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3-Z98)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汪季田秀民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雀麦
  • 2篇无芒雀麦
  • 1篇盐胁迫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梯度
  • 1篇胁迫
  • 1篇萌发
  • 1篇播种
  • 1篇播种方式
  • 1篇播种密度

机构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2篇汪季
  • 1篇田秀民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采用田间试验对比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确定了无芒雀麦的合理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1)撒播时,无芒雀麦在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出苗率最高,鲜重最大;在播种密度为412粒/m2时单株最高,种子产量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密度为549粒/m2时稍次之,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撒播的最适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2)条播时,无芒雀麦在行距为20 cm、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单位面积的分蘖数最多,鲜重最大;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412粒/m2处理下单位面积的单株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206粒/m2时出苗率最高;而且在这几个处理中的生长指标顺序均为:条播〉撒播;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本地种的适宜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为20~25 cm,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
田秀民尹瑞平张欣汪季
关键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
温度和NaC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盐分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决定种子在何时何地萌发。本试验对两种无芒雀麦(Bromus stam i-neus和Bromus inerm is)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两种无芒雀麦发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引进种(Bromus stam ineus)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都高于本地种(Bromus inerm is)在相应处理下的,0.3%盐浓度刺激了引进种的萌发;而对于本地种来说,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方差分析显示温度、盐浓度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都是极显著(P<0.01);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P<0.01),但是对它们的发芽势却是不显著的(p>0.05)。
田秀民闫彩霞汪季
关键词:无芒雀麦温度梯度盐胁迫种子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