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73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731010)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2
- 相关作者:唐芳琼孟宪伟韦正高凤堂任湘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超细金颗粒增强9-顺视黄醛光电性能机理的探讨被引量:2
- 1998年
- 9-顺视黄醛可以经形成去质子化的席夫碱来模拟天然的细菌视紫红质,但是其光电流和稳定性都较低,通过在其中掺杂超细金颗粒可以显著提高其光电性能。利用石英晶体微平衡、循环伏安法和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初步研究了纳米金颗粒作用的机理,认为金颗粒与9-顺视黄醛质子化席夫碱LB膜结合可形成新的更为稳定的络合物,影响了席夫碱的氧化还原电位,并且加速了跨膜电子的传输,从而明显地改善了光电性能。为在人工视网膜及分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 孙宇宏李宝芳李津如江龙
- 关键词:光电性能LB膜席夫碱
- 含有Ag颗粒的高灵敏度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研制(英文)
- 2000年
- 研制了含有nm级Ag颗粒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结果表明 ,该电极具有很大的响应电流 ,在相同的条件下 ,其响应电流比文献所报导的含有Au或SiO2 的酶电极响应电流大 .当颗粒粒径为 4 .3~ 7.8nm时 ,酶电极响应电流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而当粒径继续增大时 ,其响应电流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对Ag颗粒在酶电极中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
- 张改莲张金芳唐芳琼
- 关键词:高灵敏度银溶胶葡萄糖氧化酶电极酶电极
- 含超细Au颗粒的乳酸氧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被引量:20
- 2002年
- 制备了小于10 nm的金颗粒,并利用其进行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和乳酸氧化酶的研究. 实验发现,金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提高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和乳酸氧化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 探讨了金纳米颗粒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
- 孟宪伟高凤堂任湘菱韦正唐芳琼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固定化酶葡萄糖氧化酶金纳米颗粒
- 生物素结合对紫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2000年
- 为了提高细菌视紫红质(BR)的可组装性 ,使之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器件 ,利用生物素对紫膜进行修饰 ,使之可以被亲和素识别 ,从而可以定向的固定于固体支撑物表面。实验结果表明 :生物素可以修饰紫膜表面的赖氨酸 ,修饰的程度依修饰的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即使被修饰24小时的紫膜 ,其表面的赖氨酸仍然没有被完全修饰。同时 ,生物素的修饰不会影响紫膜的结构和功能 ,但是不同的结合位点对M412 的衰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张亦南杨光胡坤生
- 关键词:紫膜生物素
- 可控无机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
- 2000年
- 唐芳琼丁晓武赵果求陈东陈艳丽
- 关键词:无机纳米颗粒
- 天花粉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自发插入脂单层被引量:14
- 1999年
- 天花粉是一种有着悠久应用历史的引产中药 ,其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最近被证明是一种核糖体抑制蛋白 ,它通过切除 2 8SrRNA的A43 2 4的 1个腺嘌呤使核糖体失活而杀伤细胞 .但是 ,天花粉蛋白进入细胞质的途径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通过对天花粉蛋白与气液界面磷脂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 ,在酸性条件下 ,天花粉蛋白表现出很强的插酸性磷脂膜能力 ,并且其插膜能力有着明显的pH依赖性 。
- 夏晓峰王少雄罗建邦黄岳顺隋森芳
- 关键词:天花粉蛋白中药滋养层肿瘤
- 细菌视紫红质-聚乙烯醇薄膜M态衰减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利用闪光光解法和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 ,pH值的增加和干燥时间的延长对细菌视紫红质 (bR) 聚乙烯醇 (PVA)薄膜光循环过程中M态衰减动力学的影响。闪光光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M态的衰减随着 pH值的提高和干燥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慢 ,在pH =1 0和干燥时间为 72h的最佳制备条件下薄膜M态的衰减最为缓慢 .紫外 可见光谱法表明 ,M态的衰减可持续 1 5min以上 ,比自然条件下M态的寿命提高约 4个数量级 .本文还探讨了最佳制备条件下细菌视紫红质
- 李美玲李宝芳江龙
- 关键词:细菌视紫红质聚乙烯醇薄膜光循环光致变色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