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2) 作品数:79 被引量:339 H指数:10 相关作者: 李长波 赵国峥 宋永会 曾萍 张洪林 更多>> 相关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微波辅助纳米CeO_2/H_2O_2体系催化氧化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以Ce(NO3)3·6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Ce O2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微波加热作用下,以苯酚为模拟含酚废水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原料投加量、搅拌时间、微波加热时间等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 O2纳米材料为高度结晶的立方萤石型结构,平均粒径为36.5 nm。在微波辅助Ce O2/H2O2体系催化降解苯酚实验中,当苯酚初始浓度500 mg·L-1,投加纳米Ce O20.4 g,10%H2O20.6 m L,室温下搅拌60 min,微波反应器中以100℃反应40 min,苯酚的去除率达到87%以上。 赵国峥 戚益 李长波关键词:纳米CEO2 微波辅助 苯酚 催化氧化 α-苯乙胺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被引量:2 2016年 以α-苯乙胺为唯一碳源驯化获得降解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的高效菌群,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两株降解α-苯乙胺的纯菌P1和P2,经理化性质测定并与16SrDNA测序分析结果比对,两株纯菌分别鉴定为寡养食单胞菌和罗尔斯通菌,为今后进行降解α-苯乙胺实验及实际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价值。 丁丽 刘佳奇 曾萍 谢晓琳关键词:Α-苯乙胺 理化性质 测序分析 结晶沉淀-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回收黄连素废水中铜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多批次的小试试验考察了结晶沉淀-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对黄连素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产生的碱式氯化铜(TBCC)结晶沉淀进行X射线衍射(XR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pH为7.0~9.0时,废水中超过99.9%的Cu^(2+)以碱式氯化铜结晶沉淀的形式得以回收,反应生成的碱式氯化铜沉淀通过水洗后,其成分符合GB/T 21696—2008《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质量标准。剩余的废水再经过树脂吸附工艺处理后,出水Cu^(2+)浓度小于1.0 mg/L。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试试验研究,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小试试验的运行效果及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该处理工艺既可综合利用废水中的铜资源,又可将废水的pH由小于1调至大于7,有利于实现制药废水综合处理和达标排放。 崔晓宇 单永平 曾萍 何绪文关键词:碱式氯化铜 树脂吸附 铜回收 中试 铁炭复合材料处理含铜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连续动态试验,以铁炭复合材料为反应介质,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含铜黄连素废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对进水pH为2.3~3.0,初始Cu2+浓度约为410mg/L,初始黄连素浓度约为35mg/L的含铜制药废水,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时,出水中黄连素浓度低于1.0mg/L,Cu2+浓度低于0.5mg/L。该复合材料经再生后可重复用于含铜废水处理,并可保证出水效果。扫描电镜(SEM-EDS)显示,再生后的复合材料表面结构及Fe-Cu两种元素所占比例与废水处理前铁炭复合材料基本一致。UV-vis光谱结果表明,铁炭复合材料可有效去除废水中黄连素等污染物。 肖宏康 肖书虎 宋永会 曾萍 胡欣琪 张临绒关键词:微电解 黄连素 含铜废水 介孔Ag/CeO_(2)材料结构及湿式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以硝酸铈、硝酸银为原料,嵌段聚合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微波辅助软模板法制备了不同Ag负载量的介孔Ag/CeO_(2)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XRD、N_(2)吸附-脱附、XPS、SEM以及EDS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CeO_(2)复合材料属于介孔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存在Ce^(3+)、Ce^(4+),Ag离子均匀负载于CeO_(2)表面。考察了影响苯酚催化降解的多个因素。在65℃初始pH值为6时、投加Ag/CeO_(2)(a)催化剂2 g/L、H_(2)O_(2)1 mL对100 mg/L苯酚COD去除率可达79.19%,5次使用后催化效果仍可达50%以上。 梁慧 李长波 赵国峥 王硕 许洪祝 付玉婷关键词:软模板 纳米介孔 AG 镍酸镧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镍酸镧(La Ni O3)属于钙钛矿稀土复合氧化物,近年来因其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复合氧化物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镍酸镧复合氧化物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配位-沉淀法、共沉淀法、溶液燃烧法等,主要应用于电极材料、薄膜制备、汽车尾气处理、工业废气催化处理、水溶性染料的催化降解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优化镍酸镧制备工艺,提高其催化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 李长波 孙晓丽 赵国峥关键词:钙钛矿 多元数理统计法研究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DOM紫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12 2016年 在太子河本溪城市段7个点位采集表层水样,应用多元数理统计法研究其DOM的来源、组成、结构及腐殖化水平.推导出9个紫外光谱指数(SUVA254、E2/E3、E2/E4、E4/E6、S(275-295)、S(350-400)、A2/A1、A3/A1和A3/A2)用于研究DOM的组成与结构特征,进一步评估DOM的腐殖化水平.研究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中DOM的腐殖化程度呈现城市河段及工业废水排放分布特征,本溪钢铁厂排放废水所含的DOM为聚合程度低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E2/E3与E2/E4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S(275-295)、S(350-400)和A2/A1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DOM腐化程度不仅与有机物分子缩合度有关,同时与富里酸和胡敏酸比值密切相关;DOM组成结构特征与A2/A1、SUVA(254)和S(275-295)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2/E3和E2/E4呈显著负相关;得分图显示7个采样点分别位于3个35%置信度的椭圆内,进一步验证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中DOM组成与结构、腐殖化水平呈现城市河段及工业废水排放分布特征,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DOM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钱锋 吴婕赟 于会彬 宋永会 张美 孔令昊 何孟常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软模板法制备CeO_(2)催化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022年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系列CeO_(2)/g-C_(3)N_(4)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X射线光电子分析(XPS),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CeO_(2)/g-C_(3)N_(4)材料具有颗粒立方型CeO_(2)和棒状g-C_(3)N_(4)形貌结构,衍射晶面条纹清晰,具有CeO_(2)的晶型特征,存在Ce3d、O1s、C1s、N1s等特征峰。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湿式催化氧化降解工业废水的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样品的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初始pH=5的条件下,投加催化剂样品0.7g,投加0.5mL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对200mL、浓度为100 mg·L^(-1)的模拟苯酚溶液,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65%以上。 鲁眩眩 王飞 赵国峥 梁慧关键词:湿式催化氧化 微波辅助一步合成介孔CeO_2-SBA-1 被引量:1 2016年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Na_2SiO_3·9H_2O作为硅源,Ce(NO_3)_3·6H_2O为铈源,在酸性条件下,微波辅助一步合成了三维有序介孔CeO_2-SBA-16。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硅源与铈源投加量、搅拌时间及微波加热时间对介孔CeO_2-SBA-16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源与铈源的投加量均为4.71 g,搅拌时间为3 h,微波加热120 min,可得到具有有序介孔孔道的CeO_2-SBA-16,BET方法得到该Ce O2-SBA-16的比表面积为322.8 m^2/g,孔容为0.342 cm^3/g,平均孔径为8.821 nm。 赵国峥 李长波 李夏 张洪林 葛蒙关键词:微波 介孔 生物质炭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作用机理 被引量:10 2019年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定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生物质炭粒径相差不大,但椰克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比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高2个数量级,孔隙结构发达.(2)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椰克粉末对3类有机物(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均很强,投加10个月,沉积物孔隙水中3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2. 7%以上,与其属于非极性吸附剂、BET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有关;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弱,分别为62. 5%和59. 6%,与其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有关.(3)生物质炭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能很快达到平衡,也与其BET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如BET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物污染沉积物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周岩梅 杨舒然 孟晓东 许鸣杨 张博暄 郭晓春 付国玲关键词:生物质炭 污染沉积物 多环芳烃 苯系物 酞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