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2009GJG20048)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书杰崔占鸿柴沙驼侯丽张晓卫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粮食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牦牛
  • 2篇脂肪酸
  • 2篇牛肉
  • 2篇秦川牛肉
  • 2篇牦牛肉
  • 1篇犊牦牛
  • 1篇脂肪酸分析
  • 1篇肉色
  • 1篇乳化
  • 1篇乳化特性
  • 1篇体外产气
  • 1篇体外产气法
  • 1篇凝胶特性
  • 1篇籽油
  • 1篇瘤胃
  • 1篇瘤胃发酵
  • 1篇甲酯
  • 1篇甲酯化
  • 1篇多汁性
  • 1篇放牧

机构

  • 3篇青海大学
  • 2篇动物营养与饲...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青海省粮食局

作者

  • 4篇柴沙驼
  • 4篇崔占鸿
  • 4篇刘书杰
  • 3篇侯丽
  • 2篇赵月平
  • 2篇张晓卫
  • 1篇孙璐
  • 1篇王迅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肉类研究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添加水平菜籽油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以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混合天然牧草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菜籽油,测定体外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的相关瘤胃发酵参数,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菜籽油对放牧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后,各试验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纤毛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适量添加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从产气量上看,添加7%菜籽油时,瘤胃累积产气开始下降,添加量为9%时,菜籽油对瘤胃累积产气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菜籽油的添加量不宜超过日粮的7%。
孙璐柴沙驼崔占鸿刘书杰
关键词:体外产气法牦牛菜籽油瘤胃发酵
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9
2013年
通过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分析青海牦牛肉品质的特性及其潜在优势。选取秦川牛肉,青南、大通和环青海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以及大通犊牦牛肉进行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肉各组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秦川牛肉,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含量都低于秦川牛肉,差异极显著(P<0.01)。青南地区成年牦牛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AA)值、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AA/TAA)值、18:2cis-12,15、α-亚麻酸、20: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FA)、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总量(P:S)值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16:0、二十碳五烯酸(EPA)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大通成年牦牛肉的赖氨酸、组氨酸和15:0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月桂酸、亚油酸、PUFA、E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环湖地区成年牦牛肉的脯氨酸、15:0、16:1cis-9、17:0和18:2cis-12,15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月桂酸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大通犊牦牛肉的色氨酸、肉豆蔻酸、17:1cis-9、18:1cis-11、亚油酸、α-亚麻酸、20:3cis-5,8,11、20:3cis-7,10,13、花生四烯酸(AA)、EPA、PUFA、EFA、P:S值、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脯氨酸、14:1cis-9、棕榈酸、17:0、油酸、SFA、MUFA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结论:青海成年牦牛肉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稍高于秦川牛肉,组成与秦川牛相近,但犊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稍差一些。牦牛肉的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秦川牛肉合理,都在4.0左右,其中犊牦牛肉的P:S值为1.15,说明牦牛肉的脂肪酸品质优,尤其是犊牦牛肉。
侯丽柴沙驼刘书杰崔占鸿张晓卫赵月平
关键词:牦牛肉秦川牛肉氨基酸脂肪酸
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选取青海大通、青南地区、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和大通犊牦牛肉以及秦川牛肉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食用品质(包括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和多汁性)和加工品质(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和蒸煮损失)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通犊牦牛肉的L*值、多汁性、剪切力、凝胶强度、蒸煮损失与秦川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大通成年牦牛肉的a*值、b*值、多汁性、滴水损失、剪切力、乳化稳定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和蒸煮损失与秦川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青南地区的成年牦牛肉的L*值、a*值、b*值、多汁性、剪切力、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与秦川牛肉的差异极显著(P<0.01);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的L*值、多汁性、剪切力、乳化稳定性与秦川牛肉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大通犊牦牛肉食用品质优于秦川牛肉,大通成年牦牛肉与秦川牛肉接近,且好于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但大通犊牦牛肉的加工特性稍差一些。因此,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大通犊牦牛肉适合于冷鲜肉的销售,成年牦牛肉比较适合于深加工。
侯丽柴沙驼刘书杰崔占鸿张晓卫赵月平
关键词:牦牛肉肉色多汁性乳化特性凝胶特性
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法对犊牦牛肉脂肪酸分析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确定犊牦牛肉脂肪酸甲酯化分析方法,试验随机选择11头6月龄大通牦牛犊牛的12~14肋骨背最长肌,采用三氟化硼-甲醇酯化法、酸碱结合-甲醇酯化法和氢氧化钾-甲醇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反应,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三氟化硼-甲醇酯化法测出7种脂肪酸,酸碱结合-甲醇酯化后测出18种脂肪酸,氢氧化钾-甲醇酯化后测出14种脂肪酸;酸碱结合-甲醇酯化法测出的十五烷酸、顺-11-十八碳一烯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的含量与另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说明酸碱结合-甲醇酯化法最适合于犊牦牛肉的脂肪酸分析,不仅操作方便、结果准确,而且对人和环境影响较小。
柴沙驼侯丽崔占鸿王迅刘书杰
关键词:犊牦牛甲酯化脂肪酸背最长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