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4B05)

作品数:12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方成武吴德玲张伟王艳华金传山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康缘中医药科技创新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芍药
  • 10篇芍药苷
  • 9篇丹皮
  • 6篇丹皮酚
  • 4篇牡丹皮
  • 2篇异位症
  • 2篇总苷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白芍
  • 2篇苯甲酰
  • 2篇苯甲酰芍药苷
  • 1篇单萜苷
  • 1篇学成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药材
  • 1篇液相

机构

  • 7篇亳州职业技术...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北京同仁堂安...
  • 1篇安徽省工程技...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亳州市食品药...
  • 1篇安徽协和成药...

作者

  • 11篇方成武
  • 6篇吴德玲
  • 4篇张伟
  • 4篇王艳华
  • 2篇王桐生
  • 2篇王军
  • 2篇金传山
  • 2篇王权
  • 1篇刘向国
  • 1篇俞年军
  • 1篇刘劲松
  • 1篇宣自华
  • 1篇程磊
  • 1篇萧伟
  • 1篇欧金梅
  • 1篇韩岚
  • 1篇陈娜
  • 1篇叶胜明
  • 1篇黄琪
  • 1篇王婧

传媒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亳州地区凤丹根腐病病原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为明确安徽亳州地区凤丹根腐病病原菌种类,观测了凤丹根腐病症状,通过对其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分离得到1种纯化菌株,其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一致。在健康凤丹根部接种该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在Gen Bank进行同源性BLAST比较,该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4个已登录的茄病镰刀菌聚为一类,登录号为HQ176440.1、EU327190.1、HQ839783.1、JX524023.1。结果表明导致亳州栽培凤丹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
程磊方成武陈娜王婧叶胜明吴计划
关键词:根腐病病原鉴定茄病镰刀菌
铜陵不同土壤生长的凤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铜陵不同土壤生长的同年生凤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并比较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WatersVP—ODS—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74nm,柱温:30℃,流速1.0mL·min-1;芍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1%H3PO4(20:80),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丹皮酚在1.073—5.365μg,芍药苷在0.593—2.965Ixg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0.9991,丹皮酚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0.72%),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0.49%)。结论:选定的3种土壤生长的凤丹皮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均是金沙土〉稻田土〉马钢土。
纪开明方成武管玉云管大平钱世兵
关键词:丹皮酚芍药苷
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优选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方法适合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提取。
王艳华吴德玲刘劲松王桐生方成武
关键词:牡丹皮芍药苷正交试验
铜陵和亳州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用HPLC法测定同时间同年生同生长土壤铜陵和亳州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并比较其质量差异。方法:色谱柱:Waters VP-ODS-C18(150 mm×4.6 mm,5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芍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1%H3PO4(20∶80);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丹皮酚在1.073-5.365μg,芍药苷在0.593-2.965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1,平均回收率丹皮酚为99.96%(RSD%=0.72%),芍药苷为99.03%(RSD%=0.49%)。结论:在选定的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铜陵产区远高于亳州产区;而芍药苷的含量,铜陵产区略低于亳州产区。
纪开明方成武管玉云吴计划
关键词:牡丹皮丹皮酚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皮总苷部位3种单萜苷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皮总苷部位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C18柱,以乙腈-0.02%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 7~0.157 0mg.mL-1(r=0.999 8)、0.044 6~0.446 0mg.mL-1(r=0.999 6)、0.007 4~0.073 6mg.m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5%,99.37%,101.22%,RSD分别为0.90%,1.24%,1.1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丹皮总苷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
俞年军吴德玲王艳华王权张伟王桐生方成武
关键词: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总苷中4种单萜苷的含量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芍总苷中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2%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4个成分在50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98.83%、98.99%、98.61%;RSD分别为1.77%、2.27%、1.50%、1.9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全面、快速易行,可用于白芍总苷部位的质量控制。
欧金梅吴德玲金传山黄琪张伟
关键词: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
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牡丹皮总苷乙酸乙酯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牡丹皮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丹皮酚(1),苯甲酸(2),β-谷甾醇(3),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4),苯甲酰芍药苷(5),芍药新苷(6),芍药苷(7),氧化芍药苷(8)。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伟王艳华吴德玲王权方成武程璐
关键词:牡丹皮活性部位化学成分
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初探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索牡丹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量与根的粗细、根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牡丹皮质量及牡丹皮药材规格等级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安徽省亳州栽培5年生凤丹根系,将根系中的根依据粗细、长度及部位分别进行划分。同时收集市场常见不同规格的牡丹皮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结果在不同等级中,四等牡丹皮中芍药苷含量最高,一等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最高;芍药苷含量在主根中最少,在支根中最多;市场上连丹比刮丹中芍药苷含量高,刮丹比连丹中丹皮酚含量高。结论细的牡丹皮中芍药苷含量反而高,由此推测芍药苷在周皮中积累量较多。由于芍药苷和丹皮酚积累量的趋势相反,因此牡丹皮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雨凤王军方成武李静吴计划
关键词:牡丹皮芍药苷丹皮酚
同株凤丹皮的不同部位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同地同株凤丹皮中不同部位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VP-ODS-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
纪开明方成武管玉云管大平
关键词:丹皮酚芍药苷
文献传递
丹皮不同提取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丹皮不同提取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血清IL-1、IL-6含量以及病理组织的影响,以期探讨丹皮治疗的EMS的物质基础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丹皮水提物组、丹皮酚组、丹皮多糖组、丹皮总苷组,并设假手术组。连续给药30 d后,麻醉动物,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1、IL-6含量。摘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动物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血清中IL-1、IL-6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不同丹皮提取物均能改善模型动物异位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抑制基质细胞的增生;对血液粘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皮酚、丹皮总苷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清IL-1、IL-6含量(P<0.05)。结论:丹皮不同提取物对EM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IL-6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有关,其物质基础可能为丹皮酚及丹皮总苷。
王桐生王艳华吴德玲刘向国宣自华韩岚方成武萧伟
关键词:丹皮血液流变学细胞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