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27)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尹宏伟汪伟贾东朱文慧唐雁刚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玛扎塔格构造带主控因素分析:相似构造类比和物理模拟
- 1.玛扎塔格构造特征和地质背景塔里木盆地被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和阿尔金构造带所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盆-山体系。周缘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造山带向盆地内部的逆冲推覆或冲...
- 汪伟尹宏伟
- 关键词: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滑脱构造中寒武统物理模拟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克深2气藏储层裂缝带发育特征及与产量关系被引量:22
- 2017年
- 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中部的克深2气藏,其储集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具有埋藏深度大、基质物性差的特征,裂缝的普遍发育对产量影响大。克深2气藏单井裂缝纵横向发育特征差别较大,目前仍缺少对克深2气藏裂缝带发育模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无法做到有效地指导高产井的部署。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并结合地应力、测试资料,开展了克深2气藏纵横向裂缝带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探讨多种成因裂缝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储层改造建议。取得如下认识:1根据裂缝产状,将克深2气藏裂缝发育带在空间上分为纵张裂缝带、网状裂缝带及调节裂缝带3种类型。纵张裂缝带平面上近EW走向,调节裂缝带平面上近SN走向,网状裂缝带则表现为多组走向。2克深2气藏并非平面上裂缝线密度越大、气产量越高,其主要受钻井液体系、钻揭储集层厚度、成像质量3个方面的影响。3克深2气藏发育的3种裂缝带主要受控于中和面效应、构造调节带2种因素。4根据克深2气藏的实钻地质资料、测试资料、构造位置及3种裂缝带的空间组合关系,将克深2气藏平面分为4个等级布井区,为今后克深2气藏开发井部署及相似气藏的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 周鹏唐雁刚尹宏伟赵双丰莫涛张星朱文慧李长圣
- 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中和面
- 帕米尔东缘盆山耦合带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来自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启示
- <正>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影响,帕米尔高原大幅度向北推移'突刺',引起其周缘数千米厚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成为全球地壳缩短最为强烈、隆升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Molnar and Tapponnie...
- 吴珍云尹宏伟张涛吴闯范小平
- 关键词:盆山耦合构造变形特征物理模拟冲断带帕米尔高原
- 文献传递
- 四川盆地膏盐岩层对页岩气保存及勘探前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通过调研分析前人研究结果与收集统计大量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四川盆地膏盐岩层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以及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与三叠系膏盐岩滑脱层在构造变形中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是形成盆地内不同构造形态的主要因素,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有着重要作用。膏盐岩层有利于其下部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对页岩气的成藏和保存有重要影响。膏盐岩层是影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的重要控住因素之一。综合考虑膏盐岩层分布、页岩埋藏深度、地层厚度与地球化学条件等因素,认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优选区域为自贡—宜宾区域、重庆—永川区域、涪陵区域。
- 朱臻尹宏伟贾东陈竹新魏东涛
- 关键词:页岩气龙马溪组四川盆地
- 楔体滑脱构造中滑脱层倾角的计算——以库车地区为例
- 滑脱构造中深部构造形态一直以来都是构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部构造由于埋深大,或者存在厚的膏盐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震资料在深部的反射十分模糊,从而对深部构造的解释带来挑战。面积深度法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浅部构造几何形态来预测...
- 汪伟; 尹宏伟;
- 关键词:滑脱层滑脱构造
- 文献传递
-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演化及东西段构造差异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以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琼东南盆地6条典型剖面,采用面积守恒法对其进行平衡剖面的恢复,计算出各个剖面在不同时期的拉张量以及拉张率,以此为基础对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琼东南盆地中部位置,水平拉张率显著减小并较为稳定,表明盆地内部的打开是均匀的;琼东南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65~33.9 Ma:盆地伸展活动开始;33.9~23 Ma:盆地伸展活动增强并达到顶峰;23~10.5 Ma:伸展活动明显减弱,发育了少量继承性断层;10.5~0 Ma:平静沉积,基本没有断裂活动。琼东南盆地东西段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部断裂数量较少,单一断层断距大,有利于油气从烃源岩向内部储层运移填充,上部形成良好的盖层,防止油气的逃逸;盆地东段地堑内部发育较多断裂,断裂期次多、组合复杂,沉积盖层厚度薄,不利于油气的保存。基底性质和先存断裂影响着琼东南盆地东、西部的构造演化。
- 贺婉慧汪伟尹宏伟刘绍文朱继田熊小峰
-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平衡剖面
- 基底非均一性对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差异的影响: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北部,是新生代形成的北东向伸展盆地,其断裂走向、次级凹陷分布方向、构造样式等在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异。文章采用构造解析与构造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先存的中生代构造几何形态及基底性质差异对琼东南盆地东西部构造差异性演化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先存构造薄弱带几何边界分布方向与区域伸展方向共同控制了琼东南盆地主要断裂的走向以及断裂构造样式。由于先存构造薄弱带边界方向存在东西差异,在早期NW向拉伸阶段(Tg-T80)盆地断裂系统在东西部就已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西部由于垂向拉伸产生一组NEE向断裂;东部由于斜向拉伸,发育至少两组方向的断裂,一组与应力方向垂直(NEE向),另一组沿着构造薄弱带分布(WE向)。后期断裂活动继承和改造了这一时期的断裂,使断裂系统更加复杂。先存构造薄弱带几何形态变化是导致琼东南盆地东西部构造差异性发育的主控因素。(2)基底强度差异性对上覆构造的断裂数量以及地貌起伏特征有一定影响。琼东南盆地在东西部的断裂走向及构造样式上的差异性受基底强弱、先存构造形态及构造应力方向的共同控制。
- 杨庚兄尹宏伟汪伟贾东朱继田熊小峰
- 关键词:基底性质物理模拟琼东南盆地
-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深层构造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玛扎塔格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巴楚隆起交界处,是和田河气田的主要储集构造带,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尽管前人对该地区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其复杂构造变形严重影响了下部构造的地震成像,无法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出深部构造形态,其断裂带形成机制及深部展布形态仍存在争议。而深部构造的认识与油气勘探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面积-深度法对玛扎塔格构造带典型地震剖面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剖面浅层结构预测其深层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扎塔格中构造层构造变形主要受到深层基底断裂控制,而不是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滑脱层的薄皮滑脱构造变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深层基底断裂可能是前寒武纪拉张环境形成正断层的再活化。②玛扎塔格深部断裂的发育对该区域油气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玛扎塔格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目前主力油气层位于盐上碳酸盐储层,而中下寒武统是塔西南区域重要的烃源岩,中寒武统膏盐层作为一种有效的盖层,在区内连续分布。切穿膏盐层的深层基底断裂有利于沟通盐下烃源岩和盐上储层,有利于该区域的浅部成藏。
- 杨庚兄尹宏伟汪伟贾东王斌李长圣
- 关键词:滑脱层
- 库车坳陷中秋构造转换带三维构造模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 2022年
- 分段变形是褶皱冲断带的典型特征之一,揭示分段变形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是深入解析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关键。通过典型剖面解析和三维构造模型,对库车坳陷东、西段构造转换区域的中秋构造转换带进行系统的分析。中秋构造转换带具有垂向分层变形的特征,盐上层构造差异表现为构造变形传播的距离向东减小,导致盐上层秋里塔格背斜走向角度的改变。盐下层构造差异位于盐下冲断变形构造的前缘,自西向东,盐上和盐下分层变形减弱,构造样式由盐上层滑脱变形和盐下层等距离逆冲构造向盐上和盐下层一体楔体逆冲转变。中秋构造转换带盐下层变形前缘的构造样式差异主要通过雁行排列的断层来调节,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在该区域的转换是控制构造转换带的重要因素。同时差异变形的传播范围在构造转换带前缘形成压扭应力环境,使得雁行次级断裂走向为北东向。构造转换带内部雁行排列的次级断裂形成的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圈闭的储盖组合模式类似,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域。但是有限的分布范围和压扭的应力环境是该区域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
- 谢会文汪伟徐振平尹宏伟罗浩渝杨庚兄章学歧段云江
-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盐构造
- 三维扫描技术在构造物理模拟中的应用——以琼东南盆地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使构造物理模拟结果的表面能够被正确地轮廓化、可视化,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和许多次要断层的同时,还反映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结合相机拍照和三维扫描对构造模拟过程的记录结果,通过分析和解译,明确了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成因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三维扫描技术在研究琼东南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杨庚兄尹宏伟朱继田汪伟熊小峰李长圣
-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三维扫描技术琼东南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