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62B003)
- 作品数:1 被引量:17H指数:1
- 相关作者:汪盟盟李建华马锐杨长明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镇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过程中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17
- 2012年
-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过程中溶解有机物(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CODcr和DOC的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61.6%和70.1%。相比较而言,陶粒基质湿地对尾水有机物去除效果略优于沸石基质湿地。三维荧光扫描结果显示,湿地进水中表征出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S)、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T)、可见类富里酸(M)、紫外类富里酸物质(A)。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出水中4个峰的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M峰和T峰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最为明显,平均分别降低了16.4%和11.7%;人工湿地出水中腐殖类物质芳香性较弱,含有的苯环结构有机物较少,这说明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M峰和T峰的荧光强度在沿程上逐渐减小,S峰随沿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沸石湿地相比较,陶粒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尾水中DOM的特征峰荧光强度削减更为明显。
- 杨长明汪盟盟马锐李建华
-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