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 作品数:106 被引量:516H指数:13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大战略创新被引量:5
- 2023年
- 在隆重纪念“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此提出该倡议的十大战略创新。它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十周年的经验总结,又是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抛砖引玉,以期正果。创新之一:以地缘经济战略化解地缘政治战略。美西方顽固坚持盟国体系、遏制战略、冷战思维等传统地缘政治战略.
- 黄仁伟
- 关键词:地缘政治战略一带一路冷战思维遏制战略地缘经济战略
- 十年共建成就熠熠生辉
- 2023年
- 从2013年至2023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历经风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逐步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其累累硕果有目共睹。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
- 荆鸣方晨宇
-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大写意工笔画
- 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挑战被引量:2
- 2023年
-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相较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出现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风险。
- 张屹峰开鑫
-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带一路不确定性
- 中巴经济走廊何以吸引第三方国家积极参与
- 2023年
- 中巴经济走廊(CPEC)起始于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端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的关键枢纽,也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和贸易走廊。它是“一带一路”倡议六大走廊中投入最高、收益最显著的先行先试项目。
- 章节根王祥宇
- 关键词:一带一路
-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建构、议题拓展与方法升维
- 2024年
- 回顾和梳理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发现该领域越来越倾向于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区域国别研究交叉融合。在区域国别视角的指引下,国际传播研究正在经历理论视角与价值取向的转型、学术研究议题的拓展和方法论的进一步升维。基于此,区域国别研究启发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者勇于深入情境化的域外田野中,不断挖掘新现象、发展新问题,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想象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崛起中的中国校准时空坐标,推动国际传播话语权的有效提升。
- 沈国麟朱家辉
- 把控世界政治“拐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被引量:15
- 2022年
- 拜登政府执政后,从把控世界政治“拐点”的考量出发,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其核心目标是采取更加精巧的方式深化大国竞争,将推进美国国内政策议程、提升美国自身长期竞争力与美国的对外战略深入结合,在应对跨国性挑战的进程中增强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同时打造针对中国等对手的新的战略优势。美国还借助所谓“民主与专制较量”的叙事,实施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外交,将意识形态因素与经济、技术、安全等领域的大国竞争紧密挂钩。为扩展针对中国的多边阵营,拜登政府注重拉拢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非民主国家”。然而,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面临一系列深刻挑战,如政策连贯性受限、资金投入不足、美国和盟友存在利益冲突等。尤其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僵局与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张力。
- 赵明昊
-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价值观外交
- 和平与发展的新内涵
- 2022年
-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和平与发展”作了新的内涵概括和定位,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新表述,把“和平与发展”看成一个过程、一个目标,而不是对现在世界的一个时代判断。
- 黄仁伟
- 关键词:世界和平与发展
- 保守民粹主义崛起:特朗普冲击与中美长期战略博弈
- 2025年
- 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的胜利标志着保守民粹主义的主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突出特征。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政策议程及其更加忠诚于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将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深刻变革,也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外溢性影响。特朗普试图开启的“新里根周期”,既可能令美国缓解沉疴痼疾、焕然一新,也或使美国陷入更为深重的对立和危机。考虑到西方多国出现的民粹主义转向,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国际秩序的冲击性、破坏力趋于增强。美国战略界在2024年大选期间展开的辩论值得关注,一些人士甚至毫不掩饰其在中国问题上的“里根式冲动”。“管理竞争”与“击败中国”以及“竞赢”与“速胜”等不同理念和主张之间的张力,对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一个时期,“美强中弱”的实力对比格局难以轻易改变,但美国也有不少劣势,如国内分裂加剧、盟友疏离之忧、信誉损耗挑战等。中国需要从中长期的角度审视特朗普冲击,更加审慎、灵活地运筹中美博弈,避免被美国的鹰派势力带入其制造的“竞斗漩涡”。
- 赵明昊
- 关键词:特朗普美国外交民粹主义
- 类卡特尔:对欧佩克组织本质的探讨
- 2022年
- 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垄断地位,但它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卡特尔组织,因其行为模式与卡特尔组织并不相符。就欧佩克而言,其组织特性和行为模式的特殊性导致了成员国间的“弱共谋性”关系,将其列为卡特尔组织可能会导致对其行为政策的分析产生误解。为了深入探讨欧佩克组织的本质,本文提出了“类卡特尔”概念,用以分析欧佩克这一特殊的垄断组织。该组织以成员间打造事实垄断集团并加以合作的卡特尔方式构建,但在现实中并不以卡特尔模式行动,“类卡特尔”组织具有资源垄断性、组织松散性、行动差异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类卡特尔”组织的行为模式与两大因素息息相关:一是市场中是否存在足够数量的具有完全生产能力行为体,二是成员对份额与价格的选择。“类卡特尔”概念的提出和对该类组织特征及行为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欧佩克的集体行动和相关政策,进而对其开展相对更准确的预判。
- 陈腾瀚
- 关键词:欧佩克卡特尔集体行动
- 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启示
- 2020年
- 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确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为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未来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科学回答了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样的、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等问题,为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提供了宏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提出了"现实的前提""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以及发展等与未来学理论高度相关的重要观点,为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提供了直接理论指导。我们应当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指引下,充分吸收学术界已有成果,坚持正确方向,着眼于长远规划,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未来学的科学体系,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 孙宜芳俞海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未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