夫文盲不增加智力残疾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发育障碍风险。提示 :重视农村智残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围生期保健和子女保健 。 陶芳标 梁炜 邵子瑜 张洪波 曾广玉 赵嘉芸 李成福 许娟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 育龄妇女 子女 发育障碍 文献快报(2):夜间光对青少年过敏性疾病的影响 202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夜间人造光(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ALAN)增加了人们的活动时间和范围。现有研究表明,ALAN可以通过破坏昼夜节律基因节律性,引发过敏反应。事实上,过敏性疾病至少影响了全球8%~10%的人口,是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呼吸内科Durrington教授团队对12篇文章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全面评估了ALAN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对ALAN暴露类型、疾病类型、参与者年龄和地理位置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ALAN与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有关,值得关注的是,ALAN致青少年群体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比成年人群高33%。未来研究需要探索减少夜间人造光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改善青少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丁文琴(编译) 孙莹关键词:过敏性疾病 呼吸内科 昼夜节律 疾病类型 过敏反应 台湾出生队列研究综述 2019年 台湾出生队列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TBCS)也称台湾世代研究,是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于2005年开展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主要关注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历程及决定因素,目的主要是记录与评估新世纪台湾儿童的健康变化,探讨社会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研究童年健康与成人健康之间的关系。该出生队列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对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了解,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做出相应贡献。 丁鹏 陶芳标关键词:队列研究 儿童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