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基金

作品数:25 被引量:145H指数:7
相关作者:高下沈晓辉钱晓云倪荣生赵盛楠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基因
  • 4篇蛋白
  • 3篇直肠
  • 3篇上皮
  • 3篇手术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上皮
  • 3篇喉肿瘤
  • 2篇电视胸腔镜
  • 2篇电视胸腔镜手...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胸腔镜手术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骨髓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作者

  • 6篇高下
  • 5篇沈晓辉
  • 3篇倪荣生
  • 3篇钱晓云
  • 2篇华冰珠
  • 2篇王红
  • 2篇曹彬
  • 2篇王水明
  • 2篇冯学兵
  • 2篇倪杰
  • 2篇刘布骏
  • 2篇史敏科
  • 2篇张华勇
  • 2篇汤夏冰
  • 2篇吴海燕
  • 2篇张秋灵
  • 2篇范怡梅
  • 2篇俞晨杰
  • 2篇邓超
  • 2篇朱文燕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地区甲型H1N1流感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分析南京地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9年6至8月间56例甲型H1N1流感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43例(76.8%),外地来宁病例4例(7.1%),南京本地病例9例(16.1%),其中8例具有罹患严重季节性流感的高危因素。临床常见症状依次是咳嗽(52例,占92.9%)、发热(50例,89.2%)、鼻塞流涕(48例,85.7%)、咽痛(45例,80.4%)及腹泻(2例,3.6%)。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降低22例(39.3%),中性粒细胞数增高4例(7.1%),CD4+T细胞计数减少18例(32.1%),CD8+T细胞计数减少15例(26.8%),ALT轻度异常1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纹理明显增粗4例(7.1%),并发肺炎1例;18例(32.1%)出现心电图异常。所有患者均应用达菲治疗,部分患者加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8 d,无死亡病例。结论:2009年6至8月间南京地区甲型H1N1流感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
王清波赵伟叶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达菲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61例喉癌组织中HMGB1和MMP-2、MMP-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喉癌组织中HMGB1和MMP-2、MMP-9mRNA表达。结果:HMGB1和MMP-2、MMP-9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值分别为44.934和49.923、36.054,均P<0.01);HMGB1和MMP-2、MMP-9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值分别为5.940和7.005、7.664,均P<0.01);HMGB1和MMP-2、MMP-9蛋白表达均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HMGB1和MMP-9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HMGB1和MMP-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94,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和MMP-9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χ2值分别为4.974、6.418,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HMGB1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结论:HMGB1和MMP-2、MMP-9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HMGB1和MMP-9的表达有协同促进作用;HMGB1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汤夏冰沈晓辉钱晓云高下
关键词:喉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预后
烧伤患者浸浴治疗25例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对烧伤病人进行浸浴治疗与常规换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9-01~2011-01期间入住我院的烧伤病人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试验组,采用浸浴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平均愈合时间,并在1周后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检出菌株12株,对照组检出19株,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烧伤患者采用浸浴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保持创面清洁,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促进场面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林静侯祚琼
关键词:烧伤浸浴治疗
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半连续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两种方法 ,用于检测喉及喉咽部鳞形细胞癌患者颈部常规病理学阴性淋巴结中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3例喉及喉咽部鳞型细胞癌患者经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5侧326个淋巴结,采用50μm半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细胞角蛋白CK(AE1/AE3)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行微转移灶检测,χ2检验用于检验两种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统计所有病例的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临床分型、pT分期、肿瘤分级、原发灶浸润深度),随访11~56个月(中位时间31个月),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微转移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①全部75个蜡块经半连续切片后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各750张,免疫组化组中经CK(AE1/AE3)单克隆抗体标记后,共40张切片(5.33%)分别对应5例(38.46%)患者中的7个淋巴结(2.14%)呈阳性反应。而相应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若不与免疫组化对照,其阳性切片数为24张(3.20%),分别对应2例患者的3个淋巴结。两组间阳性切片数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②除年龄外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有微转移和无微转移患者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对于喉及喉咽鳞癌的颈部淋巴结微转移,单纯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即使是连续或半连续切片,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仍然会有一定的漏检率,而免疫组化方法可提高其检出率。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间的可能相关性尚有待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资料的进一步探讨。
钱晓云章宜芬俞晨杰丁小琼秦阳秦小明高下
关键词:喉肿瘤咽肿瘤微转移细胞角蛋白
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缘相关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移植治疗11例SLE患者,移植前予环磷酰胺(CTX)0.8—1.8g,分2-3次静脉输注,输注后隔日予MSC移植,移植细胞数(1×10^6/kg体质量)。评价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异基因MSC移植后,11例SLE患者随访1~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1个月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由12±5降低为6±3(11例,P〈0.01)。尿蛋白定量(24h)移植后1个月由(1989±842)mg(518~3690mg)降低为(1118±700)mg(10例,P〈0.05);移植后2个月[(2478±797)mg vs(924±659)mg,5例,P〈0.05];移植后6个月[(2478±797)mg vs(522±151)mg,5例,P〈0.01]。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轻度下降。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移植后1个月血清白蛋白上升[(28±6)g/L vs(32±7)g/L,5例,P〈0.05].移植后1个月血清补体C3升高[(0.50±0.12)g/L vs(0.75±0.10)g/L,9例,P〈0.01],抗核抗体(ANA)滴度降低。结论异基因MSC移植治疗难治性SLE有效安全。MSC取材方便,扩增迅速,输注安全经济。异基因MSC移植治疗SLE的长期疗效评估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张华勇冯学兵马晓蕾刘布骏王红华冰珠徐婷赵盛楠王杰孙凌云李建勇
关键词:红斑狼疮间质干细胞移植
冠心V号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冠心V号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冠心Ⅴ号合剂。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EF、CO、SV、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V号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提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量,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
瞿媛顾宁周建中
关键词: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复杂性尿道下裂的再次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复杂性尿道下裂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复杂性尿道下裂患儿21例,根据不同条件分别采用阴茎皮管尿道成型术12例;带蒂阴囊中缝皮管尿道成型术7例;纵劈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型术、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型术各1例。结果15例术后无尿瘘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效果满意。术后尿瘘4例,阴茎下曲、尿道口狭窄各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8.5%。结论复杂性尿道下裂的再次手术方法应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减少手术分离创伤,保护血运和精细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郭云飞马耿葛征汪敏标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型术手术后并发症
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一例被引量:4
2009年
患者男,27岁,腹痛、腹泻半年。大便稀,略带脓血,5~7次/d,多达10次/d。下腹部疼痛,便后痛减,有眼炎、强直性脊柱炎史。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及全结肠黏膜粗糙,充血、水肿明显,有点片状糜烂及较深大溃疡,并可见黏膜增生样改变,以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为主,占管腔1周,表面有黏液附着(图1);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回肠末端、回盲部)黏膜组织慢性炎伴坏死、炎性渗出和肉芽组织增生。结合病史及多灶病变,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经口服泼尼松(25mg/d)、柳氮磺吡啶(4.0g/d)、甲氨蝶呤(MTX)和环磷酰胺(CTX)治疗半年后,病情仍无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性指数(CDAI)为237。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治疗。
张华勇冯学兵王丹丹赵盛楠马晓蕾刘布骏王红华冰珠薛菲菲张晓琦孙凌云
关键词:克罗恩病异基因回肠末端肉芽组织增生患者知情同意
一种新型大量粪便肠黏膜提取方法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大量粪便肠黏膜提取方法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3—4月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1次完整粪便标本和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同时收集6例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6例同期住院患者的肠黏膜组织及1次完整粪便标本。使用自制的肠黏膜收集器(该肠黏膜收集器由上、中、下3个体积为1000ml容器组成,3层底部均分别有层滤网,孔径分别为100、200及300目,逐层过滤后收集液体)肠黏膜脱落细胞,采用粪便DNA试剂盒提取脱落细胞DNA,检测DNA浓度及纯度(A260/A280),并对提取的粪液以及肠黏膜组织进行甲基化测序。结果DNA甲基化测序发现,FBN1、SPG20及SNCA基因在lO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粪便提取液标本中CpG岛均出现甲基化。而在6例对照患者的活检肠黏膜和粪便提取液标本中均未发现甲基化。粪便重量在100g以下时,粪液收集率在60%~80%之间;粪便重量超过100g后,粪液收集率不稳定;粪便重量在50~100g之间时,DNA的A260/A280值在1.6~1.8之间,浓度在5.0~56.1μg/ml之间。结论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大量粪便肠黏膜收集器一次性处理50~100g粪便时,粪液收集率较为稳定,可获取纯度和浓度较高的DNA,达到检测结直肠肿瘤甲基化状态的需要,便于结直肠癌的筛查。
邓超马炯金黑鹰龚伟王水明陈豪范怡梅杨青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DNA甲基化
结直肠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的筛选及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筛选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甲基化基因,探讨其在国人结直肠肿瘤中的甲基化特征,以期寻找有较高诊断价值的DNA甲基化筛查标志。方法收集2013年6—8月期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及其距离肿瘤10cm以上组织标本及接受内镜下切除的1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采用BSP法和qM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SNCA、MAL、INA、SPG20、FBN1、CNRIP1、TFP12和0sMR8个基因的甲基化特征,筛选出有潜在筛查价值的基因,并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BSP法检测的8个基因中,SNCA、SPG20和FBN1基因在癌和腺瘤组织中100%检测到甲基化,而在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其余5个基因在癌、癌旁和腺瘤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qMSP法检测的10对癌与癌旁组织中的SNCA甲基化阳性例数分别为5例和1例,SPG20分别为8例和1例,FBN1分别7例和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70、P=0.003和P=0.007)。SNCA、SPG20和FBN1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0.730和0.880。结论SNCA、SPG20和FBN1对于结直肠肿瘤为具有潜在筛查价值的基因。
马炯杨青兰邓超金黑鹰龚伟王水明陈豪范怡梅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甲基化肿瘤筛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