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A07130)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希王双绪张四新张晓亮王文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形变
  • 4篇位错
  • 3篇GPS
  • 2篇东北缘
  • 2篇断层
  • 2篇青藏块体
  • 2篇青藏块体东北...
  • 2篇汶川8.0级...
  • 2篇汶川地震
  • 2篇位错模型
  • 2篇联合反演
  • 2篇跨断层
  • 2篇块体
  • 2篇反演
  • 2篇负位错模型
  • 2篇北缘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垂直运动
  • 1篇地壳运动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7篇张希
  • 5篇王双绪
  • 4篇张四新
  • 3篇张晓亮
  • 2篇梁伟锋
  • 2篇薛富平
  • 2篇王文萍
  • 2篇蒋锋云
  • 2篇江在森
  • 1篇李瑞莎
  • 1篇范国胜
  • 1篇崔笃信
  • 1篇陆明勇
  • 1篇王继英
  • 1篇苏瑞
  • 1篇郭树松
  • 1篇刘练
  • 1篇焦青
  • 1篇胡亚轩
  • 1篇王雄

传媒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安宁河断裂及其与则木河断裂、鲜水河断裂交汇区,盐源-丽江地块及其边缘附近反映出相对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及可能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特征。
张希张四新王双绪张晓亮陆明勇王文萍
关键词:负位错模型跨断层形变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 GPS 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
张希江在森王双绪张晓亮张四新
关键词:GPS联合反演
文献传递
利用GPS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及其邻区水平运动及应变积累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2004~2008年间,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后川滇及其邻区(甘东南与陕西部分地区)GPS水平运动观测资料,借助形变应变场演化特征分析及负位错反演,研究了大震前构造变形特征与应变积累背景、同震变形及可能的影响区域。分析表明:(1)2004~2007年,龙门山中央断裂两侧出现的明显压性变化与阶段性应变积累特征对汶川大震有所反映(可能为中期即数年尺度6级以上地震的孕震背景),川滇菱形地块北—北东界、南界中—西段可能具有6级以上地震的孕震背景;而滇南—滇西南、甘川交界东段—甘川陕交界及其以北的甘南地块则反映6级左右地震的孕震背景信息。(2)2007~2008年,发震区呈现相当显著的逆冲兼右旋同震变化,大震对其附近的甘川交界—甘川陕交界、鲜水河断裂南段及"Y"字型断裂交汇区影响相对明显,对其应变积累状况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强作用。
张希崔笃信王文萍蒋锋云王双绪张晓亮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GPS同震变形
汶川与攀枝花地震前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与孕震背景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川西地区1990—1997年、1997—2003年及1994—2006年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汶川Ms8.0地震与攀枝花Ms6.1地震前相关及周边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与应变积累背景。分析表明:安宁河断裂北段与鲜水河断裂南段及与龙门山断裂交汇区附近显示与继承性运动背景一致的大范围、显著隆升和长时间尺度(10数年)应变能积累特性,对汶川大震有一定程度反映;而元谋-绿汁江断裂南段1997—2003年应变积累加速特征可能对攀枝花地震有一定程度反映。
张希张四新王双绪
关键词:汶川地震垂直形变
精密水准测量中的重力异常改正被引量:15
2009年
为了探讨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时,实测重力点密度对重力异常改正的影响,对河西地区观测资料比较完整的水准环线利用点位实测重力值计算得到重力异常改正;并与应用布格异常图内插得到的重力异常改正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重力异常改正与实测重力点位的分布及密度有关;当重力点位分布及密度合理时,有利于提高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
王建华王雄胡亚轩梁伟锋苏瑞郝明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1999—2004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分布密度不同的GPS与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实现三维负位错模型联合反演,综合研究该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及其分段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交汇区域目前可能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而庄浪河断裂南段的兰州、临夏一带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积累特性。
张希江在森王双绪张晓亮张四新
关键词:GPS联合反演
川滇地区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选取川滇地区16个跨断层形变观测点,将断层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分析断面相对滑动与断层两盘地表点位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计算了各测点的水平扭动量、垂直位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并分析了其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李瑞莎张希王双绪张四新薛富平王继英
关键词:地震断层活动跨断层测量形变
汶川8.0级地震后川甘陕交界地区的重力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汶川8.0级大震后的2008年9—12月,川甘陕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四川青川县的沙洲-陕西宁强的青木川-甘肃文县的碧口之间重力变化明显,重力变化达70×10-8m s-2,宁强-康县间为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望褒线重力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变化剧烈。
梁伟锋祝意青刘练郭树松蒋锋云
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揭示的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截止2007年最新的、跨祁连山构造带红外测距观测资料,结合区域GPS观测所得形变背景,获取跨断层水平应变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与2002年玉门Ms5.9级、2003年民乐Ms6.1级等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震前数月至1年左右,震中所在断层段(或整个构造带)应变加速或相对其它断层段显著,压性为主;其内一定数量场地最大剪应变强度明显"增强"或面应变强度"压性增强"(至绝对值2.0左右及以上),震后减弱或呈现张性转折。②2004年下半年以来祁连山构造带总体恢复压性变化为主的应力场状态,反映一定程度应力应变积累特性;2007年构造带西段压性应变明显增强。
张希薛富平
关键词:水平形变
河北文安地震前后首都圈跨断层位移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07年
根据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跨断层位移的变化特征,结合该区1970年以来区域断层及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2000年以来首都圈NNE向断层逆冲活动增强,显示首都圈现今区域主压应力为NEE方向;2)首都圈及周边地区可能将进入下一个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段,河北文安地震是进入这一时段的标志;3)首都圈及周边地区NE向断层垂直活动起伏变化较大,其起伏变化幅度可作为中、长期地震的预测指标。
焦青范国胜
关键词:文安地震首都圈地区区域地震活动地震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