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5-2)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飞凤杨慧勇史建荣陆琼娴徐剑宏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真菌
  • 1篇真菌病害
  • 1篇生物活性测定
  • 1篇丝核菌
  • 1篇土传真菌病害
  • 1篇拮抗菌
  • 1篇拮抗菌株
  • 1篇拮抗细菌
  • 1篇纹枯病
  • 1篇纹枯病菌
  • 1篇小麦赤霉病
  • 1篇小麦赤霉病菌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霉病
  • 1篇菌株
  • 1篇枯病
  • 1篇禾谷
  • 1篇禾谷丝核菌

机构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陆琼娴
  • 2篇史建荣
  • 2篇杨慧勇
  • 2篇李飞凤
  • 1篇宋玉立
  • 1篇杨崇良
  • 1篇徐剑宏
  • 1篇王兵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拮抗菌株AFR0406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13
2006年
从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麦穗中分离筛选出一种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AFR0406。经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435531)序列分析,初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AFR0406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的平均抑菌带半径为0.8 cm,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带半径为0.78 cm,对小麦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0%,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不发生改变,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杨慧勇李飞凤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拮抗细菌
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分子诊断被引量:11
2008年
为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鉴定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四种病菌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设计了4对病原菌特异引物,同时采用一种从小麦组织中快速提取病原菌DNA的方法,利用PCR技术实现了对小麦基部叶鞘中侵染的病原菌种类的快速有效检测。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小麦试样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禾谷丝核菌和雪腐镰刀菌存在不同程度的共侵染现象,而引起中国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并不是引起小麦基腐的主要病原。
陆琼娴杨慧勇王兵李飞凤史建荣宋玉立杨崇良
关键词:小麦真菌病害禾谷丝核菌PCR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