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51)
-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夫龙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古典侠义与爱情的现代转换——金庸武侠小说再解读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判断文化思想优劣的标准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更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入的个性的健全与优化、自由与张扬,因为人的全部尊严与价值在于思想文化;当然不仅仅如此,扩而大之,这种思想文化也有利于人的个性所置身的人类群体乃至社会集团、国家民族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为个体或群体人的生存超越、自主自足、自尊自强、独立解放、自由追求、理想实现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即社会的人文的自然的环境,特别是有利于人的文化人格塑造、民族灵魂的铸造以及全人类文化人格的优化,这样的文化思想应该是优质文化,是真正的人的文化。根据这一条价值判断标准,特别是从文化生态平衡视角来考察,金庸小说应属于真正的人的文化(文学)范畴。
- 陈夫龙
-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价值判断标准文化思想爱情侠义古典
- 湘西游侠精神:沈从文创作的精神支点被引量:4
- 2016年
- 湘西游侠精神是沈从文创作的精神支点,无论在他的散文创作还是在小说创作中,都有对湘西游侠精神的生动描述和热情歌赞。血性正义和生命冲动构成了湘西游侠精神的基本内涵;民间立场与人性光辉使得侠与匪的纠结在文本中得以自由释放;道义理想和生命自由成为沈从文改造侠文化的价值指向。对游侠精神的发掘和张扬,不仅蕴含着沈从文对于国民人格改造和文化改造的思考,更寄寓着他对民族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民族未来生存道路的积极探寻,体现了他以现代意识改造侠文化的理性精神。
- 陈夫龙
- 关键词:侠文化
- 郭沫若的创作与侠文化精神被引量:1
- 2010年
- 郭沫若对侠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在对其时代内涵的开掘运用中彰显出侠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从五四时期崇尚强力思想到抗战时期从侠义题材中开掘民族精神,体现了他的侠性心态的演变轨迹,也传达出他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想。但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意图,致使其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对冲淡。
- 陈夫龙
- 关键词:侠文化
- 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的抒写者——萧军与侠文化精神被引量:5
- 2011年
- 作为一个深受侠文化影响和侠文化精神浸润的新文学作家,萧军在现代革命意识指导下,结合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他从侠文化中提炼出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资源和斗争力量,抒写着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以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救亡热情,从而使传统侠文化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语境下呈现出新的话语蕴藉,体现了萧军的个人英雄主义人格追求和自由主义文化理想。
- 陈夫龙
- 崇高的消隐与重振——兼论新世纪文学精神的价值取向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学边缘化处境的形成,崇高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意蕴和美学形态,在新时期文学中逐渐消隐。消解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学精神的失落,新时期文学崇高的消隐有其深刻的时代动因。在新时期文学向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过程中,孕育了文学新质,有作为的作家应该树立起文化的良知,重振崇高美学的精神风韵,使崇高成为新世纪文学精神的价值取向。
- 陈夫龙
- 关键词:崇高消隐
-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论鲁迅的侠义人生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鲁迅创作深受侠文化影响,他以笔为剑,正视被压迫民族屈辱压抑的奴隶地位和悲剧现实,将个性解放意识和民族国家独立意志紧密结合,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维护人的生命尊严,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在现代意识的烛照下,铸就了他独立不羁、顽强坚韧、挺拔傲岸的精神界斗士的形象。鲁迅创作中灌注着同情弱小、不畏强权、大胆叛逆、勇于反抗、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和勇于自我牺牲等侠文化精神的质素,这使他的创作闪耀着侠文化的光辉。
- 陈夫龙
- 关键词:侠文化
- 金庸小说的情感系统及其深层意蕴被引量:2
- 2011年
- 在文化层面上,性爱是一种人性和生命状态的诗意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描写性爱是为了把人写好,以发掘和丰富作品的思想意义与精神价值。金庸在物欲横流的殖民地背景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神话,在这个生死相许的诗性空间里,由情圣、情痴、情魔这三种价值形态所构成的情感系统,既突出了人性的本质或真相,也以鲜明的平等意识体现了金庸的现代女性观。
- 陈夫龙
- 关键词:金庸小说深层意蕴
- 刘绍棠乡土小说的侠文化解读被引量:2
- 2018年
- 刘绍棠乡土小说以通州作为主体叙事空间,在刚柔相济的侠义叙事中,构建了一个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民间江湖,塑造了一系列勇武任侠、多情重义的侠者形象,彰显出豪气干云、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精神,形成了汪洋恣肆、健劲峭拔的艺术风格。他的侠义乡土文学的艺术建构,不仅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领域,深化了乡土文学的精神内涵,而且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刘绍棠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诗意描摹和对侠者形象的激情书写,离不开他的原发于大地民间的侠义情怀。而这种侠义情怀,正是刘绍棠执著于侠义书写、构建诗意民间江湖的精神动力。
- 陈夫龙
- 关键词:乡土小说侠文化
- 从自然人性的描写看鲁迅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
- 2011年
- 鲁迅小说在对自然人性的诗意抒写及其后对脊梁精神的深刻开掘中,显示出一代启蒙知识者真实而矛盾的心路历程:从诗意栖居地的幻灭到夹缝中的精神炼狱再到现代灵魂的自我救赎。这种直面人生的精神姿态,充分体现了鲁迅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深沉忧患与执著探求。
- 陈夫龙
- 关键词:鲁迅小说自然人性心路历程
- 侠文化:新文学研究视角的拓展
- 2011年
- 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但长期以来,侠文化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侠义题材作品或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而相对忽略了非侠义题材的纯文学作品和新文学作家。以侠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意义重大。
- 陈夫龙
- 关键词:侠文化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