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6,370 被引量:30,909H指数:51
相关作者:钟宏梁逸曾唐有根刘广义满瑞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42篇期刊文章
  • 1,169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97篇理学
  • 1,400篇化学工程
  • 644篇医药卫生
  • 629篇电气工程
  • 492篇冶金工程
  • 46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4篇文化科学
  • 195篇矿业工程
  • 18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9篇生物学
  • 91篇自动化与计算...
  • 88篇农业科学
  • 51篇电子电信
  • 48篇机械工程
  • 4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3篇建筑科学
  • 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93篇电池
  • 457篇离子
  • 391篇催化
  • 389篇色谱
  • 345篇电化学
  • 328篇纳米
  • 314篇相色谱
  • 202篇离子电池
  • 201篇锂离子
  • 188篇质谱
  • 185篇光谱
  • 176篇锂离子电池
  • 163篇电化学性能
  • 158篇液相色谱
  • 158篇催化剂
  • 157篇气相色谱
  • 148篇高效液相
  • 146篇电极
  • 145篇气相
  • 144篇教学

机构

  • 6,313篇中南大学
  • 110篇湖南大学
  • 109篇湖南理工学院
  • 77篇湖南工学院
  • 77篇吉首大学
  • 75篇长沙理工大学
  • 64篇湖南科技大学
  • 55篇湖南中医药大...
  • 49篇湖南师范大学
  • 48篇湖南农业大学
  • 44篇中国科学院
  • 37篇湖南中烟工业...
  • 34篇清华大学
  • 33篇郑州轻金属研...
  • 31篇湖南省林业科...
  • 28篇湖南化工职业...
  • 26篇湖南化工研究...
  • 23篇宜春学院
  • 23篇怀化医学高等...
  • 22篇湘潭大学

作者

  • 543篇黄可龙
  • 426篇陈启元
  • 352篇梁逸曾
  • 351篇钟宏
  • 281篇尹周澜
  • 252篇刘素琴
  • 233篇唐有根
  • 194篇叶红齐
  • 163篇满瑞林
  • 137篇潘春跃
  • 134篇李洁
  • 133篇任凤莲
  • 132篇王帅
  • 129篇刘又年
  • 129篇周春山
  • 122篇张平民
  • 119篇舒万艮
  • 109篇胡慧萍
  • 103篇陈晓青
  • 97篇周涛

传媒

  • 23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89篇中国有色金属...
  • 119篇应用化工
  • 119篇广州化工
  • 102篇电源技术
  • 89篇广东化工
  • 87篇电池
  • 85篇无机化学学报
  • 82篇广州化学
  • 73篇矿冶工程
  • 69篇精细化工中间...
  • 64篇分析化学
  • 63篇功能材料
  • 62篇有色金属(冶...
  • 58篇第六届全国化...
  • 57篇天然产物研究...
  • 56篇Transa...
  • 51篇应用化学
  • 50篇中南工业大学...
  • 46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18篇2025
  • 61篇2024
  • 79篇2023
  • 87篇2022
  • 86篇2021
  • 78篇2020
  • 111篇2019
  • 143篇2018
  • 170篇2017
  • 211篇2016
  • 200篇2015
  • 264篇2014
  • 243篇2013
  • 355篇2012
  • 371篇2011
  • 536篇2010
  • 400篇2009
  • 530篇2008
  • 522篇2007
  • 473篇2006
6,3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酯的合成及其载药微球的制备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方法,合成了二氧化碳(CO),环氧丙烷(PO)与马来酸酐(MA)的三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酯(PPCMA)。并采用复相乳液(W/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可溶性模型药物葡萄糖(Glucose)...
刘艳飞黄可龙彭东明刘素琴吴弘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二氧化碳
组氨酸苯丙二肽分子自组装形貌调控
苯丙氨酸二肽分子(FF)拥有易于修饰和控制,多重刺激响应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纳米功能材料和生物传感等领域[1,2]。本文在FF分子上进行修饰,首次引入α氨基酸(组氨酸,His)构建成组氨酸-苯丙氨...
薛鹏张聖晗李辉徐骞张翼王吉德
关键词:自组装有机凝胶
喷雾干燥法制备羟基锡酸锌和锡酸锌工艺研究
以氯化锌和锡酸钠为原料,采用陶瓷膜净化-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和锡酸锌。探讨了原料浓度、反应时间、PH值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喷雾干燥机转速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得出较优工艺条件:反应物浓度为ZnCl...
周忠诚舒万艮
关键词:羟基锡酸锌锡酸锌阻燃剂喷雾干燥法表面活性剂
文献传递
电子浆料用微米级银粉的分步还原制备及其晶体生长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在水溶液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分步还原硝酸银制备出微米级银粉。采用SEM和XRD等表征手段,考察银粉颗粒随反应原料加入速度及硝酸银加入量的生长规律,并借助AFM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滴加速度为1mL/min时,可获得粒径为1.8μm、形貌规则的单分散性球形银粉颗粒,且其粒径随硝酸银加入量呈近线性增长;银粉晶粒以层状方式生长、台阶簇方式推进,属Kossel-Stranski二维成核。
吴超叶红齐董虹蒯勤梁伟刘辉
关键词:成核机理原子力显微镜
一种新型电镀镍层防锈油的研制
2012年
金属器件进行镀镍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镀镍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抛光性和耐磨性等,其加工量仅次于电镀锌.然而镀镍层往往防腐性能不佳,其原因在于沉积过程中按梗球无规则密堆积模型进行,因而表面层存在一些细微的孔洞,
刘小勤邹敏敏王强曾冬铭于金刚刘中兴
关键词:镀镍层防锈油防腐性能稳定性耐磨性
新型二氧化硅基螯合树脂的合成与除铜性能研究
2012年
以色谱柱填料二氧化硅为原料,首先采用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进行硅烷化反应,再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多胺基线性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得到一种多胺基树脂(Si-PEI)。利用胺基与2-氯甲基吡咯的功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硫酸钴电解液深度净化除铜的新型二氧化硅基氨基吡咯螯合树脂(Si-AMP)。红外、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成功引入了氨基吡咯官能团。从料液pH、吸附动力学及分离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树脂对Cu2+、Ni 2+、Co2+的吸附性能。树脂在溶液pH 3.8时对Cu2+、Ni 2+、Co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5mmol/g、0.25mmol/g、0.22mmol/g。模拟钴电解液静态吸附试验得到树脂对铜钴的分离系数达3 167,净化后溶液铜离子含量低于1mg/L。
谭平胡慧萍白蓝
关键词:除铜树脂合成
催化动力学-流动注射停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汞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设计了分光光度自动分析系统的硬、软件 ,利用汞 ( )对藏红 T-碘化钾体系的催化褪色作用 ,建立了微量汞的催化动力学 -流动注射停流分光光度自动测定方法。Hg( )含量在 0~ 6.0 μg/m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检出限为 3.5×1 0 -7g/m L,分析频率为 2 0 s/h。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及污水中汞的测定 ,回收率为95.6%和 98.5% ,相对标准偏差为 5.1 %和 4.5% (
刘伟民陈晓青徐金华
关键词: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藏红T碘化钾污染物分析
“四位一体”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6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社会对实践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年来依托学科特色,围绕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从建设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段、完善评价与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探索了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李文章尹翔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化学工程
纳米级铁酸锌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本文采用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级铁酸锌(ZnFe2O4).在固定表面活性剂比为Tx-10:AEO9=1:1和油相为环己烷的条件下,改变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和温度研究W/O微乳液的含水量,作三元相图.发现正戊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形成微乳液有利.当温度为30℃时有利于提高微乳体系的含水量,对反应有利.通过差热分析确定煅烧温度为350℃时间2h就可,通过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反应产物是铁酸锌.利用扫描电镜(SEM)检测铁酸锌微粒,表明微粒分布均匀、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在10-40nm.
肖旭贤刘扬翁少煌柴建明
关键词:纳米三元相图微乳液
从紫皮大蒜萃余物中提取SOD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对紫皮大蒜中优先提取SOD与超临界CO2萃取蒜油后提取SOD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紫皮大蒜萃余物中提取的SOD相对于优先从新鲜紫皮大蒜中提取的SOD活力相差不到10%。说明紫皮大蒜萃余物仍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邹芝芳刘佳佳
关键词:大蒜SOD
共6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