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65)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王马华崔一平张彤张月红朱光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淮阴工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光学
  • 5篇集成光学
  • 3篇光纤
  • 2篇电流互感器
  • 2篇信号
  • 2篇信号检测
  • 2篇应用光学
  • 2篇酸酯
  • 2篇碳酸酯
  • 2篇陀螺
  • 2篇温度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聚碳酸
  • 2篇聚碳酸酯
  • 2篇聚碳酸酯薄膜
  • 2篇互感器
  • 2篇光纤电流互感...
  • 2篇玻璃化温度
  • 2篇高性能

机构

  • 16篇东南大学
  • 8篇淮阴工学院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国家纳米科学...

作者

  • 12篇王马华
  • 11篇崔一平
  • 10篇张彤
  • 3篇朱光平
  • 3篇季春玲
  • 3篇张月红
  • 2篇张晓阳
  • 1篇朱劲松
  • 1篇恽斌峰
  • 1篇褚丰
  • 1篇朱霞
  • 1篇高峰
  • 1篇周经纶
  • 1篇王通
  • 1篇周攻艺
  • 1篇胡国华
  • 1篇范江峰

传媒

  • 4篇中国惯性技术...
  • 3篇电子器件
  • 2篇光学学报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激光技术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应加热参数对钢件温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圆柱形45钢样件建立了电磁-热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加热参数下对45钢加热过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在这些参数下温度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参数设置对加热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证明数值模拟结果可信。
张月红王马华
关键词:温度场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
调频光谱分析在集成光学陀螺性能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调频光谱原理,在双频率调制、闭环谐振式光学陀螺中,核心敏感元件——无源环形谐振腔的谐振特性对陀螺灵敏度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结构与功能对比可知,谐振式光学陀螺相当于将对具有洛伦兹型吸收谱的无源环形谐振腔进行微分吸收谱测量的光谱仪。调频、外差、相干检测和闭环控制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通过跟踪、锁定因萨格拉克效应导致的吸收峰偏移,实现对转动角速度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测量成为可能;通过调制频率、腔长和耦合比的适当选择,可以优化陀螺实际实现的灵敏度。
王马华崔一平张彤
关键词:应用光学光学陀螺灵敏度
集成光学陀螺谐振腔结构参量的确定
2010年
为了研究集成光学陀螺灵敏度的优化,采用调频光谱原理与多光束干涉方法,对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核心敏感器件的谐振特性、决定因素及其它们对陀螺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与光纤谐振腔情形不同,耦合比与腔长变化对谐振特性影响具有二重性的结果。结果表明,在给定波导传输损耗的条件下,以陀螺灵敏度为判据,集成光学陀螺存在由波导损耗水平决定的最佳谐振腔结构参量。
王马华朱光平崔一平张彤
关键词:集成光学多光束干涉
谱分裂对集成光学陀螺灵敏度影响
2010年
为寻求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可实现灵敏度的优化,基于调频光谱原理,应用双频率组合调制的闭环控制结构,在对通过陀螺核心敏感器件谐振腔的结构参数优化、调制频率选择等措施实现决定于谐振腔谐振特性一阶微分最大值的最佳灵敏度情形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谐振峰分裂对陀螺灵敏度的影响。相关实验表明,对于给定结构的谐振式集成光学陀螺,理论上的最佳参数,并不能保证理论最佳灵敏度的实现。通过双频率组合调制下无源环形谐振腔谐振特性的测量,发现了谐振腔谐振峰分裂现象,分裂程度随腔长增加而趋明显;谐振峰的分裂,导致透射谱展宽;透射谱展宽后一阶微分谱最大值的下降,将使陀螺灵敏度随之劣化。为应对这种劣化,需要对系统调制频率进行相应调整,并控制腔长,以抑制峰分裂程度,进而控制对陀螺灵敏度的影响。
张月红王马华
聚合物集成光学陀螺最佳耦合系数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无源环形谐振腔(Passive ring resonator,PRR)是谐振式光学陀螺(Resonator optic gyros,ROG)的核心敏感器件,其光学传递函数的半峰全宽是决定陀螺标度因子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多光束干涉理论,耦合系数将通过对反射式无源环形谐振腔的半峰全宽的作用而影响陀螺的标度因子。根据耦合模理论和调频检测原理,以标度因子最优为判据,推导了一般情形下耦合系数对标度因子的影响,论证了最佳耦合系数的存在与确定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光纤陀螺中5%左右的最佳耦合系数取值不具有普遍意义,为较高波导传输损耗的聚合物集成光学陀螺结构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王马华崔一平张彤
关键词:应用光学
数字闭环光纤电流互感器死区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死区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中常见非线性现象之一,其产生原因是由于增量型非比例反馈通道干扰的存在。在干涉型数字闭环光纤电流互感器系统中,死区将引致系统零偏、零漂等非线性现象。通过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发现,除正常相位补偿机制需要的比例反馈通道外,相位调制信号与光电探测器输出间的交叉电信号耦合、相位调制信号控制误差与相位调制器性能漂移,将在闭环光纤电流互感器中形成了另外一条非比例的干扰反馈通道;干扰通道与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不仅决定着死区的产生条件,也为抑制死区现象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实验表明,死区现象的非比例反馈通道解释,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
王马华崔一平张彤
关键词:光纤电流互感器死区串扰非线性
一种高性能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研究了一种高性能聚碳酸酯(PC)薄膜。将 PC 粉末配成不同浓度的聚碳酸酯溶液,用旋转涂覆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聚碳酸酯薄膜,并对材料和薄膜的热性能及光学性能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对材料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
季春玲张晓阳张彤崔一平朱劲松周经纶范江峰
关键词:聚碳酸酯玻璃化温度
文献传递
集成马赫-曾德尔热光耦合器的可调谐振环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耦合模理论,推导出可调谐光波导谐振环的光强和相位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可调谐谐振环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谐振环中集成的马赫-曾德尔耦合器的参量设定和调谐方式直接影响谐振环的谐振频率移动范围和调制功率。通过改变耦合器参量对谐振环进行优化设计,在中心波长为1550nm附近,谐振环半径2cm,传输损耗0.08dB/cm的情况下,实现了清晰度和最佳谐振深度的调谐,谐振频率的移动范围低于0.027GHz,降低了谐振环对频率调制器的调频要求,同时降低了耦合器的调制功率。
张晓阳张彤季春玲褚丰王通崔一平
关键词:集成光学传递函数清晰度
基于随机共振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死区现象抑制被引量:2
2011年
为抑制数据闭环光纤陀螺中死区现象引致的非线性性,实验研究了随机共振效应对系统信噪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电阻热噪声作为原始噪声源,配合适当的电路设计,可获得带宽可调、零均值、正态分布的随机噪声;在陀螺闭环反馈环节中的A/D转换器前,引入相应随机噪声,利用二值量化系统的非线性性,基于随机共振效应,可以提高系统信噪比,将陀螺的死区阈值从0.37o/h降至0.15o/h。此外,对于给定的陀螺系统,噪声强度、带宽和采样频率的选择不同,抑制死区现象的效果亦不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广泛适用于基于数字闭环结构的微弱信号检测系统。
王马华朱光平
关键词:光纤陀螺随机共振
一种高性能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一种高性能聚碳酸酯(PC)薄膜。将PC粉末配成不同浓度的聚碳酸酯溶液,用旋转涂覆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聚碳酸酯薄膜,并对材料和薄膜的热性能及光学性能等分别进行了表征。对材料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得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对薄膜用紫外光谱法测量了吸收谱及光损耗,并用棱镜耦合仪测量了其折射率、膜厚及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另外,还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材料成膜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高玻璃化温度和低吸收损耗等优点,适用于制作光波导器件芯层。
季春玲张晓阳张彤崔一平朱劲松周经纶范江峰
关键词:聚碳酸酯玻璃化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