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54)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利张梅韩海荣张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辽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植物区
  • 5篇植物区系
  • 5篇区系
  • 5篇聚类分析
  • 2篇植物地理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区系多样性
  • 2篇保护区
  • 1篇岛屿
  • 1篇杜鹃
  • 1篇杜鹃花
  • 1篇多样性
  • 1篇沿海岛屿
  • 1篇野生杜鹃
  • 1篇野生杜鹃花
  • 1篇有性繁殖
  • 1篇山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因子

机构

  • 6篇辽东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刘利
  • 3篇张梅
  • 1篇韩海荣
  • 1篇张艳红

传媒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辽东半岛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物种多样性分析与研究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植物地理学理论,结合外业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仙人洞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山地区系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1)本区野生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09科379属803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39种,裸子植物5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91科350属746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但特有现象不明显;温带成分占主体,表明本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2)仙人洞与邻近山地相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053),其中仙人洞和徂徕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而Simpson指数差异并不明显(0.711 4-0.825 3)。(3)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达0.811-0.997,聚类分析显示仙人洞、凤凰山、千山、五台山及小五台山区系关系较近,支持仙人洞划归华北植物区系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适。
张梅
关键词:植物地理区系多样性聚类分析仙人洞
丹东野生杜鹃花有性繁殖的生态因子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鹃城"丹东野生杜鹃花为材料,系统研究影响杜鹃花有性繁殖的生态因子。通过分析不同基质、不同种子处理、不同光照条件、不同播种时期对杜鹃花种子萌发和出苗率的影响,明确丹东地区杜鹃花种子繁殖的最佳条件。具体结果如下:杜鹃花播种前采用50-100 mg·L-1的赤霉素药剂处理,采用苔藓作为播种基质,全光照出苗率最高。播种期除淀川杜鹃以12月末出苗率高外,其他均以3月初出苗率最高。
张艳红
关键词:杜鹃花生态因子实生苗
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老秃顶子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山地生物多样性特点、规律以及与周边植被生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3科429属1006种,且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2)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来源较广泛,具有一定古老性,但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以温带性质分布种为主,符合暖温带北部的华北植物区系特点。(3)老秃顶子山与相邻9个山地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259),其中庐山和徂徕山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而白石砬子和长白山的较低;10个山地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0.7114~0.8715)。(4)相关性分析显示,10个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达0.617~0.995;聚类分析显示,老秃顶子山与千山、凤凰山的植物区系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支持老秃顶子山、千山和凤凰山共同划归华北植物区系的观点,认为把老秃顶子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划归于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理。
刘利张梅韩海荣
关键词:区系多样性聚类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滨海湿地植物区系的性质及类似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物景观成分。采用植物区系谱、相关性分析、主坐标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滨海湿地植物区系性质及属分布区类型组成的类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滨海湿地植物属级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随着纬度降低,温带分布型呈递减趋势,热带分布型呈递增的特点,这与不同区系成分的生态特性和纬度梯度上的能量格局分布是一致的;不同滨海湿地植物区系Shannon-Weiner指数具显著差异(1.430-2.154),而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0.662-0.842),区系间相关系数为0.369-0.989;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获得的聚类树状图和最小生成树,可将9个滨海湿地划分为5个集合组,较为一致地揭示了植物区系的类似性和分布格局。多种分析方法对比结合能客观地反映植物区系中属分布区类型关系的类似性,可为多个滨海湿地区系地理分布类似性的比较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
刘利
关键词:区系地理分布区类型聚类分析滨海湿地
辽西走廊白狼山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与邻近山地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植物区系谱、排序分析、聚类模型和相关性等方法,研究了辽西白狼山植物区系属的地理组成以及与其它山地的相似关系,以揭示多个山地植物区系的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白狼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而丰富,共有101科394属790种;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98.35%,优势科现象明显,寡种属和单种属占优势,呈现一定残遗性;(2)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共有273属,占总属数的81.3%,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暖温带-温带过渡范围内,植物区系划归于华北植物区系平原山地亚地区。(3)相关分析表明,白狼山与努鲁儿虎山(r=0.999)、东灵山(r=0.998)之间的植物区系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主坐标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白狼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与努鲁儿虎山、东灵山、小五台山以及雾灵山等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纬度水热条件可能是影响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张梅
关键词: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
中国沿海主要岛屿植物区系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与分布格局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植物区系谱、多样性指数、主坐标排序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沿海主要岛屿(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海域,选取不同纬度所在地的岛屿)的植物区系性质、相互关系及分布格局,为沿海岛屿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主要岛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表现出纬向分异性,温带成分比例随着纬度降低呈递减趋势,而各种热带成分比例呈递增的分布格局,这与不同海岛所处位置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基本一致;(2)不同沿海岛屿植物区系的Shannon指数(1.887~2.197)和Simpson指数(0.780~0.865)均无显著差异,而区系间Pearson相关系数(0.199~0.997)则有明显的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生成的树状图和最小生成树,可将22个岛屿划分为5个集合,揭示了沿海岛屿植物区系属的类似性和南北纬度分布格局。
刘利
关键词:植物地理聚类分析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