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E119)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5
- 相关作者:庞玉华刘长瑞王伯健王敬忠杨化茹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中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研究现状浅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通过对国内外中厚板轧制生产、实验研究及理论模拟研究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中厚板头部翘曲程度与变形程度、上下工作辊速比等因素的关系目前研究成果不一致,说明了有必要对提出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实验、检测、数值解析,建立模型,以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
- 庞玉华刘长瑞赵永团
- 关键词:中厚板轧制头部翘曲
- 影响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因素的正交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因素有上下轧辊直径比、压下率、导入角和轧辊转速.正交实验是L25(45),研究表明:辊径比对头部翘曲影响最大,且影响趋势变化复杂;当板较厚时,辊转速的影响也较大,导入角的影响最小;当板较薄时,导入角的影响较显著,辊转速的影响最小;来料板厚不同,各种因素的影响趋势变化呈现了不同的规律,来料板厚也是影响头部翘曲的一个主要因素.优化了实验轧机控制头部翘曲的工艺参数.
- 庞玉华刘长瑞赵永团王伯健杨化茹
- 关键词:翘曲正交实验轧辊转速
- 板带轧制头部翘曲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L25(45)正交实验设计及分析方法,对9mm铅板进行轧制实验,考查上下轧辊直径比、压下率、导入角和轧辊转速等因素对头部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轧件翘曲程度变化很大,极差值分别为0.63(轧辊直径比)、0.24(压下率)、0.24(轧辊转速)、0.20(导入角)。轧辊直径比对翘曲的影响最明显,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实验轧机控轧9mm铅板头部翘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下轧辊直径比1∶1,压下率20%,导入角-3°,辊转速76r/min。
- 庞玉华赵永团刘长瑞王伯健
- 关键词:金属材料正交实验轧辊转速
- 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07年
- 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因素进行了铅板轧制实验研究。影响因素有上下轧辊直径比、压下率、导入角和轧辊转速。正交实验是L25(45),研究表明:辊径比对头部翘曲影响最大,导入角的影响次之,轧辊转速的影响最小,各种因素的影响趋势变化呈现了不同的规律。实验轧机控轧6 mm铅板头部翘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下轧辊直径比1∶1,压下率5%,导入角-3°,轧辊转速164 r/min。
- 庞玉华刘长瑞王伯健王卓力
- 关键词:翘曲正交实验轧辊转速
- 轧辊表面纹路对铝板轧制润滑及表面状态的影响
- 2012年
- 通过油滴法和轧制试验,考察了轧辊表面不同粗糙度和纹路方向对铝板轧制润滑及轧制过程的影响,并对轧后铝板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辊表面粗糙度和纹路方向会影响润滑油在辊面的润湿性;辊面横向纹路有利于润滑油的铺展;采用工艺润滑时,随着压下率的增加,辊面横向纹路使轧制变形区摩擦因数降低,铝板的表面质量改善。
- 葛建光刘长瑞
- 关键词:润湿性表面粗糙度
- 板带轧制头部翘曲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2011年
- 针对板带轧制过程中头部翘曲问题,学者们及现场技术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试验及现场跟踪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翘曲的测量方法、翘曲的研究方法、影响翘曲的主要因素入手,对板带头部翘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 王敬忠
- 关键词:板带翘曲影响因素
- 不锈钢复合板多道次热轧工艺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应用Marc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锈钢复合板多道次二维热轧模型。通过对轧制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的计算分析,结合提出的复合界面达到冶金结合的判定条件,给出了确定最小累计变形率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验条件制定了合理的轧制规程;通过复合板轧制试验及相关组织性能测试结果分析,验证了在不增加设备损耗和安全使用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小的单道次压下率,大的多道次累计变形率的轧制方法可以获得结合良好的不锈钢复合板。
- 庞玉华吴成万宏
- 关键词:复合板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