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279)

作品数:14 被引量:306H指数:9
相关作者:沈其荣郭世伟周毅刘金剑吴萍萍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氮素
  • 8篇氮素形态
  • 7篇水稻
  • 6篇水分
  • 6篇水分胁迫
  • 6篇胁迫
  • 3篇氮素营养
  • 3篇稻田
  • 3篇施肥
  • 3篇施肥制度
  • 3篇苗期
  • 3篇不同施肥
  • 3篇不同施肥制度
  • 2篇氮形态
  • 2篇双季稻
  • 2篇水分吸收
  • 2篇利用率
  • 2篇季稻
  • 2篇供氮
  • 2篇供氮形态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沈其荣
  • 12篇郭世伟
  • 10篇周毅
  • 3篇谢小立
  • 3篇陈贵
  • 3篇吴萍萍
  • 3篇刘金剑
  • 2篇薛琳
  • 2篇高迎旭
  • 2篇徐阳春
  • 2篇郭玲玲
  • 2篇宋娜
  • 2篇代静玉
  • 2篇李勇
  • 1篇王正银
  • 1篇岳亚鹏
  • 1篇商庆银
  • 1篇杨秀霞
  • 1篇熊小丽
  • 1篇傅心赣

传媒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水稻氮素和干物质转移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以常规水作为对照,研究了覆膜旱作、覆盖秸杆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田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以及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变化,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可以促进旱作水稻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覆盖秸秆旱作处理的水稻开花前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比常规水作、覆膜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的高13%、15%和29%,氮素转移量则高出19%、18%和24%。从氮素表观平衡角度来看,旱作处理更能促进氮素盈余,覆盖秸秆旱作处理能增加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素有效性。覆盖秸秆旱作比常规水作处理增产13.3%,氮肥利用率达33.5%。因此,旱作水稻覆盖秸秆不仅能取得较高产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薛琳李勇周毅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旱作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
不同氮素形态及水分胁迫对水稻苗期水分吸收、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5
2007年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NO3--N为100/0、50/50和0/100),研究了水稻苗期水分吸收、光合及生长的状况。结果表明,在非水分胁迫下,水稻单位干重吸水量以单一供NO3--N处理最高,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单一供NO3--N、NH4+-N和NH4+-N/NO3--N为50/50处理的水稻水分吸收分别下降了9.6%、20.7%和16.0%;但在水分胁迫下,单一供NO3--N的处理水分吸收量显著降低,低于其它2个处理,加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水分吸收量分别降低了1.0%、18.8%和23.5%。在2种水分条件(水分胁迫与非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2浓度等指标均以单一供NH4+-N处理最大,NH4+-N/NO3--N为50/50处理次之,单一供NO3--N处理最小。HgCl2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营养能够影响水稻幼苗根系水通道蛋白活性。在2种水分条件下,NH4+-N/NO3--N为50/50处理的生物量(干重)均最大。本研究为水稻苗期合理施肥以壮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娜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氮素形态水稻水分胁迫水分吸收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岳亚鹏李勇薛琳周毅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供氮形态旱作水稻生物量养分吸收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吴萍萍刘金剑杨秀霞商庆银周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施肥制度双季稻氨挥发红壤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99
2008年
通过对红壤水稻土17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水稻产量及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OM)下的水稻产量都最高,相对于CK增产率分别为108.9%、53.8%;其次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增产率分别为83.3%、47.8%。对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的研究可看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和纯化肥施肥制度(NPK)的肥料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两因素来看,JF施肥制度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吴萍萍刘金剑周毅谢小立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施肥制度双季稻肥料利用率
水分胁迫和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苗期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耦合作用下水稻新完全展开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供NH4+-N营养水稻的生物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羧化效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供NO3--N营养水稻的上述指标。NH4+-N营养提高了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水分胁迫并没有影响不同形态氮素营养下水稻的表观量子效率。
陈贵周毅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氮素形态水分胁迫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
局部根系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为区分水稻根系与地上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采用分根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局部根系在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NH4+、NO3-、NH4+与NO3-等体积混合)对水稻幼苗水分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根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单供NO3--N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长,而对单供NH4+-N营养条件下水稻生长的影响较小。局部根系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营养下水稻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单供NO3--N营养水稻根系的生物量、根系总长、根体积、平均直径以及根表面积的影响最大,均以未受水分胁迫的一侧根系生物量明显高于另一侧(受水分胁迫)。2)水分胁迫促进根系对NO3--N的消耗。3)全根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单供NO3--N营养水稻的光合速率,但对单供NH4+-N营养水稻的影响较小。不论局部根系水分胁迫还是全根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的生理水分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4)全根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单供NO3--N营养水稻的光合氮素利用率。
陈贵周毅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氮素形态水分胁迫水稻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分析不同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铵硝混合态氮)对水稻生长状况与水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5%PEG,约相当于-0.05 MPa)条件下,供铵和供铵硝混合态氮水稻生物量高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供氮形态处理,说明适度水分胁迫可以刺激这2种供氮形态水稻的生长;在重度水分胁迫(10%PEG,约相当于-0.15 MPa)条件下,仅供铵态氮水稻生物量高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相应供氮形态处理。此外,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供铵态氮水稻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受水分胁迫影响不明显。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供铵态氮水稻单位茎截面积的伤流液流速、水分利用率等都显著高于其他供氮形态水稻。因此,与其他氮素形态相比,供应铵态氮可以增强水稻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
高迎旭周毅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水分胁迫氮素形态水分利用率伤流液
氮素形态与光强对苗期黄瓜吸收累积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NH4+-N、NO3--N)和光强对菲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供NO3--N营养相比,供NH4+-N营养可同时增强黄瓜幼苗的抗菲胁迫及耐弱光的能力;②以NH4+-N为营养的黄瓜吸收的菲不仅运输至叶片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且运输至新生叶片的比例也相对较少,相对降低了新生叶中的菲累积,因而使得以NH4+-N为营养的黄瓜新生叶片维持了相对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由此可见,与NO3--N营养相比,NH4+-N营养能改善黄瓜在菲胁迫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尤其在弱光条件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郭玲玲周毅熊小丽代静玉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氮素形态光强黄瓜
Som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Higher Plants被引量:3
2006年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of higher plant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dry-land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Of all the approaches used to improve WUE, the intrinsic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T, the ratio of CO2 assimilation rate to transpiration rate) can be a right index, as the variation of WUE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of higher plants. The measurements of leaf gas exchange and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D^13C) are the two ways to detect the variation in WUEr. This article reviewed som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WUEv,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2 assimilatio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WUET and water absorp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E and aquaporin and the yield are discussed as well.
GUO Shi-wei ZHOU Yi SONG Na SHEN Qi-ro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