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202)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程瑾李庆良马晓开罗毅波崔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传粉
  • 1篇熊蜂
  • 1篇中华蜜蜂
  • 1篇蜜蜂
  • 1篇赤足
  • 1篇传粉者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3篇程瑾
  • 1篇赵秀海
  • 1篇罗毅波
  • 1篇张自斌
  • 1篇马晓开
  • 1篇李庆良
  • 1篇崔静
  • 1篇张自斌

传媒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琴唇万代兰食源性欺骗传粉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食源性欺骗传粉是兰科植物的一种重要传粉机制。根据琴唇万代兰的花部特征及较低的自然结实率,我们推测其有性繁殖采取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为了验证推测,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传粉生物学观察。野外传粉观察结果表明:琴唇万代兰花朵自交高度亲和,但其传粉过程依赖于传粉昆虫;赤足木蜂和牯岭熊蜂都是琴唇万代兰的有效传粉昆虫,其中赤足木蜂为主要传粉昆虫;2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主要集中在2个阶段:68%发生在10:00—12:30,16%发生在13:30—14:30。周边与琴唇万代兰同期开花的植物有阔叶十大功劳和中国旌节花,阔叶十大功劳花朵为明亮的黄色,与琴唇万代兰花朵上斑块的颜色相近。我们认为琴唇万代兰花朵通过挥发芳香性气味和利用花朵上黄色斑块等特征来欺骗传粉昆虫进入花中觅食,实现有效传粉的目的,为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
张自斌程瑾杨媚崔静陈云盟邓振海赵秀海
花颜色和花气味的量化研究方法被引量:12
2012年
花颜色和花气味是花部构成的重要内容。在已开展的传粉生态学研究中对二者的报道主要是描述性的,而其量化研究可以为揭示传粉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本文主要介绍了花颜色的测量和标定方法,包括比色卡、分光色差仪和便携式光谱仪等;花气味的采集方法,包括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吸附-溶剂洗脱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等;花气味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电子鼻型超速气相色谱仪分析等;以及昆虫行为学实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昆虫触角电位联用技术、Y型嗅觉仪和飞行箱实验等。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实验材料的特点和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量化研究方法。
李庆良马晓开程瑾罗毅波
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准确性检验——以邱北冬蕙兰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传粉综合征理论为植物与传粉者相互关系的进化提供了经典的假说,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泛化传粉系统被报道,基于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受到质疑。邱北冬蕙兰隶属于兰属建兰亚属,花具香味,唇瓣具紫色斑点。这些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由中华蜜蜂传粉的多种建兰亚属植物,如兔耳兰、春兰等相似。我们根据传粉综合征理论预测邱北冬蕙兰传粉者同样为中华蜜蜂。本研究将验证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这一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其适用范围。【方法】以邱北冬蕙兰为实验材料,于2010—2012年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开花物候观测、花形态测量、昆虫传粉行为观察、花颜色测量、花气味分析及人工繁育系统实验。【结果】中华蜜蜂的工蜂是邱北冬蕙兰唯一的传粉者,花内不存在任何报酬物质,推测具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唇瓣紫色斑点作为假蜜导欺骗中华蜜蜂访花,花气味中含有酚类、酯类、醛类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可能在吸引中华蜜蜂传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的准确性得到成功检验。【结论】本研究为传粉综合征能够准确地预测传粉者的科学假设提供研究案例。但由于传粉综合征是由一组动态的、进化的花部性状组成,通过传粉综合征预测传粉者时,在已知亲缘关系相近植物传粉者前提下还需注意到生境变化、次级传粉者、传粉者功能群、历史演化、基因等因素的影响。
胡世保辛荣仕郭红艳王晓洁张自斌张自斌
关键词:中华蜜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