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9058)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汪世龙孙冬梅倪亚明孙晓宇朱大章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真空紫外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可见吸...
  • 1篇喹啉
  • 1篇吸收光谱
  • 1篇可见吸收光谱
  • 1篇降解
  • 1篇降解过程
  • 1篇光谱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朱大章
  • 1篇孙晓宇
  • 1篇倪亚明
  • 1篇孙冬梅
  • 1篇汪世龙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喹啉水溶液真空紫外降解过程中的吸收光谱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在以低压石英汞灯为真空紫外光源降解喹啉水溶液的过程中,通过监测体系吸收光谱的变化,绘制不同时刻吸收光谱图,探讨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作为在线检测反应进程的可行性。结合体系中底物浓度、COD、TOC和pH的变化,分析了各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征和机制。研究表明,受吡啶环上N原子的影响,喹啉在不同pH环境下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吸收光谱也有较大的差异。在降解的过程中,体系的吸收光谱受到底物降解、中间产物生成和体系pH的共同影响。由于中间产物质子酸的生成,使喹啉以质子化的形式存在,当质子化产生的吸收增加与降解导致的吸收减少相等时,特征吸收峰313 nm处的吸收在1~3 min会出现平台,然后持续衰减。254 nm处的吸收先在5 min时增加到一个极大值,然后持续衰减,至30 min时衰减至0,而且此时溶液的吸收仅在220 nm以下区域,说明底物已降低得比较彻底。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吸收光谱来在线监测喹啉真空紫外降解的进程。
朱大章孙冬梅汪世龙孙晓宇倪亚明
关键词:喹啉真空紫外降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