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312)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铭忻李晓云刘畅韩彩霞徐佳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旋毛虫ES抗原及HSP70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
- 目的 探讨旋毛虫HSP70对小鼠DC2.4细胞TLR2、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技术对空白对照组、Pam3csk4组、HSP70组、HSP70+ Pa...
- 宋铭忻路义鑫韩彩霞李巍李晓云刘畅王泽
- 应用旋毛虫GAD和GLS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猪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方法,分别用旋毛虫GAD、GL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2种检测旋毛虫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抗原包被条件、血清稀释度、封闭液的选择与封闭时间、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与孵育时间和TM B作用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旋毛虫GAD包被抗原间接ELISA方法和GLS包被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阴阳性临界值分别为0.848和0.963;这2种间接ELISA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用这2种方法分别对猪蛔虫阳性血清、华支睾吸虫阳性血清和弓形虫阳性血清进行了检测,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这2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同时用这2种间接ELISA方法和旋毛虫抗体快速检测卡分别对感染旋毛虫不同数量、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中建立的这2种间接ELISA方法为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 张妍孟诗李晓云于洁李成王爽许浒孟小晴杨啸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间接ELISA
- 旋毛虫HSP70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 利用RT-PCR方法扩增旋毛虫HSP70基因,将其扩增产物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经限制性酶切后与pET-28a(+)载体连接,进一步转化至感受态细胞Transetta(DE3)中,用IPTG诱...
- 宋铭忻路义鑫韩彩霞李巍李晓云徐佳王泽
- 旋毛虫感染小鼠后TNF-α诱导肺细胞凋亡的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究TNF-α在旋毛虫致小鼠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致病作用及信号传导途径,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肺组织中TNF-α及细胞凋亡与抗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应用TUNEL法对肺细胞凋亡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旋毛虫感染后第4天,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由感染前的0.74上升到1.19,肺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指数为2.57%;第14天出现峰值1.33,此时凋亡指数为21.42%,肺细胞凋亡明显(P<0.05),35d后表达量逐渐下降至1.11,此时凋亡指数为14.74%。TNFR1、FADD、Caspase8、Caspase3、TRAF2、RIP和NF-κB的相对表达量与TNF-α变化趋势相似。结果表明,TNF-α诱导肺细胞凋亡严重程度与旋毛虫生活史的不同阶段相关。
- 李兴超李巍徐佳刘畅俞昭阳李晓云宋铭忻张唯哲
- 关键词:旋毛虫TNF-Α肺损伤
- 弓形虫组织蛋白酶B缺失株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本研究以基因敲除技术为基础,来研究TgCPB基因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利用PCR扩增技术,从弓形虫基因组上扩增TgCPB基因5'非编码区(CPB5'-UTR/1709bp)和3'非编码区(CPB3&#...
- 宋铭忻路义鑫韩彩霞李巍李晓云孙洪超
- 旋毛虫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 采用RT-PCR从旋毛虫中扩增出谷氨酸脱羧酶(TsGAD)基因全长,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应用比色法鉴定表达产物(rTsGAD)的酶活性,并用纯...
- 宋铭忻路义鑫韩彩霞李巍李晓云周兴东王泽
- 感染旋毛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研究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半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TLR4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LR信号传导相关蛋白MyD88和NF-κB相对表达量,并对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巨噬细胞TLR4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状,峰值分别在感染后4 d和21 d:旋毛虫感染初期4 d左右TLR4表达升高,之后降低,14 d左右至最低点,感染后期21 d左右TLR4表达重新升高,然后降低并趋于稳定。MyD88/NF-κB的相对表达量及炎性因子含量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TLR4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由此表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的表达与旋毛虫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及抗原密切相关,在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刺激下,经由TLR4/MyD88/NF-κB传导途径活化细胞,继而引起炎性因子分泌发生变化。
- 李晓云徐佳李巍禹洋刘畅俞昭旸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 感染旋毛虫小鼠不同时期TLR2/TLR4 mRNA表达量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小鼠不同组织细胞TLR2/TLR4(Toll样受体)表达量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心肌、肺及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TLR4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应用ELISA方法对血清相关炎性因子进行检测。结果随着旋毛虫感染时间的变化,TLR4和TLR2在心肌、肺和腹腔巨噬细胞上的表达略有不同,但大致呈双峰状。旋毛虫感染初期4d左右,TLR2/TLR4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之后降低,14d左右,心肌与肺TLR升高,巨噬细胞TLR则继续下降,在21d左右,心肌TLR表达量达到最高值,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组织TLR呈下降趋势,巨噬细胞TLR表达升高,之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感染鼠的血清中炎性因子IL-2和NO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TNF-α、IL-10和IL-12的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IL-6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结论旋毛虫感染可引起小鼠心肌、肺和巨噬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TLR2/TLR4表达发生变化,继而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旋毛虫生活史不同阶段抗原及其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和组织器官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
- 徐佳李晓云韩彩霞禹洋刘畅俞昭旸宋铭忻
- 关键词:旋毛虫炎性因子
- 旋毛虫单克隆抗体复苏鉴定及ES抗原的组织定位
- 2017年
- 为了深入了解旋毛虫ES抗原的致病机制,试验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对旋毛虫ES抗原进行组织定位;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复苏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采用SDSPAGE及Western-blot技术对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2株杂交瘤细胞系A11和B13经Western-blot证实能与49 ku处的ES抗原反应,能够稳定分泌抗体,且效价高。说明试验成功确定了旋毛虫ES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49 ku蛋白组分为旋毛虫肌幼虫的特异性抗原。
- 于海波宋铭忻李晓云刘畅王泽韩彩霞
- 关键词: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旋毛虫重组HSP70对小鼠巨噬细胞TLR2/4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观察旋毛虫重组热休克蛋白HSP70(rTs-HSP70)对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LR2/4表达的影响。体外常规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分别加入不同浓度rTs-HSP70刺激培养24 h,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TLR2/4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分子CD80和CD86表达。平行设立不加刺激物阴性对照组,细菌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同时试验比较5μg·mL-1浓度的HSP70组和HSP70+LPS组(HSP70预刺激后再加入LPS刺激培养12 h)RAW264.7细胞TLR2/4 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rTs-HSP70与巨噬细胞活化呈正相关,浓度为5μg·mL-1时,TLR2/4表达水平达到峰值(P<0.05),并可刺激巨噬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随着HSP70浓度升高(>5μg·mL-1)则对巨噬细胞RAW264.7表现为抑制作用;当对RAW264.7进行旋毛虫HSP70预刺激,可引起免疫抑制效应,抑制LPS对巨噬细胞TLR2/4的活化反应。试验可为旋毛虫相关分子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及旋毛虫病防治提供参考。
- 李成禹洋徐佳刘畅周兴东李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