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致化学发光
  • 1篇多级A/O
  • 1篇厌氧
  • 1篇运行方式
  • 1篇脱氮
  • 1篇脱氮除磷
  • 1篇片状
  • 1篇污泥
  • 1篇硝化
  • 1篇硝化率
  • 1篇化学发光
  • 1篇活性污泥
  • 1篇活性污泥法
  • 1篇复合材料
  • 1篇高负荷
  • 1篇高负荷活性污...
  • 1篇氨氮
  • 1篇COD
  • 1篇HRT
  • 1篇除磷

机构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沈翼军
  • 2篇杨殿海
  • 1篇张新喜
  • 1篇吴芳辉
  • 1篇张浩
  • 1篇宫晨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运行方式对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沈翼军吴瑒杨殿海张浩张新喜
关键词:多级A/O脱氮除磷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高负荷活性污泥法与短程硝化和T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O小试装置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将水力停留时间(HRT)降低至7.00和3.50 h,考察该方法对生活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结果]在低HRT高负荷工况下,DO需要高达3.00 mg/L才能将NH_4^+-N完全去除。低HRT对于亚硝化率有一定影响,但进水NH_4^+-N浓度仍是影响亚硝化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较低的NH_4^+-N去除率对TN去除没有影响。COD的去除不受低HRT影响。在高COD负荷下,提高DO浓度可以预防污泥膨胀,但会降低TN的去除率。[结论]低HRT对亚硝化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亚硝化率最主要的因素是NH_4^+-N浓度。
宫晨沈翼军杨殿海
关键词:氨氮COD
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d^(2+)的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研究
2025年
以片状g-C_(3)N_(4)为载体,掺杂具有4f活性电子的电催化性能良好、含丰富氧空位、稳定性更佳的TbVO_(4),成功制备了在溶解氧作为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可用于重金属离子Cd^(2+)响应及微量检测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详细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相态及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强了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的TbV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g-C_(3)N_(4)更强的ECL发光信号,由此触发了因Cd^(2+)阻抑作用引起的更为灵敏且线性检测范围更宽的ECL响应变化。该复合材料构筑的传感器检出限低(3.98nmol/L),选择性和重现性佳,用于真实样品中Cd^(2+)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宋珍勇王婷婷吴芳辉吴孔林周经伟
关键词:复合材料电致化学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