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ECA120340) 作品数:6 被引量:41 H指数:4 相关作者: 何向阳 熊才平 郑娟 张文超 谢耀辉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网络论坛中信息资源再生的统计分析与归因 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中信息资源的再生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信息资源再生是Web2.0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一种变革,是指网络用户在利用信息的同时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修复和补充的过程。网络论坛可以视为信息资源再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可以从再生资源数量、再生资源质量和用户行为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网易、新浪和猫扑三大网站的四个版块(财经、教育、数码和旅游)中的550个帖子为分析对象,对其信息资源再生情况的分析表明:不同论坛、不同版块的帖子在浏览次数、回帖次数、每百次浏览回帖数、回帖内容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用户在参与帖子数、发帖数、发帖者自顶帖比例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价值组和低价值组用户在参与帖子的个数上也存在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网站和版块规则差异、用户行为差异、论坛主题差异等。总体而言,网络论坛中用户的交互程度较低,对论坛中的内容缺乏深入思考。 何向阳 熊才平关键词:网络论坛 统计分析 交互质量 超循环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再生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Web2.0极大地丰富了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渠道,资源使用者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可以通过Web2.0平台对该资源进行评论和补充,形成新的再生资源。该文应用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超循环理论,研究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不同立场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信息资源再生过程中不同立场资源的进化机制,以及信息资源再生的阶段,有助于深入把握信息资源再生的演化机理,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效果。 何向阳 熊才平 张文超 谢耀辉关键词:资源再生 超循环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再生与利用 被引量:22 2013年 Web2.0允许用户参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解决了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与建设的独占性和单向性问题。基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结合网络中的长尾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与Web2.0的技术特点,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再生一般模型。选取网络论坛、百度知道和维基百科等三个实例对资源的再生与利用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再生对资源利用者角色转换的影响,对资源共享与互换的影响,对后续资源利用者的影响。 何向阳 熊才平 郑娟关键词:资源建设 用户参与 信息资源 资源再生 信息资源再生的影响研究——基于参与者认知行为变化角度 被引量:4 2014年 信息资源再生带来的不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还有信息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文章建立了学习者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再生对参与者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学习者行为意向与网络自主性、资源有用性、自我辨伪之间的关系。研究编制了相应因素的测量指标,选取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行为意向对网络自主性、资源有用性、自我辨伪三因素具有显著性直接效应,总效应值由自我辨伪、自主性、资源有用性依次递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再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增长和用户角色的转变,而且在信息资源建设话语权发生转变的同时,学习者的自主性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习者对用户生成内容具有更高的价值评价,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用户的自我辨伪意识更加强烈。 何向阳 熊才平 汪学均关键词:资源再生 学习者参与 用户生成内容 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网络信息资源再生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变革。在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的过程中,用户角色需要从资源利用者转化为资源建设者,用户行为意向是问题的关键。为此,建立影响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外部激励、身份认同、兴趣与乐趣五因素对用户行为意向都具有直接效应,总效应值由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外部激励、兴趣与乐趣向身份认同依次递减。群组分析表明,不同价值评价组用户的各因素对用户行为意向的效应值存在差异,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向的总效应与价值评价呈正相关,身份认同对行为意向的总效应与价值评价呈负相关。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用户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再生和提升再生资源质量的策略。 何向阳关键词:资源再生 用户参与 再生资源学习效果的准实验研究 2014年 Web 2.0提供用户反馈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再生,然而目前对再生资源学习效果研究的缺失制约了其教育应用。本研究通过准实验研究不同被试利用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学习效果的差异,以验证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研究从湖南科技大学和江升中学取样,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学习材料组,先记录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并让其浏览学习材料,然后利用判断正误的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一定能认真看完学习材料,大学生比中学生更有可能不看完学习材料,再生资源组被试比原始资源组被试更有可能不看完学习材料;中学生和大学生在教育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学生在学习原始资源时有较好学习效果,而大学生利用再生资源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何向阳关键词:再生资源 年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