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潍坊医学院医学研究实验中心

作品数:156 被引量:678H指数:12
相关作者:靖旭赵惠孔德荣姬静郝秀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1篇细胞
  • 46篇腺癌
  • 32篇乳腺
  • 30篇乳腺癌
  • 26篇癌细胞
  • 24篇帕金森
  • 24篇帕金森病
  • 22篇腺癌细胞
  • 21篇肿瘤
  • 19篇上皮
  • 18篇帕金森病大鼠
  • 17篇增殖
  • 17篇通路
  • 17篇间质
  • 16篇蛋白
  • 14篇肺腺癌
  • 12篇乳腺癌细胞
  • 12篇内皮
  • 10篇祖细胞
  • 10篇内皮祖细胞

机构

  • 155篇潍坊医学院
  • 21篇潍坊医学院附...
  • 4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潍坊护理职业...
  • 1篇德州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中医药高...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潍坊益都中心...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圣约翰大学
  • 1篇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68篇尹崇高
  • 34篇李洪利
  • 25篇付文玉
  • 22篇庄文欣
  • 14篇刘雨清
  • 12篇解美娜
  • 12篇张宝刚
  • 11篇吕娥
  • 11篇张丽萍
  • 11篇王晓晓
  • 11篇成敏
  • 7篇李锋杰
  • 7篇牟青杰
  • 7篇刘金城
  • 6篇李若葆
  • 5篇李文通
  • 5篇李宏
  • 5篇徐新伟
  • 5篇王照岩
  • 4篇田红艳

传媒

  • 17篇中国生物化学...
  • 10篇中国药理学通...
  • 9篇神经解剖学杂...
  • 7篇解剖学报
  • 6篇中国肺癌杂志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解剖学杂志
  • 5篇潍坊医学院学...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9篇2022
  • 19篇2021
  • 15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17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乳酸防粘连膜对晚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及其共聚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俱佳,具有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以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CCK-8检测法、粘附能力测定实验、Boyden小室迁移实验、Matrigel胶成血管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等方法研究聚乳酸防粘连膜对晚期EPCs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将晚期EPCs种植于聚乳酸防粘连膜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增殖、粘附、迁移、成血管功能均降低,衰老比率增高,而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可通过抑制晚期EPCs的功能来预防感染或手术后永久性粘连的发生。
尹青令侯宁宁崔晓栋张爱华孙金隆靖旭吴海燕王济潍成敏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粘附
橄榄油对新生期双酚A暴露后青春期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橄榄油对新生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后青春期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将32只清洁级新生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橄榄油组、BPA(100μg/kg,玉米油稀释,前期实验中能明显引起精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组、橄榄油+BPA(100μg/kg)组,每组8只。自出生第一天(PND 1)至PND 21(断乳),仔鼠每天进行颈背部皮下注射染毒,染毒容量为4μl/g,每天1次,连续染毒至断乳(PND 21)。PND 30,测定睾丸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厚度、管腔直径以及睾丸组织中Boul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A组小鼠睾丸曲细精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均显著下降,曲细精管管腔直径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橄榄油+BPA组与对照组相比仔鼠曲细精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与BPA组相比,曲细精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均显著上升(P<0.05),曲细精管管腔直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BPA组小鼠睾丸组织中Boule蛋白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橄榄油+BPA组小鼠睾丸组织中Boule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B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PA组和橄榄油+BPA组小鼠睾丸组织中Boule 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橄榄油+BPA组小鼠睾丸组织中Boule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B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油对BPA所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及Boule表达下降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兰世建郑筱艳王英袁露解美娜
关键词:双酚A橄榄油
脑血疏口服液灌胃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向大鼠脑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模型。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雷沙吉兰组和脑血疏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中脑黑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大鼠行为学检测和黑质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中剂量组的干预效果最好。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和COX-2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经中剂量的脑血疏口服液干预后,两种胶质细胞、TNF-α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TH阳性细胞增多。Western Blot显示,与PD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雷沙吉兰组GFAP、CD11b、TNF-α和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中剂量组与雷沙吉兰组比较上述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PD大鼠黑质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减少炎性因子分泌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费学超刘飞李港澳庄文欣吕娥李万忠付文玉
关键词:脑血疏口服液雷沙吉兰神经炎症神经保护帕金森病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miR-182-5p通过靶向调控EP300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8
2020年
近期研究表明,miR-182-5p对多种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网上在线microRNA分析工具下载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比较的数据集,分析发现在GSE4589、GSE38167、GSE61438等3个数据库中,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26个相同的microRNA,其中8个上调,而我们实验验证发现hsa-miR-182在8例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差异最显著(P=0.001),选定目的基因hsa-miR-182;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结果显示,与MCF-10A相比,miR-182-5p在MDA-MB-231、T47D、MDA-MB-453、MCF-7中表达上调(P<0.05);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82-5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182-5p表达显著降低(P=0.003),提示转染成功;Transwell侵袭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敲低miR-182-5p,与对照组相比,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2);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时,MDA-MB-231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miR-182-5p使细胞中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下调。为研究探讨miR-182-5p的靶蛋白,采用在线预测软件预测可能与miR-182-5p结合的靶蛋白,cytoscape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并筛选出hub基因;双荧光素酶结果证实,miR-182-5p可与EP300靶向结合(P=0.001);采用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miR-182-5p干扰质粒后EP300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敲低miR-182-5p组中EP300在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上调(P=0.001)。综上所述,miR-182-5p可靶向调节EP300,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陈智凯李春涛王晓栋王玉王雪婷张琳李洪利尹崇高
关键词:乳腺癌
恒磁场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的恒磁场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3~4代的MSCs为靶细胞,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和施以恒磁场处理。磁场暴露强度分别为0、0.5、1.5、2、3 mT。以IFCC推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数量和大小;放免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 OCN)和Ⅰ型胶原的分泌;Western blot分析MAPK P38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并探讨其特异性阻断剂对恒磁场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①恒磁场明显促进Ⅰ型胶原和ALP的活性表达,增加OCN的分泌及钙结节的形成,其中1.5~2 mT磁场强度促MSCs成骨分化作用最为明显;②恒磁场促进磷酸化MAPK P38的表达;③加入P38信号通路SB253580明显抑制恒磁场的促成骨效应。 结论 磁场促进MSCs成骨分化,其机制与P38信号分子的激活有关。
郭志良滕海军王亮张大海李鑫成敏
关键词:恒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信号通路
Gab2通过PI3K/Akt/ARK5/MMP途径影响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Ga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相对正常组织(>5 cm)中Gab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MMP-2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中Gab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干扰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各组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性,用EGF刺激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Akt及ARK5的磷酸化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a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Gab2蛋白的表达与ER、组织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与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MDA-MB-231细胞系中Gab2蛋白表达量高于MCF-7细胞系中表达量;转染干扰质粒24 h后,与转染空载细胞组相比,SiG ab2/MDA-MB-231细胞组中Gab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转染成功。同时,SiG ab2/MDA-MB-231细胞组穿过Transwell小室人工基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并伴有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用EGF刺激各组细胞,结果显示:在SiG ab2/MDAMB-231细胞组Akt及ARK5的磷酸化明显受到抑制。结论Gab2通过PI3K/Akt/ARK5信号通路影响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
田红艳陈萍萍李笑李洪利任甜甜张宝刚尹崇高刘雨清
关键词:乳腺癌AKTMMP
关于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完善对应分析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又称相应分析,其基本思想首先由理查森(Richardson)和库德(Kuder)在1933年提出,后来法国统计学家Jean-PaulBenzecri和日本统计学家HayashiChikio对该方法进行了发展,主要用于分析二维数据阵中行因素和列因素间的关系。对应分析把R型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
罗盛张锦陈景武
关键词:统计学
哺乳期小鼠暴露双酚A对其成年后精子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雄性小鼠暴露于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成年后睾丸和精子发育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雄性子鼠从出生第2天开始皮下注射BPA(剂量为0.01 mg/kg,0.1 mg/kg,5 mg/kg),持续到第21天断奶,第70天断颈椎处死,测定附睾尾精子密度、活动率,考马斯亮蓝染色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TBARS法检测睾丸过氧化脂质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睾丸内各级生精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BPA组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显著升高,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精子数量下降,活性氧水平升高,睾丸内过氧化脂质水平显著升高。BPA组大部分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线粒体异常(肿胀、嵴模糊或消失、空泡化)。结论哺乳期接触BPA会通过线粒体途径影响精子发生,降低成年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解美娜王康黄传斋李瑞
关键词:双酚A线粒体精子哺乳期暴露
胚胎期接触双酚A对雄鼠睾丸内PCNA和p5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胚胎期接触双酚A(Bisphenol A,BPA)对雄性胎鼠睾丸发育的影响及睾丸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母鼠怀孕后第2天对其灌服双酚A(剂量5,50,100 mg/ml/day),一直持续分娩,F1代雄性小鼠饲养至75日龄,观察BPA对仔鼠成年后睾丸结构和PCNA和p53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BPA处理组睾丸发育受到抑制,曲细精管直径和管腔直径变小(P<0.05),管腔内出现大量胞质残余体,部分管腔出现潴留管腔液,支持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质出现空泡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BPA处理组,PCNA除了在精原细胞大量表达外,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胚胎期接触BPA导致成年后睾丸内p5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胚胎期接触BPA对雄鼠睾丸发育有着长期的不良影响,可能源于BPA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
解美娜庄文欣丁保清赵惠
关键词:双酚A胚胎期睾丸PCNA
NUAK1能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引起侵袭转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NUAK1(NUAK family SNF1-like kinase 1)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中NUAK1、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应用RNAi技术将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再检测转染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UAK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和癌旁正常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NUAK1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ER、PR及c-erbB-2的表达无关(P>0.05)。转染72 h后,与Scr/MDA-MB-231细胞相比,siNUAK1/MDA-MB-231细胞中NUA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的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并且伴有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 NUAK1能促进乳腺癌EMT的发生,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刘菲孙磊张丽娜田慧玲李洪利李文通张宝刚尹崇高
关键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CADHERINVIMENTIN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